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已不惑,方知北斗与四季变幻之间的关系。《故宫六百年》中提到:“(北斗星)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或许小学时的“自然”课上就曾学过相关的知识,只是漫长几十年,这一点点有关四季与北斗之间的关系早已被我遗忘,以至于多少年后再见竟如初见一般新奇不已。
当然,是否懂得这其中的关系,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饮食起居吃穿住行,我们的生活质量、喜怒哀乐也丝毫不会受其影响。但是从知道了这个关系的那一刻起,我看到了自己所懂得之少,相应地惊讶于自己所不懂得之多,联想到浩浩五千年中华文明,联想到卷帙浩繁的整个人类文明史,越加深刻而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渺小,这样渺小的我,在面对灿烂的人类文明时,恍如一粒沙面对整个沙漠,一滴水面对整个汪洋大海。
每次阅读一本新书,收获了一些新知时,我的内心都会萌生出这种感觉,如此反复叠加,终于让我无比感慨地万分认同庄子的那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是啊,且不说人类文明继续向前发展会创造出多少崭新的新鲜事物,单说人类漫长历史中所积累的旧知,想要深入了解其中一个分支,恐怕穷尽一个人毕生精力亦未必能及,虽然其体量相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体量而言无异于苍茫大海中取一瓢矣。在苍茫历史与人类经万古岁月累积起来的文明成果面前,个人的生命长度与精力总量,说得难听点,真是不够看的。
其实这样的观点与感慨,想来不少先行之人都不止一次地感喟过,可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旁人说得再多,总归要自己实践一遭,才能真正懂得他人警示之发自肺腑,从而生出深深的认同感。
那么问题来了,前人的观点断不会只是供我们感慨时拿来一用或者仅仅是为博得后人的认同与赞赏的,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恐怕是在于其实用性,也即对我们实践的指导。就比如庄子的这番“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论断,除了让我们认识到个体生命精力在人类文明积累面前的渺小以外,其真正想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在面对无边无际的人类文明时,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玩儿才能有成效,不迷失。
怎么玩儿呢?
想起吴军与某知名财经作家的经验分享,我自己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即:书到用时再去找。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的作品其实是在确定了写作主题与写作范围之后,通过大量查阅和研究相关的资料,精挑细选,去粗存精,经过充分的整合提炼加工以后,得到最终的输出作品的。
这种堪称“直捣黄龙”的结果导向阅读方法,对于他们得以顺利和不断地输出优秀的作品,功不可没。
否则茫茫书海,没有确定的方向,读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章法,难以精专,又何谈有成绩,有好成绩呢?
不错,这样的玩儿法可能会让人想起另外一句更为我们所熟知的话,叫做“书到用时方恨少”,正是由于这句话所激起的危机感,鞭策着多少人在读书的道路上日夜不歇,苦读不辍。
乍看之下,两句话南辕北辙,所奔赴的方向是相互背离的。但其实,将两句话结合起来,恰恰就是我们以“有涯之生”面对“无涯之书海”的完美之策——读还是要读的,但同时也要坚持输出,这样当我们在遇到“用时恨少”的情况时,才能够通过“找书读”——找有针对性的书来读,来指引自己更快地获得新知,或者实现在一定的领域内深挖和有价值地输出,如此,以“致用”带动“求学”,用结果导向来指导我们更明确地读,更有实效地读,如此才能在“有涯之生”内找到让自己读之受益、读之实用之书,既不枉费了在阅读中所投注的宝贵时间与精力,也能避免将“有涯之生”淹没迷失在无边书海中而所获甚微。
当然,纯粹以阅读为乐,并不在乎能否有所输出的话,就不在此讨论之列了。毕竟,芸芸众生各有不同,有的以到达彼岸与终点为乐,而有的,只消泛舟海上遍赏风光即可令其满足。目的不同,路径自然有异,按需取用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