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诚实的像一道生铁栅栏,有时锈迹斑斑,有时闪闪发光。
这次学习之旅的一个月,闪闪发光。
课程的最后一天,今天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萤火虫小巷》,这一个月,读书四本,写阅读卡片,制作思维导图、文章拆解,复盘作业写了近五万字。
整理出一个月来大部分课程文字,习惯每一篇都起一个眼睛一样的标题,喜欢一句话:写作,是一场无声的万人演讲;深信一句话:读书的人,身后站着一个丰富的世界。
终身阅读、终身写作,全然爱生活,这是一场英雄之旅,无惧世界的烈风,做自己的英雄。
(公号连接九月:【九月城池】)
阅读速度提升计划
本节课的学习中围绕如何选书,小冰老师讲到一下三个结构
1.读文学经典
2.读人物传记
3.读有口碑的杂志
4.读“解码书”
上完这节课我推荐三本书给你们
闫红《我认出许多熟悉的脸》
这本书是作者闫红在《误读红楼》之后的第十部作品,闫红在名著解读上可谓打开一个新角度。我们从小被名著的光圈吸引着,有时候是在似懂非懂的时候去看一些大部头,有时候在为了给自己增加名著阅读资本的时候去看一些国内外名作,也有时候,是自己真正读进去了,但是基本是被作者牵着,从开始到结束,每每一部名著读完,总有着意犹未尽又无法道出的感受。这个感受,大概就是我们作为读者和闫红作为此书作者之间的距离。
是的,闫红解读了名著,她把书读薄,又把书说的有趣;她把书变成了自己的思想,又把这份感受进行有趣的输出。
这本书中讲美人、讲水浒壮士传、讲楚汉争霸始末、讲乱世佳人的困苦悲愁,她把埋藏在读书人心中著名的作品拿出来一一讲述,生动有趣,仿佛是和读者有灵魂的对话。
无论涉及到的名著你是否读过,闫红这本书都值得一读,熟悉的脸庞,是千百年来流传的经典,合上闫红的书,会觉得书海茫茫,喜欢的名著可以再读,没读过的名著忍不住想赶紧找出来先睹为快。
汉斯 芬泽尔《带领者十诫》
这本《带领者十诫》我读了不下五遍,一本不厚的书,飞机上看、写文章之前看、遇到问题寻求思路时看、写管理类文章的时候看。
作者汉斯 芬泽尔博士是管理领域的高级咨询师,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作者基于在不同领域领导岗位的工作,成为了一名经验领袖,领导力培训方面的专家。
很多所谓的领导和创作者都试图去打造成功领导力的模版时,汉斯 芬泽尔博士通过这本书写出了领导力的“雷区”。
告诉管理者管理的坑都在哪,如何不踩坑,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挚友,在和你促膝长谈,书中从10个方面,案例翔实分析了管理中的暗礁险滩,避免触礁沉没,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这本书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看一看,直言不讳、落地诚恳剖析管理误区,对于打开思路,不可多得。
朴槿惠《绝望锻炼了我》
这是一本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自传。
以第一人称从孩童时期看到的家庭,家人的相处关系,成长经历开始,回忆了自己成长中思维模式的变化,认知的改变,受家庭影响从政的经历。这其中尤其是家中发生变故,父母相继离世,这段经历被朴槿惠描述为年龄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在很长的沉默之后,受外力的推动,她再次站出来走到国人面前,直至成为最高领导人。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在政府要员中,少有女性,女性的从政受到各种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心力和思考力不同的制约,那么朴槿惠是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政界女性之首,通过她的专记,可以看到在人生的每一个节点上,她的思维模式;可以看到她面对挫折和重大变故时的内心历程,当她和所有男人站在一起时,既有着和男性一样的领导刚性,又有着不同于男性的韧性和柔美。
朴槿惠终身未嫁,自从父母离世后,在传统意义上,她已然算是独活于世间。如果以一个女性来衡量,她大概不算做很成功,因为她的人生因子中不得不舍弃掉一些元素,如果以一个女性来衡量,她大概又算做最成功,因为她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朴槿惠目前仍在入狱状态,每天收到100多封粉丝来信。再读她的自传,更有着和之前不同的感受。
《我认出许多熟悉的脸:闫红读名著》共分为美人其颀、水浒群英、楚汉争霸、乱世佳人、感怀旧时五个部分。
2019新出版热门书籍推荐之《深度思考》
这本书的作者莫琳希凯自身的职业生涯就书写出一位女性从普通职员到职场巅峰的人生进阶之道,她是《财富》“全球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女性”之一,《福布斯》“100位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华尔街日报》“50位值得瞩目的女性”之一,《魅力》杂志“年度女性人物”,莫琳希凯在香奈儿就职13年,辞职之后被广泛关注报道,被称为“新一代香奈儿女王”。
这本书她作为一个高效的管理者,多年来指导下属深度思考、承担风险勇于创新,创造长期的成功,她将自己的智慧和实用建议凝结于此,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从当下就开始注重深度思考的重要性,用深度思考链接一切,完成认知升级和自我精进。
从内容上看,《深度思考》这本书被称为是升级版的“深度工作”,时间版的“深度学习”,可以看出来,无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深度思考的必要性,将深度思考运用于实践中的重要性。
任何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这可能是很多人容易犯下的错误,整日忙忙碌碌,却没有预期收获,整日疲于奔命,却仍然碌碌无为。
《深度思考》这本书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本书由多位深钻管理学领域的作者和实践者亲自推荐,这之中就有麦肯锡奖得主、《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克莱顿 克里斯坦森;百事可乐总裁兼CEO英德拉 诺伊,Charlotte Russe公司总裁CEO珍妮明。
无论在哪个领域,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就越远;只有大脑中走的越远,现实中才能走的越稳,思考的深度其实就决定了人生的宽度。
本书以十二个篇章从自我认知开始,引导读者重新进行自我定义,进而扭转规则创造新知,教会读者深挖每一个决定背后的动机,找到新视角、新远景、新观点,同时与深度思考并行的,是大胆的自我怀疑,在面对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上,也要有投入的勇气,看到思考背后的价值。
作者还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进入香奈儿的故事,如何在一次次面临抉择和挑战的时候,去进入深入剖析,并且特别提出了遵守规则和打破规则并不冲突,将读者心中的问题一个个剖析开来。
总而言之,这本入选「升级管理理念必读的十本书籍精选」的书籍,值得女性读一读,去看看职业女性的精进发展和为此提炼出的真谛;这本书值得管理者去读一读,避免遇到问题焦头烂额,通过深度思考去触达事情的本质;这本书值得每一个想要突破自我的人读一读,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是终身受益的能力,会不会深度思考,将伴随着一个人的生活,画出不同的轨迹。
(请勿商用,作者版权)
复盘:读书的人 会有不同的人生表情
小冰的这门关于读书的课程,有种无形的力量。
这份力量来自学习中的内驱力。昨晚写完作业已经快十二点了,临时发到公众号里,今天早上醒来发现很多人留言喜欢这份书评,希望关于书的解读和推荐,有的人直接下单买了这本书,有的人因此和我有了更多的交流。
自己无意间的一份练习作业,居然得到很大的共鸣。我想,这就是价值感的一种。我们读书,给自己带来价值,读书呈现出的自我状态,又提升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价值感。
我之前的读书其实没有太大的条理,倍速阅读法和苹果阅读法的运用,让我能够走进去深入阅读一本书,又能跳出来纵观一本书的架构。
每一个人在这个忙碌的世间生存,都需要一些能够依靠的东西,精神世界是不容易被量化的指标,但是读书能够增加一个的宽度和广度,有效读书又是读书行为中的一种精进。
感谢遇到小冰,今天没有作业,但是还是想写下这些,作为阶段的总结。
鉴别顶级素材的四个标准:
1.作者能打破时间线 比如时间一直在变化/时间写出一种物质/让人通过文字回到过去
2.作者不列清单,只写信息流 把文字变成一条河
3.作者善用原型和隐喻,一是善于在发生的事情中找到过去的原型,二是善于将一个词从基本义替换成另一个词,相似却不明喻
3.作者我手写我写,用真情写出对生命的理解,能够击穿人心
读诗品诗余光中都是你
2017年12月14日,再也读不到余光中。
“不是无端悲怨深,直得阅历写成吟”好在半个世纪中,驰骋文坛的余光中先生,留下了太多值得一读再读的句子。
