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爸妈不让孩子玩,孩子上了瘾也会自己偷偷玩。看着孩子把时间都花在玩游戏上,父母肯定是又着急又无奈。
我就亲眼看到过C姐常年跟自己儿子,为了游戏斗智斗勇的例子。
为了不让儿子玩游戏,C姐拔网线,藏鼠标,没收路由器,给电脑设密码……什么方法都用过,但还是“然并卵”。
这种由孩子玩游戏引出的家庭矛盾,不单是C姐一家,随便一搜,网上也充斥着“不给孩子玩游戏,孩子就要自杀”的新闻。
孩子玩游戏,站在父母的立场本能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禁止,但也有父母的比较心宽,觉得只要不影响学习,孩子玩玩游戏也没关系。
经过调查,父母对于孩子玩游戏的态度基本可以分为“绝对禁止”、“偶尔玩玩”、“敞开了玩”三种代表类型。
绝对禁止,不可行
首先,想让孩子绝对不玩游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孩子接触到游戏的成本太低了。
手机可以玩、电脑可以玩、平板可以玩、电视可以玩,甚至,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学习买的学习机也可以玩。
父母看得了一时,一旦离开了父母的控制范围,平时拼命压抑忍耐的孩子会不顾一切扑上去玩,反而更加不可收拾。
小福气一开始我们也是绝对禁止他玩的,最初接触游戏,是因为肺炎挂水。
小孩子一坐几个小时,根本不可能,动来动去挂水的针容易滑脱,造成手臂水肿。
最惨的一次是挂一次水扎了六针,所以没办法才把手机拿给他玩某消消乐的游戏。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敞开了玩,不可取
另有一种理论说,孩子玩游戏就像吃糖,图的是刺激新鲜。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糖果是什么味道,所以你越不让他们吃,他们就越想吃。
倒不如,平时就把各种各样的糖摆在他们眼前,他们想吃就吃,孩子知道是什么滋味了,过一阵子就没有新鲜感了。
所以孩子玩游戏也一样,既然没办法绝对禁止,倒不如让孩子敞开了玩。等孩子玩腻了,自然就不想玩了。
那么,是不是无法绝对禁止孩子玩游戏,就真的可以让孩子敞开玩呢?
当然不可以。
成年人对于游戏尚且会上瘾,何况是没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让孩子敞开玩游戏,是家长图省事,不负责任的心理。
第一、相对于书本和电视,游戏的互动性更强,画面色彩更炫丽,几乎没有孩子不被吸引的。
第二、孩子的三观尚没有建立,无法甄别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的区别,很容易混为一谈,影响孩子的认知。
第三、游戏是个庞大的产业,设计的初衷就是吸引别人来玩,即便是一个游戏玩腻了,还有别的游戏,孩子在没有控能力的时候陷进去,就永远没办法走出来。
第四、长期没有节制地玩游戏,既不利于孩子心智发展,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偶尔玩玩,要定规矩
既然游戏不能绝对禁止,也不能敞开玩,那偶尔玩玩总可了吧。
在相关的调查报告中,有58%的家长选择会偶尔给孩子玩玩游戏。
偶尔玩是可以,但到底怎么个“偶尔”法,也是需要家长思考的。
1、制定规则,全家统一标准
每个月或每周玩几次,一次玩几局或几分钟,这个在玩游戏前就要跟孩子定好规则。
孩子是很聪明的,他很清楚如果在爸爸妈妈这关过不去,可以从爷爷奶奶,外公公婆那里找突破口,所以规则制定好了之后,全家要统一标准。
2、陪孩子一起玩
游戏可以玩,但玩什么,需要家长对游戏的类型进行挑选。小一点的孩子,还要家长陪同一起玩。
我的标准是,尽量挑选没有血腥暴力的游戏。
陪孩子一起玩游戏,至少还有这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知道他在玩什么,兴趣点在什么方面。
二是跟孩子之间有话题可以交流。
3、多陪伴孩子
相比于玩游戏,其实孩子还是更喜欢“玩”你。
他们喜欢跟你说话,从你的反应中得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所以父母平时要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忙”起来了,自然就不会想到玩游戏了。
4、不要把游戏当作奖励
孩子为了玩游戏是什么事都愿意做的。
比如小福气想玩游戏的时候,就会各种谄媚讨好。所以千万不能有那种“你今天表现好,我就让你玩游戏”的想法。
孩子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必须的,想玩游戏也是出于本能,一旦这两者挂了钩,他就会用“表现好”来要挟你让他玩游戏。这样恶性循环,孩子会更难管教。
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游戏可以玩,但必须按规则来。
5、自己做好榜样
文章开头提到的C姐,她的先生常年在外地,儿子上学后她一个人在家无聊,也是一有空就打开电脑玩游戏。
