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姚仁喜:境象内外

姚仁喜:境象内外

作者: 建筑档案 | 来源:发表于2020-08-17 16:55 被阅读0次

    内境与外象越贴近,

    也就越是真实,

    对于创作者个人,

    对于他人,

    对社会也就更有意义。

    /

    姚仁喜

    内境与外象的贴近

    意在真实,也在传承

    2016年,我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了名为“内境·外象”的个人作品展。针对“内境”方向的思考进行了一系列展示,借用了电影、音乐、大型装置的手法来呈现创作起初的内在思维和关联性启发,也侧重保留了大多灵光闪现的剎那。“外象”则将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连贯展现,这样,让人们能够感知到建筑空间不只是一个专业领域,更能触动人心,可以成为承载人们生活、记忆的诗意舞台。

    「內境 · 外象」- 上海当代艺术馆

    「Withln · WithOut」at MoCA Shanghai_©Fei-Chun Ying

    在我看来,创作者的内在心境跟他创作出来的外在显象,两者是有关联性的。内境与外象愈贴近,愈真实,愈诚实,对于创作者个人、对于他人、对社会就更有意义,这种贴近与东方艺术直观的表达是相符的,它是我们的文化传承。

    建筑与欣赏建筑的人之间,存在一种“缘起”,我们现在已经在建筑行业内或者某个建筑体系内,其实也是一种缘起。

    后面的这种缘起也会带给我们几个信息:一是市场的信息,比如可能博物馆、图书馆之类的已有它们多种我们常见的形式,是其中一个条件;二是自身的经验,在创作的时候,我更多处于前面所说的那种“直观”的状态,看花是花,至少,在我的习惯性创作中,我不会去分析这种缘起带来的信息和与人的要求和体验之间,哪些东西要进来,哪些东西不要进来,而是,尝试性地让这些所有信息都处于融合的状态之中。

    「內境 · 外象」- 上海当代艺术馆

    「Withln · WithOut」at MoCA Shanghai_©Fei-Chun Ying

    内境与外象之间像是一面“镜子”。

    那么,就有了一个问题:在镜子里面会看到什么?假如,我是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手法不错但很固执,很想设计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建筑物,而终于有一天,有个业主来找我设计一个家,由于我的金字塔意念很强,他一开始讲他的需求,我就开始想怎么把它弄进我的金字塔里,结果,我一定会给他一个金字塔,也许方的,也许圆的,但基本上就是一个金字塔,因为,我脑海里面的意图过于强烈。当然,这个例子是开玩笑说的,不过事实上,我们总是会有很多这种潜在的意图、执着、禁忌、偏见,连自己都搞不清楚有多少。当然,不一定是像金字塔这么具体的形状。

    「內境 · 外象」- 上海当代艺术馆

    「Withln · WithOut」at MoCA Shanghai_©Fei-Chun Ying

    -

    设计,需要一个修为的过程

    为道日损,学久则道

    我们之前说:东方的艺术是在追求一种内在修为化于外在的自然呈现,而对于这位年轻建筑师而言,这个“修为”又是什么?以我看来,老子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对“修为”最好的诠释。学习是要去增加,学金字塔、学圆的、方的,但如果你想把它成为你的“道”—— “修为”的话,一辈子要走,你反而开始要去掉所学,损之又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损”到最后,你才可能看清楚那面镜子。当然,我们都必须接受教育,都必须学习,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又要“unlearn”,才能向“道”转变。

    「內境 · 外象」- 上海当代艺术馆

    「Withln · WithOut」at MoCA Shanghai_©Fei-Chun Ying

    -

    手工质感的材料是有生命感的

    它,可以赋予建筑更多

    谈具体一点的话,我们做建筑,也很喜欢在手工材料与建筑元素的组合里下功夫,像是乌镇剧院的木头和砖,还有,水月道场镂空经文的混凝土墙等。在很多案子里,我们都对这种手工质感的材料花了很多力气,因为我觉得“手工”是属于建筑很基本的东西,建筑,本來就是由一块块砖、一块块石头、一块块木头叠砌起来的,如果远离了这些手工的材料与过程,建筑就会越来越没有味道、没有生命。