余光中笔下寥寥数笔写下的人生和情感,像是一颗颗明珠,点缀于文坛辽阔的幕布上,仰望星空的时候,有他;低头独思的时候,有他。于先生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受内战之乱随母亲逃往上海,而后去到厦门,当年7月跟随父母迁至香港。1950年在台湾学习久居。
战火中一路逃难的童年,是“乡愁”最初的土壤。他一生漂泊,幼年时期居无定所,从江南到厦门,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终落脚于台湾高雄,虽然多年穿梭于两岸讲学交流,却始终缺乏归属的安全感,因此,余先生的诗句,映照出他成长过程中哀愁的底色,他的思乡之情魂牵梦绕,他的祖国情结渗透骨髓。他的历史诗句隔空对话,他的时光描绘穿透人心。
读余光中的诗,真是走到哪里,都念念不忘。
从小到大读李白的诗句,却念念不忘先生这首《寻李白》“酒入愁肠,三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七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青春时仿佛枕着全世界的孤独,翻身却遇到那首《单人床》:《单人床》里,“没有谁记得谁的地址/寂寞是一张单人床/向夜的四垠无限地延伸/我睡在月之下,草之上,枕着空无,枕着/一种渺渺茫茫的悲辛”
人到中年感慨时光飞逝,转身就读到《水草拔河》:“昼夜是涟漪,岁月是洪波/是谁,明知我不能停留/日日夜夜,却叫我上岸去。”“滔滔的水声里/只有我,企图用一根水草/从上游到下游/从源头到海口/与茫茫的逝水啊拔河”
去到祖国悠远的历史中吧,站在十三朝古都文明的背景下,望着秦兵马俑巍巍屹立的史诗,于先生荡气回肠的声音再度响起:铠甲未解,双手犹紧紧地握住/我看不见的弓箭或长矛/如果钲鼓突然间敲起/你会立刻转身吗,立刻/向两千年前的沙场奔去/去加入一行行一列列的同袍?一首《秦俑》,仿佛寂静的坑洞立刻勃发,让多少文章黯然失色。
春天来了,在他人的眼中是杨柳依依是吐翠纳春,唯有《春天,遂想起》里的句子,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逃了西施/失踪了范蠡/失踪在酒旗招展的/乾隆皇帝的江南,你说你的春天,我说我的江南,时光都亮了。
摊开手,细细密密的掌纹中也有故事,《左手的掌纹》中写,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有的人世界那么小,小到掌纹中就数的清,有的人的思念你们长,长到只需一个曲线,就能看到回家的路。
余光中先生说:“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读余先生的诗,仿佛就怀揣着这样一个神丹妙药,走到每一个地方都有精神的回应。
从旧世纪到新世纪,从扬眉少年到慈眉老年,余先生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从儿时开始种植的乡愁,在三十八岁时,用一首《当我死时》“当我死时/祭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毫不忌讳死亡,唯愿心有所属。
喜欢余先生的诗,是因为他像是一个生命的画家,用诗歌、散文、评论、译文作品等多元的素材画出人生各个情景的共鸣,是因为他笔下一个个句子像极了一篇篇美文,激发了生命不同角度的色彩。
诗不是作者自己的,诗更是读者的,言之有理的深入和代着读者入境界的浅出,余先生可谓是: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以诗为经,以文为纬,纵横半世纪,诗歌犹爱余光中。
对于余光中的文学成就,他曾经的追随者,也是决裂者的《台湾文学史》作者陈芳明曾这样评价:“以诗为经,以文为纬,纵横半世纪以上的艺术生产,斐然可观;那已不是属于一位作者的毕生成就,也应属于台湾文坛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从旧世纪到新世纪,从扬眉少年到慈眉老年,由于他同时经营两种文体,任何一个时段都从未出现歉收的迹象。”
成为有效管理者,给你5本打开思维的进阶好书
近百年来,管理学都是大众喜爱的热门学科,企业行为和企业战略,都与管理者的思考力息息相关。下面要推荐的五本书, 目的是打开思维方式,追求卓越管理,在不同角度开启更高维度的管理能力。
《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 / 布莱克·马斯特斯 豆瓣评分7.6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作者在书中独辟蹊径,当管理者都在追求创新追求企业多元化发展时,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避免竞争,实施垄断,发现新市场,带领读者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与机会。
这本书是指导大型企业不断改进的重要手册,也是初创企业的心法秘籍。作者以自己的创业经历作为蓝本,综合哲学、历史、经济、人类学等多学科特质,辛辣有力、清晰凝练,生动而理智的展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商业智慧。
这本书不但是企业管理者的商业秘籍,更是每一个不满现状、对未来世界有期待的人不可错过的必读手册,它还将是普通人进化成创业者的珍贵指南。
《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作者:[美]拉姆?查兰(Ram Charan) / 斯蒂芬?德罗特(Stephen Drotter) 豆瓣评分8.1
全球500强企业中采用的管理模型里,领导梯队模型是普遍都在使用的。
企业作为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一部分运转都需要强有力的带动,这就是各个领导层级,所有的管理者都希望每一个领导层级上的员工都是高效而优秀的,但是大多数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受传统模式的制约,缺乏系统和完整性,《领导梯队》这本书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书中提供了领导力开发的系统模式,给出了绩效提升的方法指南,对于领导岗位的继任计划提出了全新视角观点,领导者每一次晋升都应该伴随着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工作理念三方面的转型。
“领导梯队模型”是被100多家企业验证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型,而这本书中传递出的可操作性,务实的精神,以及落地的工具,对于企业和所有员工来说,都是一次管理理念的洗涤,要重视人才培养,回归基础管理,真正找到从优秀到卓越的道路。
《见识》 吴军 豆瓣评分8.1
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一系列的认知升级类著作都收获了众多好评,《见识》这本书凝结着他在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中,由于看见、听见、思得、习得浓缩成为的思维精华。
人一生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见识,命运的改变首先需要见识的提高。吴军博士以时代领航者的经验,独到的睿智视角,让读者打开看待问题的新世界,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能够更开阔,却往往由于认知受限、目光短浅,执拗的在自我设计的困局中,走不出来。
《见识》这本书正是以一种大格局,大智慧,去帮助每一个人思考如何精彩的度过人生,书中蕴含作者对于商业本质和未来世界的思考评价,包含着职场晋升和投资方面的可贵经验,在作者的带领下,迎向更开阔的人生。这是一部让人读完之后,有醍醐灌顶之感的书籍。
《归属感红利》 [美]亚当·布莱恩特(Adam Bryant) 豆瓣暂时无评分
任何技术都会迭代,唯有创新精神不败。《归属感红利》这本书的作者亚当布莱尔特是一位总结高手,你可能不会有机会接触超过200个管理者,却可以通过这本书和其中139位高管深谈。
包括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EBAY前CEO约翰多那霍等多位商界精英谈及了自己的管理秘籍,这本耗时3年的访谈,是一次商界全明星阵容的的智慧结晶,实用的洞见、激烈人心的方法、难能可贵的实战经验,展示出不断壮大的企业是如何缔造出敏捷、高效、激情、充满灵魂的公司。
无论是任何类型的企业,管理者若想和全球高管面对面,创业者若想让企业高效机敏,职场人若想实现职业进阶,这本书值得一读。
这本书是从未公开过的管理心得,
在管理学书籍中,《经营者养成笔记》算得上是另类了,从书的形式上就融入了日本作家的严谨,每一页的四周都设计出大量的横线本,这本书呈16开,提倡学以致用,呼吁读者“尽情勾画、尽情书写”,仿佛是作者正在热情的和读者展开一场经营思维的头脑风暴。
本书分四个篇章,经营者是创新者要有变革的能力、经营者是生意人要有赚钱的能力、经营者是货真价实的领导者,要具备团队建设的能力,结尾部分提出了经营者为使命而生,要有追求理想的能力。
书的结构明晰,每一章分为七个小标题,探讨管理者的痛点并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在讲到“与使命感的绊脚石做斗争”时,作者就列举出当公司发生以下征兆时,就是使命感被威胁的时候,管理者要严格自律,做出行动,守住使命感的界限。这四个征兆分别是当工作中充斥着高高在上的态度时是思想松懈的征兆,当工作流于模仿没有特色时是盲目跟风的征兆,当思考模式机械、生搬硬套时是偏离轨道的征兆,官僚主义出现时使命感会迅速流失,评价标准宽松、不以实力因素来决定人事安排会让管理者迅速丧失公信力。
