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素材收集
七夕有哪些习俗?

七夕有哪些习俗?

作者: 莫思量小说素材 | 来源:发表于2019-08-02 18:55 被阅读1次

    七夕将近,所以今日就收集一些七夕相关的习俗。

    开始之前,先看下关于七夕的记载。

    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

    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

    及泥孩儿号"摩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直不赀。

    并以蜡印凫雁水禽之类,浮之水上。

    妇人女子,至夜对月穿针。饾饤杯盘,饮酒为乐,谓之"乞巧"。

    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

    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持荷叶,效颦"摩罗"。大抵皆中原旧俗也。

    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罗"十卓,每卓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悉用镂金珠翠。

    衣帽、金钱、钗、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各护以五色镂金纱厨。

    制阃贵臣及京府等处,至有铸金为贡者。宫姬市娃,冠花衣领皆以乞巧时物为饰焉。

                                                                                                               ——《武林旧事·卷三》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    

    又以黄蜡铸为凫雁、鸳鸯、鸂鶒、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

    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

    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    

    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面端,如捺香方胜之类。

    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流,不知其从,谓之“果食将军”。    

    又以菉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  

    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

    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    

    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

    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向。

                                                                                                                                                  ——《东京梦华录·卷八》

    以上的记载都是宋代的,根据描述就可以知道那时七夕的一些习俗。

    1.供奉摩睺罗

    摩睺罗也称磨喝乐,即小泥偶,多衣荷叶半臂,手持荷叶。七夕供奉摩睺罗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宋史·志·卷六十二》中有记载:“上元结灯楼,寒食设秋千,七夕设摩睺罗。”

    不过宋朝稍晚以后,就不再是小泥偶,而是用各种象牙雕镂、龙涎佛手香、镂金珠翠等等来制作,姿态不一,越来越精致。

    2.乞巧

    最早的乞巧方式就是穿针乞巧,始于汉,流于后世。《舆地志》曰: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妇女们对月穿针。大概情景就是,一帮少女们坐在院子里,摆上酒水瓜果,用针线做些小物品来赛巧。

    3.喜蛛应巧

    就是把蜘蛛抓到小盒子里,到第二天打开,看谁抓的蜘蛛织的网更密,谁就是巧多。

    4.种生求子

    把菉豆、小豆、小麦等放到磁器里,浇水种上,让它长出绿油油的嫩苗,用红、蓝彩缕扎成一束,就叫“种生”。

    南方各地民间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除了以上这些宋代相关记载,还有很多其他的七夕习俗。

    5.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习俗。

    《东京梦华录》记载:“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6.兰夜斗巧

    网上找到的一个版本: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7.拜月乞巧

    一般是少女、少妇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另外,约好参加拜月的少妇、少女们,会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来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月亮许愿。

    8.晒曝

    《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六》里有记载:“七月七日晒曝,革裘无虫。”

    《世说》曰: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衣服,隆乃仰,出腹卧,云:“晒书”。

    崔寔《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作麹合蓝丸及蜀漆丸,暴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

    可见还有个七夕那天曝晒衣服和书籍的习俗。

    9.童女沉海

    《博物志·卷二》里记载有一个外国会在七夕这天取童女沉海。

    毋丘俭遣王颀追高句丽王宫,尽沃沮东界,问其耆老,言国人常乘船捕鱼,遭风吹,数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常以七夕取童女沉海。

    10.祭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十七》里记载:

    是日七夕,此方人即以当中元七月十五日,民间传统节日,当晚追祀祖先,益不知乞巧,只知报先,亦一方之厚道也。

    就是说粤西这地方的人把七夕当中元节,不知道乞巧,只知祭祖,也是一方厚道淳朴的风俗了。

    11.其他相关记载

    《抱朴子·内篇·杂应》:

    或用明镜九寸以上自照,有所思存,七日七夕则见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示之後,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来之事也。

    《龙鱼河图》:

    七月七日,取赤小豆,男吞一七,女吞二七,令人毕岁无病。

    《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六》:

    合乌鸡药:是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三月三日桃花末涂面及遍身,三二日肌白如玉。此是太平公主法,曾试有效。

    《万历野获编·卷一》:

    南唐国李煜以七夕生,亦以七夕卒。


    其他素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夕有哪些习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rr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