所以自己都在玩游戏,却想让孩子不玩,根本没有说服力。
父母自己不成长,不学习,却想要让孩子变成五好青年,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了。
孩子玩游戏也不全是坏事
父母在看到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时,总会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悲哀。他们常常会说,“如果你能把玩游戏的劲头用一半到学习上,我们就不操心了。”
其实看到孩子玩游戏,父母大可不必太过忧心忡忡。
一份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就指出,如果一款游戏能改善6岁儿童认知过程,那么这样的游戏也同样能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
儿童的执行功能,例如记忆、规划和认知控制等,对于目标的认知过程是能够被加以训练的。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整合神经科学实验室做了一系列“计算机游戏产生的影响是否能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验。
研究人员分析了在10周里玩一组适应性计算机游戏,如何影响布宜诺斯艾利斯两所公立学校的111名社会经济状态低的一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
研究结果证明,这些游戏能改善儿童执行功能的某些方面,而且这些改善直接提升了儿童的数学成绩。
对于这项实验的结果,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体验。
去年小福气胳膊骨折,在家休息了好几个月,偶然地玩起了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接着就像着了魔一样,天天要玩。每天,都要为玩游戏哭闹好几回。
开始我也很头疼,但渐渐的,我被小福气那种“给玩的时候抓紧一切机会玩,不给玩的时候创造一切条件玩。”的坚贞不挠的精神打动了。
他这股玩游戏百折不挠的精神,如果稍微引导一下,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提高词汇量
每次规定好只能玩两局,所以在结束后,小福气总要恋恋不舍地把每一种植物,每一个僵尸的名字和介绍都看一遍。
下次,他再看到相同的生字,就会很容易读出来,比如,太阳花的“花”,撑杆僵尸的“杆”等。
所以不用教,他默默地就记下了很多生字。
2、锻炼记忆力
在不能玩游戏时间,但又特别想玩的话,小福气会根据自己的记忆在画板上画出游戏的场景,比如植物应该在什么位置,僵尸又在什么位置。
3、培养数学能力
玩游戏的时候先让他观察,一个普通僵尸要挨几颗豌豆才会被消灭。或者要收集多少太阳才能种一棵太阳花。
下次他在种植物的时候,可以根据上述的结论选择种下植物的距离,或者问他已经有多少太阳了,可以种哪几种植物等。
4、训练模仿能力
哪怕在外面玩,他心里也会时常想着游戏,这时他就会让我跟他对面而立,轮流扮演僵尸和植物。
看他歪着脑袋,内八字腿一晃一晃走过来的时候,真的有那么点意思,我会扮演各种厉害的植物来“对付”他。
5、培养观察能力
玩游戏受到电子设备和场地的限制,但那种“你比我猜”的游戏就可以随时玩。
比如,他面带微笑摇头晃脑让我猜是什么植物的时候,我会说“这肯定是太阳花啊”。
他会觉得我好聪明,然后立刻要扮演一个更厉害的植物让我猜。
6、开拓思维动手动脑
特别想做一件事但不能做,肯定百爪挠心,所以小福气在不能玩游戏的时候,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用“毕生所学”做了一套僵尸牌跟我玩。
用这套牌,我跟他几乎玩了一个春节。
所以说孩子玩游戏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应对方法。
其实跟自己离不开手机一样,孩子痴迷于电子游戏这本来就是天性,何况现在大学都开设电竞专业了,谁还能说玩游戏就是不务正业呢?
只是,当你选择把手机或电脑交到孩子手上的时候,就要有能力预料到不久之后会面临的结果。
孩子可以玩游戏,但要有节制,看到孩子玩游戏,家长也不要一味责怪,而是要抱着同理心,从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特质,并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
就算孩子真的特别爱玩游戏也没关系,就让他们努力成为职业选手,或者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游戏啊。
前阵子大热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中,男女主角的背景不都是玩游戏的高手吗?
所以只要游戏玩的好,孩子人生也能像开了挂一样,爱情事业双丰收!
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