这样围绕一个论点运用大量实证去阐明的方式,让读者更清晰的看到问题从萌生到演变的过程,也能够较容易的获取到作者的经营理念指导,提醒管理者在不同的节点上采取行动。
本书还附带一本笔记小册,记录了50多位经营者的阅读感悟,从实战经验丰厚的管理者角度,给予读者多元的管理认知。
这是一本富有生命力,别具匠心的好书,深入浅出,教会职场新人如何正确认知所处的平台,借力成长,教会了经营者如何运用管理哲学,审慎思考、精心以待,独当一面。
复盘 读书之美 大道至简
读书营学习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的过程。
过去我们知道读书很重要,也为此付出热情和心血,但是世界上读不完的书和读完之后几乎又忘记的书,在我们读书的历程中成为司空见惯。
于是,零星的阅读片断和记忆,成为了所谓热爱读书的标签。有句话说,我对避繁就简不屑一顾,但愿意为化繁为简倾注毕生心血。
当我开始刻意注意阅读速度时,最初担心的是信息是否被获取到,会不会是囫囵吞枣,内心是有焦虑的,当我慢慢的找到自己的速度,比之前快又能采集到信息的时候,我发现最初的担心源于这种集中精力的方式和过去最大的不同,是自己的时间不再被鸡零狗碎的事情分割掉,我提高阅读速度的过程是专注阅读的过程,是和惯性注意力分散作战的过程。
我长期有读书摘抄的习惯,积累了很多好词句偶尔拿出来看一看,好处是这个积累库里有一些金句,问题是这些金句当时带来的思考已经流失了,如今再拿出来读到也无法回到彼时情景下。建立卡片阅读习惯之后,实现了读书、思考、记录的完整过程,感受到一种可贵的心流状态。
小冰老师每一节课的标题都很精彩,更不要说课程的内容,读书的人心中是广阔的,书的那边是小冰,在把她多年研习到的方法泡出一壶好茶,书的这边是我们,侃侃而谈间,那些读书中的困惑,那些方法如化冰之水,在心中穿越,捧起这杯沁香的茶,被这美好浸润了心扉。愿为读书之美而终身不停之学习,大道至简,愿意为化繁为简,倾注毕生心血。
【课程学习之费曼阅读法】
彩蛋课讲了费曼阅读法,核聚老师用了大量篇幅讲费曼阅读法的重要和能带来的效果,讲自己和名家在使用费曼阅读学习、研究的获益。
两年前在《如何有效阅读》这本书上,我读到过费曼学习法,但是并没有将其运用,一方面,觉得读书过程中对于费曼学习法理解的尚不够深刻,简单说,不知道怎么用;另一方面,不懂得费曼学习法的重要性。
核聚老师同时解决了我的两个问题,深入浅出的讲了在学校过程中:慢即是快的道理。生活中、学习中,太多追求快的场景,往往忽略了慢的重要意义。如果把读书学习划分版块,不但有轻易能学到的知识,简单能输出的道理;也有艰深需要攻克的领域,有经过深钻才能达到的未来。后者正是我们是否能够精进,成为一小部分继续往前走的人,最大的原因。
复盘:慢,即是快,费曼技巧理解及实践
听课结束我重新思考,结合《如何高效学校》再次回顾费曼学习法,做了两件事,一是使用费曼学习法的时候,使用一个重要的技巧“返回阅读、用自己的话解释理解直至读懂”,另一件事,是用这个方法,我去解读了读书过程中见到的管理学“彼得原理”。
第一 回顾费曼技巧
理查德D.费曼(Richard D Feynman),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费曼挑战任何一位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即不管这些教授告诉费曼多么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只要他们使用简单的术语(不得使用费曼觉得生僻复杂的单词或术语)去描述,费曼就一定会得出同样的结果。
费曼技巧的目的是理解那些你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点。让自己的学习进度能够一直向前。
第二 费曼技巧实施实践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首先选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张空白纸,在最上方写下概念的名称。
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
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费尽口舌让一名毫无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听懂,并把你的解释记录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在自我解释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识过程中,你会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
每当你碰到难题感到疑惑时,别急着往下走,学习不是单行道,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参考材料、听讲座或找老师解答,直到你觉得搞懂了为止,然后把解释记到纸上。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
如果你的解释很啰唆或者艰涩,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
以上是《如何高效学习》中关于费曼技巧的描述,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再来整理一下费曼技巧的实施:
1、拿张白纸;
2、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概念;
3、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把自己当老师。
4、遇到解释不了的地方,就通过查资料、问老师、或到互联网寻找答案。
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再没有难点为止
换言之,费曼技巧本质上就是把知识讲解给自己听,再换句话说,就是用你已经理解的知识去掌握你未理解的东西!
第三 用费曼技巧学习“彼得原理”
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费曼技巧的使用,我做了如下的一个实验,读书时遇到了“彼得原理”这个词汇,用费曼技巧去学习“彼得原理”,应该是怎样的步骤。
写下“彼得原理”四个字,这是我想要理解的概念。通过查找资料我需要去解释这个原理,我试图做了如下的阐述:
彼得原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提出的,早期是基于观察一个企业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现象,发现这样一个状态,人员的提拨和晋升是根据职称或者规则,这就会造成人才选拔的圈子被人为缩小,结果是选拔了不适合这个岗位的人来做事,造成了组织效能的低下。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事情,有一位同事,她在基层岗位做的很出色,是一个金牌市场人员,由于公司选拔人才和岗位扩充的需要,她被提拔到更高一级别的城市经理岗位,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并不能胜任这个岗位,出现了管理水平、管理艺术的种种问题,多方沟通下,既无法继续从事管理职位,又无法退回到曾经的基层岗位工作,这个员工选择了离职。
对于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市场人员,是公司的损失。反思这件事中的问题,公司没有从懂管理、具有管理情商的基层人员中选拔人才,而是一味的考虑到这个员工在多次的表彰中被推到前方,多次树立起标兵、榜样的形象,仿佛公司有义不容辞培养她成为管理者的责任,这就是“彼得原理”中存在的现象。在晋升中按照固有的或者习惯的规则,让不适合的人升职却没有升值。
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彼得原理在企业管理中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从表面看这种现象造成了企业的岗位累积了不适合的人才,长期以往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是 这样解释的,大量不适合岗位的员工背后,会给管理者带来这样的后果:一是鞭笞员工,用更严格的管理方法,去驱赶员工胜任工作,却没有考虑最初的不胜任是如何造成的,这样会积累员工的怨气,感到工作力不从心;二是换人,将管理者觉得不适合的人踢走,更换新人,但是所谓新人是以如何方式晋升,会不会再次带来彼得原理的循环。
彼得原理启发管理者反思人员的晋升,职级的安排,管理的方式,对于组织而言,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以上,运用费曼法则我将一个陌生的概念“彼得原理”根植于心。继续阅读学习时,彼得原理的理解就会更透彻。
最后,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翻开后又放弃的书,束之高阁不是因为没时间读,真正的原因是读不下去的时候就放下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完一课,是时候重新整理,再出发!
