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戈壁荒漠里,如果你有留心,除了稀少的矮小植株外,你一定能够发现活蹦乱跳,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蜥蜴,蚂蚁,还有喊不上名字的小动物。当时,我在沙漠中看到它们的时候,心里突然就沉了一下:“它们的生命竟如此顽强!”
心里此刻已经对它们和生命充满了敬畏,而很快我就开始在心里思量着:“是什么让它们纵然身处逆境,却依然活力四射,充满生机与激情?”
当时,在戈壁沙漠的时候。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恶劣的环境所致,除了这一点我没有想到更加能够说明这一点的理由了。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里面也提到:物竞天择,适合生存。那么,眼前的这片戈壁沙漠就是它们的生死角斗场,所以每一刻都在提醒着它们自己要努力地活下去。
前几天,我在苏州李善友教授的课堂上,我听到生命与涌现这俩个词的时候。在课后,我回到酒店,我就想起了在戈壁沙漠的那个问题来。我重新开始审思自己的答案,我认为自己之前给出的那个答案不能很到位地描述它们活力四射而活下来的原因。
于是,我就开始沿着生命与涌现的方向去思索着。我认为,它们之所以能够活出如此这般状态,起初是受恶劣的环境影响,它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而存活下来,但最关键的是来自它们内心里面对生存下来的欲望已经完全被这恶劣的环境给点燃了。自身是发光体,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释放。
善友教授在课堂上说过一句话:“努力做好当下,美好自然涌现。”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或许,上文提到的那些戈壁沙漠里面的小生命,它们没有想过明天会怎么样,更加不会像我这么无聊地去想:如何激发生命能量等“虚幻”的问题,反而想得更多的是:今天自己如何能够存活下来。
沿着这个方向,想下去我越想越敬佩生存于沙漠戈壁里的小生命,虽然我们不是同一物种,但是它们却以自己的充满能量的生命状态,无时无刻都在鲜活地给我上了一趟活得的哲学课。
回归到现实生活与工作中,自己目前的状态跟沙漠戈壁里面的小生命的生活状态一样?不,不是一个层次上的生活状态。我缺持续不断让自己发光发亮的能量源,是来自自我生命的那种能量源。
以前,我自己无意中激活过它,从而导致自己做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或者怎么努力也做不到的事来。但是,事情完成后,等自己再想回去寻求它的踪迹时,竟是无从查起。所以,自己也没办法去总结出很好激发它的方法。
而现在写到这里,自己对于如何再次激发自己来自生命本身能量的方法,有了一个启发点结论。在混沌,我学到俩个逻辑推导方法:一种是归纳法,而另外一种是演绎法。俩者各有利弊,我姑且以归纳法结合演绎法的方式来推导一下自己的得到的这个启发点结论。
启发点结论:根据戈壁沙漠的生命体的生活状态,我认为恶劣的环境能够激活激发生命能量的动力因子。
假设这个结论正确,那么对于自己想要再次激发自我体内的生命能量,就需要把自己放到一个足够恶劣,甚至随时能威胁生命安全的一个生存环境里面去。
最后,自己就一定能够再次激活动力因子,从而再次激发出自我生命能量来。
但是,我怎么确保激活的动力因子就一定能激发出来自自我生命体的能量呢?换句话而言,就是假设启发点结论错误呢?那么我的整个推导过程乃至结果就会被作废。对于这个问题,善友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法是:那就是追溯回到那个始终不变的“一”即逻辑奇点,善友教授称之为第一性原理。
那么,戈壁沙漠里面的那些小生命,激发出它们始终保持活力的生命状态的第一性原理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来自对生存的强烈欲望是它们呈现如此状态的第一性原理,而在外的环境能够不断激活这些生命体内激发它们对生存强烈欲望的动力因子。(尽管我不知道这个动力因子是什么?)
而来自对生存强烈的欲望,这个点,我认为是不证自明的。对于它们,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没有见到面的机会。
这么想下来的话,自己思路就清楚多了。回到无法再次激发自己生命能量的那个问题上。我认为是缺乏一个能够引起自身强烈欲望的动力因子的存在。如果需要启动生命体能量的引擎,那么首先要找到启动引擎的动力因子。
这么想的话,我自己对于接下来怎么应对自己接下来的生活与工作也有了一些启发点。但是,回过头来想一下,这个模型或者这个论证的过程而形成的结论,它的边界或者说不适用的地方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环境过于恶劣,特别不适合生物体(自我)生存。
第二点:生物体(自我)的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三点:环境忽然改变,其恶劣程度远超出生命体(自我)的承受的范围之内。
写到这里,这个话题算暂告一段落了。但是,思考不断,对于生命,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断然不是我在这一俩个小时的思考里,能够参透的。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是生命的神奇之处。同时,西方的很多专家学者曾经用很多很严密的研究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来论证过这一点。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研究人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社会人。不求能发现生命的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只求自己能够时刻保持反省状态,每天进步一点点。
而关于自己对对如何激发生命体能量的一个思考,也是自己一种提醒自己能够保持反省的一个状态的方式罢了。所以,对于过程,希望各位读者不必介怀于心。
最后,借用善友教授经常在课堂上说的一句话:借假修真。
后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