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孩子好胜心强,输不起,或者哭闹,父母应该怎么办?
首先:对自己心里说一句:太好了!每一个问题都伴随着资源的到来。
分清三件事的: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老人的事。
别人的事: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萌芽发展,好胜心强,需要要经历一个成长点,
自己的事:做为父母,不因此焦虑或者觉得不好意思,才能更理智帮助到与支持孩子。
分析:
孩子输不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路易斯在《你的6岁孩子》一书中曾经写道:6岁孩子的招牌特征,就是他想要当第一,要被众星拱月,要得到在场任何一个成年人的关注。
中科院博士罗静也曾在一档节目当中表示过,孩子在3、4岁的时候就开始有争第一的表现,孩子胜负心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孩子在、4岁的时候自我意识充分萌芽,但是却还没有建立起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所以就很容易产生“我是最棒的”,“所有人都应该关注我”之类的想法。
再加上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经历过那么多挫折,心思很直白,自然在接受到打击的时候,就会有哭闹等负面情绪,毕竟我们大人在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而且孩子如果有输不起的心理,家长反而应该高兴!
孩子好胜心强,做一件事情就会更想做好。
“快乐教育”的创始人斯宾塞有一个侄子,他很疼爱,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长跑比赛当中,他的侄子输给了同学强尼,并且遭受到了强烈的羞辱。
斯宾塞在知道这件事后就问侄子:“想不想跑赢强尼?”孩子自然不肯服输,擦干脸上的泪水,斩钉截铁的回答说:“想!”
然后在接下来的每一天,斯宾塞的侄子就开始坚持跑步,不断锻炼,终于在下一次长跑比赛中,和强尼并列第一。
虽然孩子输不起这个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但是究其根本这还是孩子内心积极向上得到表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好胜的内驱力可以激发人的成就欲望。
只要家长引导得当,是可以做到将孩子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向上的动力,以此来对抗失败带来的挫折感的。同时如果孩子还非常小,可以在她的能力上,给她几次成功的体验,这对孩子未来的自信心建立很有帮助。
家长究竟该如何引导?
一、不要只关心结果
尤其是在孩子6岁前性格养成的这段关键期,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更是应该注重表扬孩子完成一件事情过程的行为,这样才能做好一个正向的引导,避免日后孩子成为一个只注重结果,在过程当中却不择手段的人。
二、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孩子在一个比赛当中输了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的负面情绪,有时候还会发一些小脾气。
那么很常见的一个状况就是,本来是孩子正发着脾气,家长最开始还能好好的劝孩子,但是劝着劝着就对孩子一顿骂,比孩子发的脾气还大。
家长在劝孩子的时候,其实很有效的一招就是用利用“共情”,例如:
我知道你现在觉得很难过,努力了这么久,结果还是输了,如果是我,我也会觉得很难过;
你刚才是不是很紧张,怕自己做得不好,所以才不肯做是不是?
让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当孩子知道你是可以信任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更“乖顺”,不会“张牙舞爪”了。
三、一起商量怎么解决
处理好情绪之后,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可行的方案,而不是用“没事没事,这也不是什么大比赛”,“输了就输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永远是妈妈心里的第1名”这样的话搪塞过去。
这样做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容易将孩子的求胜心泯灭掉,让孩子形成是输是赢都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之后孩子在上小学中的时候,也会有考第1名也行,考第299名也行的态度。
家长应该做的事,是和孩子认真的总结一下问题在哪里?在下一次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应当如何解决。
合理利用孩子的求胜心来激励孩子不断向上,不是让孩子接受失败,或者是嫉妒别人。毕竟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孩子会接触到更多同龄的小朋友,很多的事情在无形当中就会有“比较”,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让孩子输得起,不嫉妒,才是对孩子更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