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奇特的一生》:56年坚持每天记录时间,这个人收获了什么

《奇特的一生》:56年坚持每天记录时间,这个人收获了什么

作者: 颜路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07:56 被阅读669次

    两周前我看完一本小书,名为《奇特的一生》,这是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的人物传记,讲他如何使用时间统计法(而非时间管理)度过自己奇特的一生。所谓奇特,在于他坚持56年一天也不间断地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从这套方法的实践结果来看,书名中的「奇特」还可以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效。

    时间统计法的精髓并不是计划,而是愉快的记录和分析时间。当我两周前第一次看到李笑来文章里引用了一段柳比歇夫的时间日志的内容,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这种方法,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时间焦虑解药」。我虽然立刻找来了这本书看完,但我更多是好奇柳比歇夫的生平,时间统计法部分已经用不着细看。

    先来看看柳比歇夫如何做时间记录: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八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二小时二十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一小时五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三小时二十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五分,《消息报》——十分,《文学报》——二十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六十六页——一小时三十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四十五分。

    你看懂这种记录方式的精髓了吗?我认为你不一定看懂了,可以反复再看几遍。至少我眼前所见的三类人都没看懂。

    我必须大言不惭地指摘一下他人了。

    第一,大部分读者没看懂。

    书里有这样一则读者评论是这样的:

    “给自己的每分钟规定详细计划,这等于失去一切自由,这等于自我摧残,把自己变成机器。”

    我在本文开头写的那句话,就是针对这个评论的评论:

    时间统计法的精髓并不是计划,而是愉快的记录和分析时间。时间统计法除了在记录和统计本身上会花一些时间,完全不会改变你对生活和意义的理解方式,只是会帮你优化,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优化,提升时间效率。

    虽然柳比歇夫也有计划,但那不是单纯的计划,是统计之后的计划。或者对某些自由主义者来说,计划部分是可有可无的。

    还有些读者认为柳比歇夫确实牛逼,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这么变态,所以才有了渊博如海的知识、著作等身的成就。但我认为这也错了。掌握这套时间统计法根本就用不着多强的自控力。我从来不觉得有一个人自控力可以变态到,坚持一套很难坚持的方法,持续了56年。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套方法根本不难坚持,反而是很愉快的。

    第二,作者本人没看懂。

    这多少有些遗憾。作者格拉宁阅读了柳比歇夫全部的日志和大量的著作,就像破解一个密室逃脱一样,掌握了全部线索,虽然打开了一些机关和房间,还是没能找到完整的答案。

    作者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这么苛刻地坚持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他和读者一样,也认为这个方法需要很多理性和自控力)。

    作者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个方法能给柳比歇夫带来那么多的时间。他说,“柳比歇夫的时间获得了不同的质,并且可以认为他同时间之神建立了某种私人的关系”。

    柳比歇夫的时间确实获得了不同的质。这个伟大的自由主义者(容我这样崇拜地称呼他)——他每天睡10个小时;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休息——取得了无数的成就——是的,只能用「无数的成就」来形容——博古通今,文理通吃,著作等身——具体成就是什么你只能读这本书,因为太多了。我要强调,他的成就并非只针对外部世界,更多的是于他自己的生命而言。他确实没有完成为自己设定的科学目标,因为寿命不够了。可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于生命质量或幸福质量而言,对外部世界的贡献只是顺带完成的,完不完整并不重要。

    但作者没有搞清楚「他同时间之神建立了某种私人的关系」具体是什么。格拉宁在附录中说: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我没作者对柳比歇夫了解得深入,也许柳比歇夫确有远大而坚定的目标,但我坚持认为时间统计法得以让他从26岁坚持使用到82岁逝世,与远大目标无关。唯一能解释的,还是上面我说的,就是这套方法让他快乐,而且可以持续让他快乐。

    作者没搞懂的问题核心是: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的记录对象是注意力,而不是时间。柳比歇夫一生都在记录、统计、分类自己的注意力,而不是时间。

    第三,李笑来也许没有完全看懂。

    我是读了李笑来的文章,才意识到注意力和时间是必须区分开的两个概念。我也是读了他的文章,才彻底意识到我一直都陷在时间管理的坑里。时间管理根本就不存在,我认为李笑来老师说的非常对。从来就只有注意力管理。

    《财富自由之路》附赠一本记录时间开销的小册子,记录格式如下:

    《财富自由之路》附册

    笑来老师这套时间开销记录方法虽然还不错,但就注意力管理来说,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更为高明。坦白说,还差很多,差一些核心要素。

    差别一,柳比歇夫可以做到把5分钟、10分钟的注意力记录下来,那么至少最开始几个月或几年,这个记录本是随身携带的。而笑来老师倡导大家每天花十分钟(比如蹲马桶的时候)做回忆式记录,这会打很多折扣。只记录大段时间会漏掉碎片注意力,而碎片注意力的价值无疑非常大。而且这样做反馈力度很弱,让这个方法坚持下来并不会像看上去那么容易,需要很多的自控力。

    差别二,笑来老师的复盘部分像是在主观分析时间安排的得失。而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这部分内容是纯统计,将注意力简单分类进行统计,所谓当日复盘就是加一加得几个数字就完了,确有主观反思可以记几个字,没有就千万别强写了,这种「规定好的主观动作」很费脑子。统计的精髓在于每日加一加,每周算一算,每月复个盘,每年大总结一番。关于如何将注意力分类统计,我以后也要专门谈到。

    这两个差别大吗?很大,这两个差别决定了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自我管理方式。我从李笑来老师的文章中收获很多,我相信他有自己的一套提升时间效率的逻辑,但只针对注意力管理方法,我显然要采用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

    最后说说计划吧。柳比歇夫确实也做计划,但是对于时间而言,记录和统计本身就是计划。因为时间单向流逝,并不像钱财那样可以控制,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时间管理是扯淡的。就我从这本书中的感知到的来说,柳比歇夫似乎只是根据统计结果,来安排未来一年的有效时间(即注意力)分配计划。这一部分,我觉得对于目标是「活好这一生」的自由主义者来说,只是一种验证乐趣,最多加了点心理学上自我实现的暗示。

    这篇读书笔记,有点不吐不快的意思。因为我感到读过这书的很多人(包括写书的人)没有理解时间统计法的核心。从李笑来的文章中读到柳比歇夫记录时间的这几行字起,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时间统计记录。我自认是一个自控力不怎么强的人,我的实践足以证明这套方法到底是不是很难坚持。我将持续向大家汇报时间统计法的实践心得。

    我是一个有时间焦虑的人,之前研究和尝试的「时间管理」方法太多了,没一个坚持得下来,这和自控力关系不是很大,而是这些方法确实很难用。坚持用没效果或者给自己带来痛苦的方法,那不是我们追求的。

    我先打个卡,今天是坚持时间统计法的第13天。我之所以对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初见如失而复得,是因为我踩过的坑和有过的思考足够多,我想用一系列文章边实践边说明我对注意力管理的理解。往大了说,这是一个涉及「如何过好这一生」具体解决办法的话题。

    建议你看看这本内容有点散但篇幅并不长的传记:《奇特的一生》。读这本书,从头到尾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柳比歇夫绝对是自由主义者的英雄。

    注1:柳比歇夫开始他的时间统计之旅的时间是1916年1月1日,那年他26岁。仪式感是个好东西,希望你可以早点看到这篇文字。

    注2:从写这篇文章到排版发布,共耗时2小时35分钟。


    欢迎大家来我的个人公众号「自由世界观」找我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特的一生》:56年坚持每天记录时间,这个人收获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xf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