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告密者”的心理分析(2)】

【“告密者”的心理分析(2)】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20:19 被阅读155次

    【“告密者”的心理分析(2)】

    【“告密者”的心理分析(2)】

    何为告密?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告密是向有关部门告发旁人的私下言论或活动。

    详细推敲,被冠之于“告密”的行为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特点:

    其一,有特定的行为方式,即私密性;

    其二,有特定且相对封闭的运作渠道,即通过信函等方式呈报材料或利用电话等方式来进行告密;

    其三,有特定的材料送达对象,即上级有关部门。

    而某主持人事件呢?

    其饭局视频是有关人士将其传到网上,以便让社会公众知晓的行为,严格说起来应该叫做“发布”或者“曝光”!而大家不约而同地将这种“发布”或者“曝光”扭曲为告密这种明显的贬义行为,实在是名不副实,张冠李戴!何以粗疏至此、武断至此甚至专横至此?

    如今很多别有用心的人,用各种诙谐语气调侃各种聚会,小心被人举报、饭局勿带手机等这样的话语,想用这样的行动来声援某主持人,我觉得太可笑了。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心正诸恶不侵,心邪从尘易染”。所谓真的“小人”,在利益面前,永远把自己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说,“小”字离不开“私”字,他们永远想着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管不顾国家、社会、民族的利益。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秦桧这样的小人,近代也有很多汉奸。区分告密和揭发,关键是看动机,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还是为了集体的、国家的、民族的利益。

    “告密”与“揭发”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不能混为一谈。

    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告密”与“揭发”的定义是这样的:告密,指向有关部门告发旁人的私下言论或活动(多含贬义);揭发,指揭露(坏人坏事),如“揭露罪行”、“检举揭发”。对比两个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差别是明显的。揭发与告密,都是一种“告发”行为,或者向有关部门告发,或者公开揭露,区别就在于,揭发专指“坏人坏事”,告密则指“私下言论或活动”。这里遇到一个问题,即既是“私下言论或活动”,又是“坏人坏事”,知情者应该怎么办?如“私下”赌博、“私下”污辱他人、“私下”吸毒贩毒、“私下”贪污受贿……遇到这种情况,知情者应该告发还是沉默?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学的观点

    国人告密文化源远流长。

    告密行为在中国古已有之,是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数千年来,告密之风不绝于史,其流毒广、牵连众、影响深,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告密文化。秦朝商鞅变法后以法令的形式公然鼓励告密,据《史记·列传·商君列传》中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随着专制与集权政体的确立和完善,告密文化自然也就越来越盛行,而由于专制体制下沟通双方的信息传递不对称,最高统治者就更加看重告密文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此后,历代皇帝又设东厂监视锦衣卫,再设西厂监视锦衣卫和东厂,复设内行厂监视锦衣卫和东西厂,甚至利用江湖流氓建构更为庞大的眼线和告密网络。这种复杂的四重监视体系,培训了庞大的告密者队伍,成为专制王朝的最大帮手。

    心理学成因解释

    幼时的“道德观念发展”不健全。

    除去历史原因,在心理学层面解释这个现象。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共分为前道德阶段(1—2岁),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律道德阶段(8—11岁),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

    其中,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环境能够深刻影响行为,没有抵御外界的诱惑可能告密。

    伟大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华生深谙环境对人类行为的深远影响,才敢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那么你呢?自己内心良好的道德感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无往而不利吗?

    无论如何,告密文化让人不寒而栗,人民日报也曾发出如下文章:

    不告密不揭发是道德底线

    之前有报道称,山东某高校期末考试一道试题是: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考题一披露,网友直呼“神题”。

    对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不告密、不揭发,与其说是一种可贵品质,不如说是一条道德底线。告密成风的社会,是人人自危的社会,告密使人与人之间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毁掉社会的道德基础。

    面对选择,你有不告密的权利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中学生查理见证了一件恶作剧,学校胁迫学生供出朋友,查理不想出卖朋友,却要面临被学校勒退的威胁。最终,查理还是选择了沉默,最后中校弗兰克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获得了在场学生的如潮掌声,查理也获得了继续在校学习的机会。

    “不出卖别人以求前程”,是正直,也是勇气!

    【“告密者”的心理分析(2)】

    丁俊贵

    2018年6月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5c02bd3039c:出卖,曝光和检举揭发是有本质区别的吧?

      本文标题:【“告密者”的心理分析(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hs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