    台北英迪格酒店 - 手工劈裂面砖

    Hotel Indigo Taipei - Hand-split tile _©Jeffrey Cheng

    现在我们的城市中有很多建筑,也许是因为它们的数量或者体量比较大,需要工业生产方式的大量介入,让建筑师没有办法细致地处理,这些建筑就会变得无味,这种工业手段的诸多介入也就让建筑跟一般大众拉开了关系,牵扯不出感情。

    说起来会觉得很好笑,我们每个人对手机的感情都要强于每天进出的建筑物了,因为很多建筑物缺少质感,虽然我们的活动大多都在建筑中发生,但是,跟用手机相比,却没有那种互动和触动的感觉。

    故宫南院 - 铸铝圆盘

    Palace Museum Southern Branch - Cast aluminium_©Jeffrey Cheng

    正因为这样,我认为“我们要用什么材料?”、“材料怎么组合起来?”、“怎么用新的方式去使用材料?”等这些问题,在建筑创作的过程里面就显得非常重要。人跟材料在构筑和手工中建立起的直接的感情,应该想办法留住。我们会好奇:为什么当我们看赖特和高迪的建筑时,就会觉得那么有味道,是因为那些建筑是非常有手工感的,也有“人”的感觉在里面。

    乌镇剧院 - 窗花

    Wuzhen Theater - Woodenlattices_©Jeffrey Cheng

    现在的建筑,虽然大部分实施、建造的状态是在一套大工业化的体系里,“有人的感觉的建筑”已经成为少数的存在。但是即使我们去建一栋办公大楼,也不一定只是理所当然地运用一般的工业手法,如果尝试借助工业的帮助去创作材料,还是可以创造出很特别的东西的,也可以促生很多对材料组合的新看法。

    富士康上海总部 - 幕墙

    Foxconn Shanghai Headquarters - Curtain Wall_©Tom Hung

    比如:在上海刚刚完成的那座富士康总部大楼,它就在东方明珠的旁边,即便它是典型的办公大楼,但它的外墙是很不一样的,也可以从上面感觉到手工的痕迹,虽然是工厂生产出来的,却依旧存留着带有手工的质感。我认为不应该放弃去使用“手工”的感觉。要是所有人都盖很普通的建筑,那就会让城市会变得缺乏与人内心有关的东西,变成不是为“人”所运用的,没有感情的构筑物。

    -

    手工质感的创造在于工艺的探索

    在于更多观察和发现

    要创造手工质感,除了人工的设计和投入,还需要时间。我们去年完成了台南史前博物馆,这个项目是为了展示当地挖出的五六千年前的史前文物,文物总是带有时间的意味,这个时间也足够久远,所以,我就想让建筑物做的带有时间的感觉,甚至带有历史的沧桑,建筑就是要把这个感觉抓到。

    史前文化博物馆

    Museum of Prehistory_©Jeffrey Cheng

    可是,这个博物馆所在的地点本来要开发一个高新区,却挖出五六千年前的文物。而且,在基地的旁边还有一个高铁轨道,平均每几分钟就有一辆高铁快速经过,高新区与高铁都是新的东西,在此新时代的科技产品和古老的文物遇见了,两者之间的时间跨度很大,新旧对比下就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一个是五、六千年前的东西,诉说着岁月亘古的故事;一个意味着现代和未来,发出当代的声音。因此,我们建筑材料要同时呈现出过去和现代两种感觉的融合。

    史前文化博物馆

    Museum of Prehistory_©Shawn Liu Studio

    史前文化博物馆

    Museum of Prehistory_©Jeffrey Cheng

    我们在外墙上主要使用了石墙和铸铝板。对于石墙,我们选用的是厚实的海南岛的火山岩,不用一般把它切割磨平的方式使用,而是将它劈裂,希望呈现那种被侵蚀很久的、粗犷的感觉。这些石头是岩浆喷出到地表后冷凝而成的,上面有很多的孔隙,有它特殊的味道和质感。于是,我们尝试把石头的孔隙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然后,放大4倍,再将它的纹理铸造在铝板的表面上,这时,在富有现代感的铝板表面上就有了一个古老的石头叠加的痕迹,而石头之间又以金属分隔,时间的叠合就在材料中成功呈现。这整个设计,大概一万个人去看,可能只有三两个人注意到,但这让我们参与设计的人都很有兴趣。