复盘:合理创作自己的创作回路
大多数人写作会遇到的问题:1.积累不够 2.文章无灵气 3.与写作高手有差距
解决方案,就是重构思维世界,重视持续的写作输出
进步回路的三环节:
1.学会一个东西 无论是一个单词一句话 一个公式
2 知道如何学会的 要有深钻的精神
3 别再忘记 通过回顾和类推强化记忆
创作回路的三环节:
1.能写一张卡片 卡片是最小的创作单元
2.知道如何写出 知道我思我见是为什么
3.别再忘记 也就是要能够反复使用
最后 通过掌握—背诵—范围扩大来实现自己思维世界的重构
写作初心:简洁而透亮的终身之旅
初中的时候,我连续三年代表学习参加市级影评大赛,和全市选拔出来的同赛段学生去看一场电影,然后在指定的学校考场现场写影评。
我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喜欢看电影的,还练就了在黑暗中拿着笔记本盲记的功夫,电影散场本子上居然还能清晰的记录着影片的要点、句子、影响深刻的情节。
每次影评大赛,我都是第三名,那是我以写作的方式第一次参加比赛,也成为了学校里有点名气的“作文写的好”。
无论是成长中的孩子还是职场上成人,都应该有点特长,这是写作带给我最初的感受。
写作其实伴随着我之后很长的生活,我相信它也终将陪伴我整个人生。工作进入央企,我的第一次职位调整,是因为三个月的实习之后,我的个人总结在那一波大学生中出类拔萃,被选中直接进入办公室准备部门的年终总结;负责具体业务流程后,公司的所有宣传报道都由我来撰写,高质量高刊发,从之前公司很少见诸媒体,到行业一级报刊频频报道;再次抽调到省级部门给领导写专访,也让我在这个行业中,被更多的人佩服。
之后从十年央企离职,入职到传统媒体,采编撰稿策划,第二个月主编说,咱们给你开个影评专栏吧,我说好啊。
擅长的地方总会发光,也许种子就埋在了若干年前的热爱中。
从事新媒体写作,打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得到编辑的约稿,成为国内知名商业学院的主笔作者,是从参加唯库课程学习之后的迅速进阶。
人生的三次职场变化都是先生全力支持着,就如同大学时他攒了两个月的生活费去市里最好的商场给我买了一对耳钉、看到喜欢的裙子就一定要给我买下来,自己却在宿舍里读书一天只吃一顿饭一样,他对我的支持是希望我能够以自己热爱的方式去生活。
这些年,我给先生写每年年会的演讲稿,做出惊艳全场的ppt,看着他在台上闪闪发光,我们为一个管理问题数小时的讨论和深入,做彼此的爱人和朋友。
我们为彼此的人生创作。
这些年,通过写作和读书,让我在过程中不低估自己,也不高看自己,把懂得和清醒交给写作的同时,也为生命交付了慎重和热爱。
写作让我连接更多的人,看到不同层面的生活,建立更多元的圈子,写作是一步步抵达内心的过程,穿越这条道路的时候,就是穿越人生的高潮和低谷,穿越人情的冷暖喜乐,最终抵达真善美的过程。
写作,是一门心灵的手艺,打磨淬炼具有匠人之心,很幸运是这一路上有过迂回却最终没错过,是最初那份对写字发自内心的喜爱。
去年偶遇小冰和她的课程,那时候还没有训练营;今年开营之后,每一个课程标题我觉得都是一个能唱出歌曲的音符。感谢在读书和写作的路上,遇到小冰。
回顾初心,能够和写作结缘,人生一大幸事;进阶之旅,是一次漫长又值得的旅程,我深深的知道,写作让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简洁而透亮。
复盘:让学习进入深处
复盘是一种围棋方法,一局完成,返回去倒推重演每一步,看看当时是怎么决定的,如何进行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晚上用了两个小时做了课程道现在的思维导图,大概思维导图特别符合脑回路的结构模型,我这种对文字比较敏感的人,每每通过导图的梳理,能够实现架构的重整和记忆,有利于纵观目前都学习了什么内容,每节课的重点在哪里。
前期我们学的是阅读篇,从阅读方法、素材积累、书籍选择、卡片制作已经对阅读的认识老师都给予了详细的讲解。通过复盘,我发现自己的优势是在阅读积累、思考力和行文中,短板是在阅读法中,尤其是讲硬核眼球训练法一课,通过去声读、减少眼球聚焦频率、找关键字的三个方法中,我在最近的阅读中刻意使用了前两种,但是关键字阅读法的实践还没有太明显的体会。所以复盘的同时,我把这一课又重新听了一遍。
课程进行到现在,为自己列了书单,目前读书两本,阅读速度800字每分钟,积累卡片大概30张左右,跟随每天的作业要求,输入完整的文章数篇,尤其是发到公号上的推荐书籍,引起了很多人关注。
这次复盘回顾,让我更清晰的看到了之前学习的要点,人的记忆力是有记忆曲线的,时常拿出来温故知新,就能够强化记忆,如果自信自己全部都记住了,通过一次这样的复盘回顾,就能够对自己有更准确的认识。
复盘:高频回顾 持续输入+输出
我见:
在这个时代,战士是需要的。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
战士是永远年轻的,不犹豫,不休息;
战士是不知道灰心与绝望的;
战士是不知道畏缩的;
他是一个平凡人,每个人都可以做战士。
—巴金《做一个战士》
我思:
今天中午12点,陕西高考成绩开始开放查询,此时此刻能够想到,多少家庭拿着电脑、手机、IPAD,齐齐的刷着同一个网站,希望刷出高分的是自己,又怕刷出低分的是自己。
孩子们必须高考这个关卡上,一夜长大。
为什么求学阶段的努力学习很重要呢?大家都说这是最好的时光,很多人只看到了青春没感觉到好在哪里,我觉得好在体力旺盛、好在精力充沛、好在脑里强劲,好在这个阶段几乎是不被干扰的难得时光,没有入职场再学习的时间分配,没有步入婚姻再学习的左右平衡,更好的,是这个阶段的学习,可以让你看到,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是简单可以追求的目标,它基本不受社会大系统的影响,它的结果更单一,和个人努力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较为纯粹的正相关。
可是那些不能踏进好学校大门的孩子们,应该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我觉得“做一个战士”再合适不过,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战士,青年人犹应该如此。
高考考的不是很理想,可是人生才刚刚开始,人生中引发成功这个结果的因素很多,高考只是其中一个变量,如果说不能因为高考走入高等学府,不代表就没有学习的机会了。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只是在完全学生的时代,有大块的完整的时间能够学习,没有上到好的大学,要有正确的认知:有的孩子是平时自己就没有付出十分的努力,方法不得当,不善于总结提炼,总是在做低水平的重复,懒于做高水平的挑战,那不理想的成绩和自己的努力是匹配的;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高考成绩不好,可能是因为心态不问题,可能是知识点不扎实,“没考好”的背后总有着原因,即使走上社会和职场,谁也不会给“心态不好”开绿灯,一切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是心智和能力的磨练,所以分析原因之后,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坦然接受。
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都要面对的是,更好的去开始高考以后的人生,要去真正理解“做一个战士”的含义,前些天,李善友老师在混沌大学的演讲中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一生都保持着高三的状态,所有清醒的时间都用来阅读“
做一个战士,武器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永远追求光明,不知道灰心与绝望,遇到困难不猥琐,这是每个平凡人都可以做到的。
所以当今社会上普遍定义出成功人士,无论是否有名牌大学的背书,其实去看看他们的创业史、奋斗史,看看他们如何学习的,他们真的是像一个战士一样,一再的对自己的知识库迭代更新,一再的通过学习进行认知升级。
打开你人生的战场吧,那一句“我一生都保持着高三的状态”是不是也集中了你,像一个战士一样,征战四方。
【再读《白蛇传》:当爱情遭遇雄黄酒】
战争中的肉搏战是说不用武器、没有任何防备用身体和敌人对抗,场面相当惨烈;爱情肉搏战也和它有很多相似之处,年轻的她们往往没有得到爱情的其他办法,只有靠做出牺牲来获得他的爱情。
女人的爱,该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存在,既不是缠树的藤,养分全依赖于缠着的那棵大树,一但树倒下,青藤便枯竭而死;也不是我行我素的清高,骄傲到情感不肯流露丝毫。太深的爱,会吓到身边的男人。爱的太深,压力太大,多数的男人想要逃。不由地想到雷锋塔下的白娘子,千年修炼得美丽端庄人形,断桥邂逅白面书生许仙,遂安排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雨中、船上、伞下,两人心生爱慕,一段奇情画卷在江南烟雨中悄悄展开。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如果不是那杯雄黄酒,白娘子的心中定是觉得与许仙的爱是一次旷世的缘分。
许仙到底是凡人,他听信金山寺法海说妻子是祸害人间妖孽,用端午节的一杯雄黄酒识别白蛇。两人相爱,长相知,不相疑,人形的真假肉眼看不出,心的善恶难道许仙自己辨别不了吗?夫妻二人开了药店,行医治病救人为善,惠及百姓,如有祸心,哪得乡亲的爱戴?
