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金字塔——构建儿童的能力体系》讲座后,一位学员在直播间提出了两个问题:
1.在我有限的关注和认识中, 注意到一种现象即 对直觉(身体感觉?)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相较于之前一直强调的提高逻辑思维和头脑判断来说),想听您谈谈关于“直觉“的教育培养途径。感觉“直觉”是比蒙氏的感官教育目标更高的一个层次,又或者说蒙氏感官是实现“直觉”的途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2.有一种说法是“混乱带来创意“,我没验证过,我觉得本质是混乱导致不可思议的接触,使其可以像思维导图一样建立很多全方位连接,您怎么看混乱带来创意?它和我们强调的秩序感建立有矛盾吗?
创意的通道必须经历秩序的建立,还是可以跳跃?比如对数棒的基础操作和自由发挥,这两者可以调换顺序吗?
秩序感和强迫症呢?强迫症是过于秩序化,反而影响心理健康和行动力,如果是度的问题,怎样把握这个度呢?
云飞:
1.直觉与感觉的关系
直觉,更准确的说法是,不被意识到的意识,不被意识到的感觉,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心理学当中对直觉对潜意识的研究有100年的历史了。科学家发现人的很多决策不全是在有意识层面作出的,不全是理性逻辑推理的过程,在很多事情其实受到了潜意识或者说直觉的影响。
那么直觉又是从何而来,它和感觉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它同样来源于人的各种感觉发展,可以这么讲,人的所有认知行为心理行为都源于感觉的发展。
比如一个经常接触户外,经常在参加各种徒步跟自然在一起的人,他对植物动物,他对环境的敏感度,对危险的预警,有着更强烈的直觉。
再比如,奥尔夫从小生长在奥地利美丽的乡村,那里有深厚的音乐传统,家里有钢琴,母亲也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人,所以从小他的听觉发展,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所以,他未来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创造力,就跟小时候的这种感官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蒙台梭利强调的感官训练,不能狭义的去理解为就是仅仅用有限的蒙氏教具去训练孩子,这样是不准确的。他其实强调的是通过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去触摸、接触、操作实际的真实的物体,来建立发展自己的感觉系统。
这样孩子们不是被禁锢在椅子上屋子里,他跟真实世界有有实际的这种接触。为日后无论是直觉、认知还是心理的发展,都奠定了重要基础。
所以,直觉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神秘主义的产物,它就产生于感觉的基础之上,只不过,这些感觉的基础,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在我们意识的底层,没有被我们理性所认知到而已。
2.混乱、秩序与创造力的关系
创造力,到底是源于秩序,还是源于混乱呢?这其实是一个辩证关系。我的理解——创造力是在秩序的基础上,对秩序的突破。
没有前者,一切皆无根基。比如,一个没有掌握语言、文字的秩序的人,又如何进行文学创作呢?一个没有对社会规则、社会秩序有深刻理解的原始人,他如何带领我们进行社会改革、制度创新呢?任正非有一个经典的案例,说在华为,哪个应届生,不论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的,一工作就上万言书的,立即开除。说的就是,在还没有充分掌握原有秩序的情况下,就谈什么创新、突破,只是空想而已,站不住脚。
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创新,无论是孔孟思想,还是西方哲学,无论是电力机车,还是相对论,一定是基于前人的无数的“秩序”(知识、认知)的基础至上产生的。所以,创新,是站在秩序的肩膀上进行的。
创意的通道必须经历秩序的建立,比如数棒,现有基础操作,然后有延伸和自由发挥,这两者顺序,不宜调换。
另一方面,若只强调秩序,只会遵循固有的原则、规律,因循守旧,则会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创新也不会发生。“混乱”确实是更大胆的创新产生的土壤。太守规矩的孩子,思想也会被压抑。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这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以肯定的,秩序是认知的基础,也是安全感的基础,教育必须以秩序为起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帮助孩子们建立严谨秩序-逻辑思维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第一,从前人的秩序中突破,去尝试建立自己的秩序;第二,从以往的秩序中突破,去建立更能适应未来的新的秩序。
以上是对个体而言。从宏观上来说,每个个体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面临这个问题,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选择,从而形成整体上的混乱,这种混乱,其实保证了族群整体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对人类社会而言,需要这种多元化,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哲学思维,从而保证人类可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对整个生物界而言,更是这样,物种的混乱,其实是多样性的体现,它确保了生物进化过程中,在经历环境的巨大变迁之后(地球变冷、小行星撞击地球、火山喷发等等),虽然大量物种消亡,但总有能适应变化的物种生存下来,得以延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