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学会自学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好坏,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对于语文而言,课前的预习,无非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听课文录音,可以在网上搜索并下载,其目的就是正确掌握汉字读音;第二,读课文5遍,通过一遍一遍朗读,尽力做到正确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三,标注自然段序号,在课文中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预习数学最重要的是阅读例题,在解题过程中,哪一步不理解, 可以在旁标注一个小问号,以便课堂上更加细心地聆听老师的讲解。
课前预习,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这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2.课中学习
孩子写作业之前,需要把当天所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内容再温习一遍,然后才可以写三科作业。这是写作业之前,最重要的一-环。
(1)练习查作业。
当孩子完成了一些抄写的作业后,比如,写完了语文的抄词作业后,可以引导学生再对照课文一地检查是否抄写正确了。 检查后,及时做标记。如果正确,画一个对钩;如果遇到错的,及时地改正过来。这是在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
再比如,孩子写完数学作业后没有认真检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如果发现了2道错题,应这样告诉孩子:我发现作业中还有错题,如果让我指出,你需要再练习几道类似的习题。孩子一听,肯定会乖乖地自己检查了。
(2)学会查词典
孩子写作业遇到了困难的题目,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在完成语文作业时,孩子有题目不会,要引导孩子学会使用工具书。有的字不认识,有的字不会组词,有的词语不会解释,都可以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得到解决。引导孩子养成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会有效地改善孩子的自主学习效果,也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3)及时改错题
作业写完了,当老师批阅后,家长要告诉孩子:当老师发下作业后,要在第一时间阅读,看一看,哪些题目做对了?哪些做错了?读一读老师写的批语。要及时地改正做错的题目。假若不会改正,可以从课文找答案、可以请教老师或请教伙伴,切不可抄袭伙伴的作业。改好后,再去找老师回判作业中的错题。养成及时回判的习惯,会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3.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一方面,要温习作业中出现的那些错题,可以再练习;另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对一学期以来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整理全册书中的多音字、四字词语、文学常识、文章主旨...还可以通过列表格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一位五年级学生整理了全册书的课文作者,对“文常"加以复习。可参考下表摘录部分内容,了解样式。
这样的引导,就是在逐步引领孩子学会自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形成“知识树”,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学会自学的孩子永远都会拥有好成绩。
阅读小贴士
鼓励孩子制作词语的音节卡。
平日里语文老师总是布置默写词语的作业,可是当学生完成此项作业时,往往家长不在身旁,有的孩子就会将默写词语变成抄写词语,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制作词语的音节卡。这样即便是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也可以照着音节卡进行看拼音写词语了,以此达到默写词语的目的。
下面就是一位四年级学生制作的音节卡,节选了一小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