白娘子到底是仙,端起雄黄酒的那一刻,定是心潮起伏。她明知道怀有身孕,功力抵不过雄黄酒,却依然一饮而尽。眼前的男人,怀疑她的赤诚,纵使她倾尽全力,相知相守的日子,孕育爱情的结晶,行医济世的善心,法海妖言惑众却依然蛊惑了他。爱要怎么才能证明?如果爱要以生命来证明,忠心的女人也在所不惜。仰头喝下雄黄酒,注定了白娘子的爱是一场悲剧,她爱的义无反顾,男人却还是被她酒后显露的原形吓得半死。或许,她原本以为男人能够接纳她,以为世俗的眼光里,他们的爱能超越凡世。
她可以不喝那杯雄黄酒,以怀孕为借口拒绝许仙的试探,可是她还是选择了接受。白娘子以爱的名义求证,却换来许仙的退缩。她的不顾一切,吓到了眼前的男人。那么,恋爱中的你,要爱的义无反顾,或者游刃有余?
聪明的女人,知道爱的尺寸怎样刚刚好。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问而不是质问;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是为对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对方诸多要求。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费,可以随时牵手,不要随便分手。
如果有一天,当爱情遭遇雄黄酒,请记得,不要陷自己于万劫不复。
复盘: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是文科出身的,对于理科的一切事物都觉得艰深,尤其是用计算机设计,觉得那都是大神级的产品。
最初出现H5场景的时候,觉得这种动态的呈现方式很酷,想要给先生的公司做一个公司介绍,于是从0开始自学,别人用模版,我用线条框架自己画;别人用现成的背景,我用最原始的方法找图合成,再添加到背景页面上,第一份H5并不精细,但是这是自学加自我创造的结果。
之后赶上中秋节,熬了个通宵,做了一份主题为回家之路的中秋H5,采集照片、提炼金句、设计页面,构建模块运动模式,音乐也要反复挑选。这个作品打动了很多员工,传递的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是大家心中有温度的公司。
后来我从事互联网教育行业,公司千人年会,被大咖指定做会场H5,也只有我的作品最贴合主题、文案精彩,每一次都有极大惊喜。
有一年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被每一幅充满冲击力的ppt一再冲击,于是决定让先生也站在这样的背景前。那时候我对ppt的使用,还只是基础功能,能找到成品模版套用进去都很惊喜不已。自学ppt的那段时间,我研究每一个功能,琢磨每一个呈现,颜色、性状、线条、动画,接连三年我做了年会演讲ppt,震撼全场。
后来,当地教师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找到我修改ppt,在全省参赛项目中,获得了第二名。老师说:我们课题研究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你做的ppt,让我感觉你一直都和我们在一起,如果没有这个作品,我们就是有蝴蝶也被自己关住了。那天赛场,深入深刻和精彩的呈现,锦上添花。
去年先生公司年会,我做了开场视频,年会开始之后,我收到信息:姐,这是影院的史诗级作品,看得我们热血澎湃。太强悍了。
说这些,是一个给自己定义为纯文科选手,完全没有计算机天赋的人,凭借自学钻研,成功逆袭成为ppt,pr达人的经历。
有时候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没有为拥有能力付出心力;
有时候撕掉自己身上的标签,才能在未知领域遇到美丽的花园。
当你站在以前觉得登不上的山顶时,山顶的风景,是不愿攀登的人永远看不到的。
卡片阅读法复盘写作轮盘
写作轮盘的方法特别清晰易理解的讲述了书评但不限于书评的写作方法,获益匪浅。
虽然已经手写了课程笔记,还是想要再次复盘,这节课的复盘,以卡片阅读法的方式呈现。
1
我见:
写作轮盘是指: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写初稿/修稿
我思:
脑海里浮现出圆盘图形,把这六个模块放入后组成一个圆盘,放入之后圆盘在脑海里开始缓慢转动,渐渐加速。
这六个模块从哪个开始,都可以转动,停下来停在哪里,都可以继续,这种感受对与写作的冲击在于,打破了以往从头往下写,卡壳时的焦虑、对自己不满意时的自责情绪,让我们能够从线性结构中跳出来,去拨弄这个轮盘。
对于我的冲击,不管是书评或者其他文章,我打算刻意的去做轮盘写作的尝试。即使不是书评文章,结合之前“纳博科夫卡片法”,实际也是在进行卡片的选择、重构、分块写作和拼接,其实和相通的。
如老师所讲,轮盘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写作自由。
2
我见:站在读者角度思考
我思:
多想想对方想要什么,而不是我给对方什么。
人往往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格外的有获得感;对于被动的汲取,内心会有勉强感。所以如果我们提供给读者的书评,“恰好”是对方想要的,那么读者和作者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
读者往往有感兴趣和不太感兴趣两种,那么书评文章也可以综合去满足这两种读者,既写出了感兴趣的读者想要的“有趣”,也写出不太感兴趣的读者想要的“价值”。
结合读书过程中的卡片阅读法,如果对这本书的卡片进行整理筛选,就能够找到聚焦的点,再进行创作。
3
我见:公开自己的态度
我思:
很多人写不好新媒体文章,常见的问题就是“没有态度”,想要赢得所有读者,所以文风和态度就不偏不倚,这样写到最后,读者不知道作者的立场,模棱两可的态度自以为要取悦所有人,最后肯定或者否定、支持或者反对的两类读者都失去了。
所以老师讲公开自己的态度,我觉得这点也是文章的重要内核。写书评可以在开头、结尾部分,去阐明自己的态度,有立场、有态度,即使只收获支持你的这部分读者,也能够拥有50%,如果态度不鲜明,两类读者都没有获取到,等于0。
4
我见:书评要“评”
我思:
书评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东拼西凑的摘抄。书评要“评”,有观点,有态度。所以一定要重视评的部分,如何实现“评”,要把自己的经验、知识和书的基本内容相联系,写有价值的书评。
那么,卡片阅读法可以找出观点内容价值,苹果阅读法可以深挖书中的一个主题,主题阅读法可以让作者跳出来去拿同类作品横向比较,给读者更宏观的描绘和更专业的分析。
这三种方法的选用和结合,能够让一篇书评真正有灵魂。
轮盘写作是一次写作方式的归零,更是一次写作方法的升级。
复盘:生活就像是你将在下一页看到的那幅图
如果不是今天这节课,很多人大概还不知道,哦,原来书还可以这样卖?!呀,原来书评文案不投稿,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价值?!