    史前文化博物馆

    Museum of Prehistory_©Shawn Liu Studio

    喜欢这座建筑的人不一定知道设计的那些细节,但可能因为这些手工艺的东西,还是会感觉这座建筑物迷人。这就像是我们到故宫参观时,艺术品的某种神秘的力量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所谓手工的感觉不一定要真的要用手去做,也可以用一种“工艺”的概念去把材料、去把建筑完成。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先发现了材料的某种特质,然后从这种特质里发掘出了可用的特性,再将手工的质感与工业化的材料做了一个叠合,这样既可以把两种时间放在一起,又能让人看起来不违和。此次,我们欣赏到到的是石头的孔隙,但是,每一个材料也都有它的特别之处。

    史前文化博物馆

    Museum of Prehistory_©Shawn Liu Studio

    建筑物和情感的连接,说到底是一个游戏,一个建筑师的游戏,刚讲石头的例子也是如此。最近我有一个很期待完成的案例,叫做新北市美术馆,很多人把它称为“芦苇丛中的现代美术馆”,因为它是在一个河里面有很多芦苇、风很大的岛上,这些因素导致我们做了一个外面都是管子的建筑物,有很多的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管子。

    新北市美术馆

    New Taipei Museum of Art_©KRIS YAO│ARTECH

    一方面这些管子在形式上跟芦苇有一点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期待管子做完以后会在风中发出某种声音,像笛子一样的声音,而且管子的材质是金属,所以,它们之间在阳光下会互相映照,给予整个场地呈现出一个视觉焦点模糊的状态,也以此映照出一片野生原野的天然景观,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样子。

    新北市美术馆

    New Taipei Museum of Art_©KRIS YAO│ARTECH

    所以,建筑物和情感的连接是建筑师的个人游戏,因为基地的这些因缘,所以产生了这些游戏,做完了以后,大家看到了所产生的理解,也许跟建筑师的意念不一定在同一个轨道上,但是缘起已经产生。

    -

    内境,保存心灵震动的刹那

    外象,怦然震动另一些心灵

    回到刚刚讲的:利用材料、利用想象、利用一些工艺来做建筑,这对我很重要。我们可以借助大自然的巧手,比如说,用光影能够让建筑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水月道场

    Water-Moon Monastery_©一条

    像我们的水月道场,阳光在特定的时刻会进来,把经文映照在大殿里面,此时,整个场所顿时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心灵场所,这和之前说的芦苇中的美术馆,都是在借用自然:人在建筑中创造局部,而靠风、水、阳光来完成整体的表演。

    所以,我们做建筑并没有创造所有的事情,而是创造了一个可以利用、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东西。这个场所只是局部,但却是“直观”的表达,因此能带来观者心灵上的震动。

    水月道场

    Water-Moon Monastery_©KRIS YAO│ARTECH

    水月道场

    Water-Moon Monastery_©Jeffrey Cheng

    心灵上的震动和启发是很特别的,回到那首松尾芭蕉的诗,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镜头:有一个诗人走过一片破竹篱笆,旁边开了一朵花,花在那里开着,没有任何企图。可也正是那朵花,正好在那个时间,那个人走过,也许阳光的角度,也许刚刚下过雨,让周围呈现出一种清澈的状态,也许加上诗人的心境正好在某种状态……所有的这些事情都刚好对的时候,这个瞬间就会给我们一种怦然的心灵震动。

    水月道场

    Water-Moon Monastery_©Jeffrey Cheng

    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将一连串的刹那结合起来,到最后完成的时候,建筑持续地也有一连串的刹那出现,可能有人知道,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样已经足够。就是学习花这样,让它兀自地、单纯地开着就好了。

    水月道场

    Water-Moon Monastery_©Jeffrey Cheng

    花也是局部,它没有篱笆的话,就打折扣了。没有任何事情是独立存在的,这个是佛教里面四法印的第二点。而内境和外象终究还是一体的,我们只是不得不用这种二元的语言来说而已。

    本文图片由 姚仁喜 I 大元建築工場 提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姚仁喜:境象内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vq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