如果不是今天这节课,我的写文案方式大概会是新媒体写作式的品牌或者销售文案,可是加入了《影响力》和六法则之后,我又开始新一轮的复盘,所以学习是个很奇妙的过程,它总会让你发现自己在未知空间里的渴望。
所以呀,生活就像是你将在下一页看到的那幅图。
昨天复盘,我用了“我见”“我思”读书卡片式的方法,今天针对与读者深度共鸣这节课程,我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去复盘。
画了一张思维导图,将今年的课程分为了三个项目,分别是“写分销文案需要掌握的心理学效应”,“0资源成为书店老板”“进行课程分销”,当然我就是项目经理了,所以对应我就化身为擅写文案的九月,能当老板的九月和情怀满满的九月三个身份。
项目建立好之后,我用头脑风暴和进度条、高级别行动和低优先级行动的模块进行了梳理,在头脑风暴部分,我把课程中的精华提炼了出来,在进度条版块,列出了在这个项目里自己所处的状态,比如第一个项目,我打算针对稀缺法则挑选出一本书籍《养育男孩》来写,结合6大法则给自己列出了写作建议;
第二个项目我的进度是已开店,并且有了后续的运营计划,书评+海报+公号+朋友圈的方式。
第三个项目课程变现,我在上个月大概实现了1000元左右的变现收入,是互联网教育平台的课程分销,这里我就针对老师所讲的方法, 对之前自己的文案撰写做一些改进,我的目标和没有做过课程分销的同学就有所不同,我需要的是提升文案,更具技巧,更有吸引力,增加订单。
那么以上,就是我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对这节课程的复盘,采用这个表格,是希望能够看到我所处的进度,列出的计划,下一步的目标,在自己心中,作出更清晰的规划。
复盘:学完精读文章创作课程我拆解了5篇文章
本节课围绕“精读文章”的写法做了详细讲解
很多人在写书评、写文章时都想写出具有思想力的、深度的文章。对于精读文章,小冰老师给出了三种创作定位:
1.按照某种特定的文化需求定位
2.按照某个主题写
3.按照某个读书产品写
精读文章写作中要特意去关注去清单和重密度两大心法。
这节课的复盘,仅仅画出课程思维导图,我觉得对于自己思考力的推动还不够,所以我找到了这三种方法对应的文章,一部分是老师课程中提到的,一部分是我在对应公号中查找的,同时对应了每篇文章的阅读数据做参考。
这份“精读文章拆解表”我分为了9个部分:
1.标题
每一个标题都值得思考,标题的新媒体感都很强
2.来源
公号出处和作者
3.选题思路
根据小冰老师的课程分析了不同文章的选题思路,比如围绕韩愈、苏东坡,比如书评、书单,创作者把握不同人群、定位、时间节点做主题书单。
4.文章结构
我把每篇文章做了结构拆解,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如何搭建,不同部分如何递进,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学习如何进行精读写作。
5.行文风格
纵观这些文章就能看到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行文风格,有些风格足矣成为作者鲜明的标签。
比如“书单狗认为......”这样的句子在书单来了的各种文章都是会出现的,长期以来,给读者心中就种下了种子。
比如写房思琪的作者何日君,既能讲身边的故事,又笔锋辛辣,写别人不敢写,说别人不敢说,这就是一个鲜明态度,现实中很多疼的平庸就是无论是好是坏,都没有态度。
6.文章金句
每篇文章的金句都有不同的作用,有些是文眼,有些是本篇精神灯塔,有些是小段落的总结,这些句子在文章的作用不可小觑。
7.文章结尾
我们重视标题、重视开篇,拆解文章,但是往往会忽略结尾,所以我拆文每次都关注结尾,解决了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结尾和迟迟不能结束的问题。
8.拓 展
拆文过程中有自己想要拓展的地方时,我在这里标出来,比如何日君文中提到胡兰成,我就标出来,再精细去读一读,提取风格。
这里面印象最深是写韩愈的周公子,我们看到的这篇文章,背后周公子给自己列出了围绕韩愈的主题书单,共20本。
所以如果你觉得写文章没有思路没有素材,或者思考力不够,想一想,自己为之的付出,是否能够支撑你写作的热情。
仅凭热情远远不够,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9.文章数据
根据壹伴平台抽取的数据,能够看到点赞量和阅读量的关系。
这个数据能够反映,一是文章的传播情况,二是公号的读者黏性,点赞占比高的文章,粉丝粘性更大,粉丝互动更好,作者在读者心中的分量自然也就越重。
通过拆解我看到我们可以发现有迅速走、学着走、体悟走的路径,比如书单来了系列文章的写法,拆过之后就很明了,我们也可以设计主题,撰写书单,也可以针对某个作者通过作者的分析解读去写;
比如拾遗团队写苏东坡这篇,客观来说,这篇文章背后并不需要有太多的文学造诣 但是能够看到团队背后的努力,是一种主题文章精准算法下的结果,我们用卡片阅读法起到的也是这个作用。
在周公子和何日君的公号里,就需要比较多作者个人的体悟,我们可以多品读这样的文章,感受文风,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风格。
复盘:生活之上,是你努力的模样
上周写了一篇人物专访,写完之后放下大概有三四天没有看了。过去总想着一气呵成,把文章写完,进行下一阶段的撰稿。
跟了小冰的课之后,写作方式和思维都有刻意调整,即使没有最终完稿,也不会焦虑,因为我知道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写都可以,我知道让文章和我分开几天,才能互相遇到更好的彼此。
真的是这样。
今早改稿的时候,做了两方面较大的改动,一是部分逻辑顺序,上周我还觉得逻辑通畅,今天再看就觉得有更好的调整办法;
二是精简,包括语言和内容的精简,一共6000字的稿件,改完删掉了1000字,感觉初稿的一些语言拖泥带水,不够精辟,围绕人物的事例也有写繁冗,写字的人都容易有个共性,删自己的文章很难,但是今天的改稿我觉得我从文中走了出来,以审美的心态反观,冗余的内容是文章的拖累,果断改善。
经过这次修改,稿件明显利索多了,感觉初稿就像是穿着一件好看的衣服,但是说不出来哪里有些不对,修改之后觉得气质相符,剪裁得当。
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有时候,扔掉,就是获得。
在《断舍离》一书作者山下英子的专访中,主持人问,什么是幸福?
她说:只拥有必需的生活用品,居室无可指摘,身体经过了劳动的锤炼,灵活而保养得很好,同时还能完全不受干扰地生活和工作。
达到这样的状态,精神就能保持自由,这就是理想中的幸福。
学习进阶,让写作变成更幸福的事情。
复盘:见路不走是一门艺术,在无人区里发现路是一门技术
这节课的复盘用小冰在课程中引用两次的话,费曼说“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课程听了四遍,用黄金三分法做了手写笔记,发现这节课的特点其实是在解决思想问题,但是有时候我们最容易重视的,是给方法,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思维意识层面。
因为往往来说,老师给方法,感觉是务实;老师给思维,感觉是务虚。务虚的东西理解起来,是需要付出一些思考力的,所以这也是我在这节课下了很大功夫的原因。
我知道,如果不能理解,就不能创造。这节课,其实融合着小冰创业的心路历程,想要成为产品经理,就去看看作为产品经理,小冰这一路是怎么想,怎么走的。
首先,人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成为产品经理的过程就是输出、创造的过程,以学习最高标准是以教为学来说,产品经理创造出的知识内容,就是一种教的形式,当你去实践了,内容产品也就应运而生。每个人的学习和输入,都想有更好的发展,那么实现指数级发展,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最好选择。从这个角度上说,是成为产品经理的必要性。
另外,从定义使命、升级、悟道、造物四个层面的解读,实际是带领我们从学习课程到悟道的层次,这节课就是给了学员一个悟道的钥匙,你去打开自己世界的门,前提是要做什么,要找到自己可以聚焦的点,要通过阅读和写作进行认知升级,去找到一款可以做的好产品,怎么找呢?植入强势文化,因为强势文化是有支撑力有灵魂,禁得起市场考验的,那么你的造物过程,是有意义的,有生命力的。
所以你看,小冰通过这节课,让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有了灵魂,这也是小冰的不同之处,别的老师讲课讲方法,让你操练;小冰讲课带着你悟道,因为知识产品太多了,得学会迁移,好的迁移前提是你已经懂了,已经悟出了产品经理造物的精神内核。
上面说的这些,于我而言,又是一次复盘,所以这节课,我反复进行了几次,第一次是听课,倒回去听,反复听,听了四遍;
第二次是手写笔记,写的过程觉得信息量过大,如果仅有笔记,还不足以体会,于是有了第三次。
第三次是课程逐字稿,上了二十多天课了,我第一次整理逐字稿,并且标明了我觉得对于有启发的地方,六千字的逐字稿,我在语言课后,通读一遍,精读一遍,算是吃的比较透。在这个基础上,第四次的复盘就是写下了这篇文字。
学习这条路,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见路不走,去到无人区耐心沉淀,然后再次出发。这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拉开差距的,往往是最后那10%的艺术审美。
复盘:写作,是一场无声的万人演讲
课程进入第三阶段,实操性越来越强了,这节课听书稿的撰写。
从什么是听书稿开始,到创作心法、创作模版、创作技巧,这节课小冰还拿出去了私房稿件拆解,就之前听课的感受,很多时候,小冰是引导大家在自己的程度上去体悟,这次能够具体到文章拆解,正说明了听书稿,每个人仔细揣摩,都可能创作出听书稿。
我课后的感受是,很想立刻就写出一篇听书稿。也会在这两天划出时间板块来根据所学内容创作。
这里有一些听课要点我认为是值得高频回顾的:
第一,听书稿的创作心法:交付和线性。交付感这个词很是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给读者讲书的状态,我要给你讲这本书,且听我娓娓道来为什么要讲给你听,表面上看你是倾听者,我是讲述者,其实也是我在用心听你想要什么,然后把我理解到的精华都讲给你。
线性,起于读者心中的信息,终于创作者要交付的信息,这样就避免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图,能够在心中构建一个信息链条。
第二,听书稿的创作模版,既然是“模版”,就是有迹可循的,是有章可依的,如何起笔如何落笔,跟着去学,不会有太大的差错。
这里面有几点,开头概述,用生活化的场景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或者兴趣,做好破题。
对于听书者介绍这部分,很多人容易陷入到读后感式的介绍中,去依照扉页或者简介,显得无生趣。所以这部分要能够讲出这个人的特点,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核心观点,让作者成为一个跃然纸上有魅力的人。
另外,写作时通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分论点阐述的时候也要有总结,每部分要有过渡句,这是符合听书习惯的写法,符合听书场景的创作技巧。
第三,听书稿的创作技巧
这部分讲了四点:由难到易,由高到低,从已知到未知,有是非落差。
再展开结合我的思考,由难到易,是把书读薄的过程,是一次过滤和筛选,是从虚到实的过程,是经过创作的升华。
由高到低,是要告诉读者那些很牛的地方在哪里,通俗的说,让读者用短的时间里感受到书籍传递出来信息的力量、厉害。
从已知到未知,是很多时候人们知道一点,就以为都知道了,创作者要能够找到已知点,穿透已知点,带领读者到达未知点,感受新知,感受新知的过程,就是读者通过听说有获得感、价值感的过程。
是非落差,是一种认知反转,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调动读者听见、听进去、停不下来。
由难到易,由高到低,从已知到未知,有是非落差这四点是根据老师总结的听书稿的创作技巧,自己的一点体悟。
那么今天的复盘也用总分总的结构,我分别对听书稿的创作心法、听书稿的创作模版,听书稿的创作技巧三个实操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自己解读。
感谢小冰。
复盘:一个好的读书人能让一部书枯木逢春
拆书稿是一部电视剧,听书稿是一部电影。
这节课学习拆书稿,课程两个举例一个为虚构类,一个为非虚构类。
创造的共同点是一是要以自然语言,找到切入点连接点立意,围绕立意划分作品模块,确定一书拆几部分,
二是夹叙夹议,30%叙70%议,要根据创作者的亲身经历/搜集的素材为主线的议论部分服务。
复盘我总结的要点为:
1 能够在书籍中找主线立意
2 拆书稿的谋篇布局
3 标题重要 行文夹叙夹议
4 通篇自然语言
5 结合苹果阅读法/倍速阅读法
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写不好拆书稿,是因为写成了内容的简单概括,所以要注重以下四点:
1 能够提炼书中的价值点 这些价值点也能成为每段的文眼
2 穿插对故事的思考和看法 让拆书有吸引力
3 提出问题 找到痛点
4 要有启发性 有趣味性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我希望看到的一定是有趣有益,有启发的文章。
另外课程中讲到拆书产品,也就是基于拆书稿的运用,变现和个人ip打造的思路
1 平台投稿
2 付费社群运营
3 团购策划
摘录本节课老师的金句:
1.句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2 金线句标题:情真意切/有信息量/引人好奇
3 让读过书的人产生新东西,让未读过书的人产生阅读兴趣
4 越是稀缺的点子,越容易创造市场价值
5 一个好的读书人能让一部书枯木逢春
6 拆书稿是连续剧 听书稿是电影
复盘:成功不走捷径 探索不问重点 开创不曾畏惧
这节课上完,对于课程如何运用有了很清晰的感受。
这节课老师讲了两个实战案例,之前优秀学员组队做读书产品的案例。我用自己的理解对过程重新思考一遍,这其中涉及到的统筹步骤有:
1.商务对接,确定读书产品的类型,上架时间,准备周期,签订合同
2.书单列表,根据目标选择主题书单,划分为三个左右的板块,覆盖围绕主题的不同侧面。
比如如果我们要做一个教育主题,可以围绕“父母成长必修课”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父母情绪管理、如何有效陪伴入手,去列出书单。
3.分配任务,如果每个版块5本书,三个版块15本书。可以按照每人两本去分配给团队成员,创作听书稿。
4.听书稿确认。所有稿件收集上来之后,进行一轮交叉点评,修改的和主笔确认定稿。
5.交付录音,可以由团队适合主播或者聘请合适的主播来录制听书稿。
6 完成交付和项目复盘。最后进行此次项目的复盘,尤其是在上线之后对与数据、读者留言反馈、项目甲方的意见,进行收集剖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团队发展。
以上是我根据课程内容对读书产品的梳理,在联系班长拿到书单课之后,我听了第一课,内容为《女性贫苦》:看不见的贫困,可能长着一张女人的脸。
这个听书稿分了三个版块总分总的结构,在第二部分的主体里每个观点都举例2个,联系生活中的案例和句子,加上书中有代表性的事件描写,用自然语言讲述。尤其是讲述稿结尾处,进行的提炼,就是女人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和节奏,女性脱贫是要从精神到物质上的双脱贫。
这节课从书单产品到书单案例都给了很好的解读,我特别希望小冰老师能够给我们这个班创建这样的机会,也希望能够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如果班里有优秀的小伙伴想组队,也欢迎在这条打卡下面留言呀,让小冰老师看看我们组团的队伍呀。
感谢小冰。
案例课程点评:千锤万炼出深山
这节课内容是针对往期学员课程的点评,看到各个领域的产品设计,觉得和小冰老师的这一趟学习,真的是读书这一路上非常美好的遇见。
昨天我和班长沟通书单产品,她建议我去听今天这节课,是打开思路的课程。
这节课对于我的意义,是看到学习成果的丰富呈现,是产品思维的打开,获益匪浅。
今天的作业是课程点评,点评在互联网行业的复盘会上也是一次“拍砖”,很有意思的相互进步方式,意见建议都不针对创作者本身,仅仅是针对产品的个人意见,如果能够给往期学员一些帮助和启发,不胜荣幸。
第一部分:
《小白理财入门课》
《儿童教育主题系列听书产品》
《手把手教你DIY日本留学,省下上万元中介费》
《代谢健康课》
以上四个课程是偏向于方式方法,不详细去分析提建议的,实用性强的课程结合生活案例和专业解读,加上亮眼标题,综合小冰老师的课程指导,应该都会不错。
第二部分:
《0基础 简画故事课》
课程背景具有吸引力 授课老师也有感染力
改进:我理解的简画故事,应该是用很容易上手的简笔画,来展示故事,让生活/工作/育儿中的场景活起来。所以,可优化每节课的小标题,利用金字塔原理,以结果导入过程,更契合主题,勾起学员想学的欲望。
《分销手册,靠分销也能月入8000》
这门课,我个人觉得课程体系欠缺设计感,只看课程标题没有信息的摄入感。
改进建议:从授课者的分销业绩开始,人人都可以成为分销高手,具体到如何去分销,可以从理解分销的深层含义,多少位商业大咖都曾是销售高手,三个模版让你的分销文案成为朋友圈焦点, 分销中可以避过的几个坑,教你几招别人想不到的分销术……这样的逻辑,带着用户看到分销背后的逻辑,教会用户分销文案的撰写,告诉用户分销会走的弯路,最后介绍不同类型的主流分销平台。
《从中学开始,为改变人生而阅读》
优势: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题,尤其是在目前学生的时间非常宝贵的情况下,高效拆解一系列的符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单。
改进建议:
1 如果说这套课程的用户是中学生,必然会面对中学生接触手机频次、利弊问题,商业角度会缩小用户面
2.如果说这套课程用户是家长,就要抓住家长对于课程带给孩子作用的考虑,如果课程非常精彩,家长是能够推荐给孩子,做固定时间的听书。
3.如何高效,每本书总结出中心思想,划出思维导图,有人物关系图,有时间线图,让听书结束后,学生获得这本书的实用资料,真正指导学习。
两位作者如果要做中学生的调研,可以和我联系。
《简历优化与面试技巧》
优势:很多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还停留在找模版,套模版上,这个课程指导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去网络大量用户。
改进建议:
1.我认为从课程设计上说,应该先给用户抛出好的简历和差的简历,告诉求职者,好简历不是不一定能带你必胜,差简历一定能加速淘汰。
用一些新媒体语言和方式。
2.既然合作者是做HR的,告诉用户HR想要看到什么。做一个清单罗列和分析,因为传统的课程都是在教你如何定位自己,却没能让你看到求职单位的需求。
3.由于课程结构的问题,对应的标题吸引力不足。
《文笔鉴赏课》
优势:这门课程我觉得是一门“有趣”的课,算是可听可不听,但是它的意义在于,提升了人们对于文字、文章审美的感受。
对于热爱阅读人,想要一探文字感受力深厚的作者,背后的解读,对于不太爱阅读人,也想要通过这门课程,去看看书籍背后的风景。
改进建议:
个人觉得做30节课,用于社群运营很不错,因为这门课的初衷来说,放在平台上的吸引力可能不足,但是用于社群就会吸引到之前不太感兴趣的人追随,所以10节课就有些少了,如果能够支撑一个21天习惯养成的周期,会更好一些。
顺着这个思路,下来还可以针对某个作者做主题书单,文字鉴赏。在前期用户的基础上,后续课程就更做。
感谢小冰,千锤万炼出深山,前行的道路上,和优秀的人一起,走的更远。
线下读书会策划:转角遇到向往
七年前,我从央企辞职做了杂志编辑,主编给我开设了影评专栏,我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五年前,因为二胎妊娠集中了几乎所有高发风险,持续三个月卧床,学会左手吃饭,每天不得不只面对天花板,我从编辑部离职,主任跟我说,工作是生活的一支拐杖,不是我们行走的全部力量,这个阶段,安心照顾自己和孩子最重要。
三年前,我从传统行业转行到互联网教育行业,做市场业务完成了一个城市的拓荒,工作中接触大量一线教学老师、教研能力出色的专业老师,万物互联的信息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为人父母和身处教育领域的身份,让我更加理解,如何在教育层面,和孩子一同更好的成长。
一年前,我考下了幼儿园园长高级资格证、家庭教育指导师资质,这些年我从未停止过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和执着,和新媒体互联,让我的写作领域有了更大空间。
我想说的是,七年前我从央企辞职的时候,一个姑娘和我一起,选择离职,虽然我们后来从从事不同领域发展,数年来也很少见面。但是有一个共通之处,我们都选择了从国企僵硬的体制中勇敢挣脱出来,并且践行了自己的正确选择。目前她在做一家大型连锁书店,前几天喝咖啡,她说,每当我看到家长们带着孩子坐着明亮的落地玻璃前静静地看书,每当我路过一个个原木条案,看到有人读着原版的英文书籍,就觉得自己创造了这样的环境,是知识领域的创造者,心里觉得好满足。
我要说的这个线下读书会,就是和这个姑娘一起来策划,看,时隔七年,我们的交集再次闪出火花。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专注于亲子教育和父母成长的读书领域;
我们会策划一份书单,父母在养育孩子之后,会面临一次重新的生长,也许这是颠覆式的,这个过程不但养育孩子,也养育自己,养育童年那个不完美的小孩,养育那个心中被压抑着渴盼的少年,养育对未来懵懂茫然需要指引的青春,所以,我们的读书策划从这里启程。
除了讲书,我们还会有分享,我本身就有着家庭教育领域可输出的很多话题,我们会邀请身边优秀的父母,连接我结识到的专业老师来做主题分享,丰富读书会的线下形式。
商业模式呢?读书会可以采用会员模式,也可以单次来收取一杯咖啡的价格。当然这只是初期的尝试,后续这个读书会也许会成为亲子教育领域商业模式的发动机,谁说不可能呢?
转角遇到向往,转角遇到人生新篇。
摆渡人读书会
生活横亘千里,无舟渡人,唯有自渡。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横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三毛
读书会主题策划:九月微光
这节课老师讲了关于线上读书会,对于读书会名字,初步设想是“九月微光”
因为我的个人公号叫“九月城池”,作为专栏主笔署名“九月”,这些年身边的朋友也多叫我九月。
九月是一个恰好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九月算是我个人IP的一个标签,九月微光这个名字呢,一是考虑读起来比较顺,有利于个人品牌的打造;二是也借微光的几层含义。
对于孩子来说,细雨初停云渐开,微光逐露转晴来。希望在读书中窥的更大的世界。
对于拼搏中的人生,纵然你十分耀眼,也请留三分微光。希望怀有少年之拼搏,也要对生活心存敬畏。
对于我们这样的策划者来说,以我点寸微光,护你万丈荣光。希望能够通过一己之力,通过书中的大千世界,让更多的心灵找到光亮。
无论经历什么,跟随微光穿过去,就是明光,努力穿越,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仅以上述文字,向小冰致敬。
致小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