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课程第二次作业的任务是:阅读学习《新家庭教育论纲》(重点是第五章《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梳理新教育家校共育的概念界定、意义价值与原则,并阐述自己对新教育家校共育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与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与实践中,自己将如何运用以上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群文件找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这是朱永新老师在2017 年新教育年会的主报告 ,被这篇报告所吸引,对家校共育有了更深的理解,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做起了批注。结合作业要求,整理并思索如下。
一、新教育家校共育的概念界定
提到新教育,还是前几年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当时还在乡中工作,相对来说较为闭塞,竟然不知道教育还可以如此丰富多彩,枯燥的教育工作竟然可以充满幸福。特别是提到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令我再次开始写教育日记,虽然教英语课,也引领学生每天写日记。可惜当时只是聚焦单纯的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家校共育,更没想到家校共育去激活教育磁场,大多和学生一起交流沟通,和同事们一起探讨教育教学,被禁锢在狭隘的小圈内。这几年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作为家长,也感到了家庭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其实,我选择这门课程,一方面是作为教师职业,为了更好服务教育教学,其实更多的是作为家长的身份,想学习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进行家校共育。
朱永新老师在报告中清晰的阐述了新教育家校共育的概念界定: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过建立和 发展家庭、学校和社区多方教育主体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影响并改善家庭、家教和家风,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共生,实现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协调发展,父母、孩子、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共同成长。朱永新老师把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共育合作,用“教育磁场”来形容,就如朱永新老师报告中所言它们之间的关系,“ 就像南极和北极看似距离遥远,其实彼此呼应,形成磁力,影响着磁场中的一 切。”的确如此,学校、家庭和社区,以孩子为中心,彼此呼应,为了共同的目的,家校共育,同频共振,成为现代的新型合作伙伴,共同成长,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的幸福生活。
二、家校合作共育的意义与价值
报告中总结了家校共育的意义:1、家校合作共育有利于增强家庭的教育功能,促进新型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2、家校合作共育有利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家校合作共育有利于师生、亲子和相关参与者共同成长。4、家校合作共育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幸福完整。
朱永新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20世纪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提到197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的修正案,第一条款就提出 成立父母咨询委员会。1983 年,冷战背景下的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名为《国家处于危 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促进家校合作是报告的重要内容等,在家庭教育方方面,我国从古代就重视家庭教育,比如《弟子规》,还有从很多流传下来的故事中也说明我国自古重视家庭教育。陈鹤琴早在1927年就在《幼稚杂志》上刊载《我们的主张》以及《<幼稚教育>发刊词》,论述幼稚园与家庭联络、合作的问题。胡适的《论家庭教育》(《竞业旬报》第26期1908年9月),就提出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在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九月二十八日,公布“推行家庭教育办法”,对家庭教育做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第八条特别写到“中等以下学校及社会教育机关推行家庭教育”。其实就是规定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问题。家庭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问题,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命运。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就说明了少年的重要性,少年如何,家校共育起重要的作用。也如报告中所说: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历来是家庭关注的焦点。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孩子教育不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中的关系,特别是现在,竞争更加激烈,社会似乎因为孩子的教育更加浮躁,很多家庭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吵闹不休。不说其他,就拿我家老说吧,当孩子懂事,自觉学习,自觉做家务时,家庭气氛都是甜蜜的,相反,就忍不住大人发火、小孩子任性,甚至夫妻之间也因孩子教育冷言冷语。
家校共育对于学校来说,有有了家庭与社区的合作,教育更加的顺畅,比如我学校,学生多,每到周五学生离校时,需要家长来接,校门口就容易堵车,有了家委会和交警的辅助,一切都顺利轻松很多。通过教委会成员的参与管理,也亲身体会到学校管理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理解学校,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加强合作交流,对整个教育都起到了很到的协调、促进作用。学校每周五也开展“父母课堂”讲座,邀请更多的家长走进校园,聆听家庭教育讲座,从而更加了解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更懂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从而促进亲子关系,更好的教育孩子。当然社区的开放提供了更广阔的场所,扩大孩子视野,比如学生参观县博物馆,对本县的发展更多的了解,参观红色基地,对新中国的成立不易更为了解,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在心灵深处埋下梦想的种子,树立更有意义、更远大的理想。家校共育,意义远大,小到家庭元素,大到国家,甚至于整个人类世界。
三、新教育实验中家校合作共育的原则
朱永新老师报告中写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宗旨。幸福和完整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根本朝向。同时报告中归结新教育家校共育的原则为:1.目标一致原则。2.地位平等原则。3.尊重儿童原则。4.机构开放原则。5.方法多样原则。6.长期坚持原则。7.多方共赢原则。8.跨界协调原则。
在这几条原则中,“尊重儿童原则”让我想的很多,首先想到了体罚问题,其实现在一直在强调学校不要体罚学生,而家庭教育却普遍存在,特别是儿童或小学阶段,父母缺乏耐心,或者是因为儿童的淘气、学习成绩不理想,难免会收到父母的体罚或语言的惩罚。其实想想,这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尽管小,但心灵更加的脆弱,对这个世界及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如果因为没做好心灵受伤,从内心就会排斥,产生对抗的心理。比如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本来对小学充满了欣喜与希望,结果因为字没写好,收到老师或父母的批评,孩子的好奇心、希望还会那么美好吗?为什么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就和自尊心受到伤害有关。有时,作为父母,总觉的孩子小,总是命令孩子做什么,或者直接为孩子做主,缺乏沟通与平等交流,让孩子少了参与的机会,等孩子长大些,总埋怨孩子缺乏主见、缺乏自律性等,其实孩子的萌发的美好萌芽已经无意中被教师或父母给破坏了。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孩子后来人格的形成,和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直接有关,孩子本是一张纯白纸张,到底渲染的什么色彩,那就看“家校共育是如何着色”的了。学校、家庭和社区都要尊重儿童,让孩子感到被尊重,从而更加的尊重自己,就如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中写到:惩戒是没有用的。惩罚只能加剧孩子认为学校不是他理想之所的想法。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教育者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精神疾病和错乱。在这本书中,阿德勒在第七章,专门写了“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提出尊重儿童的原则。这几条原则不是断开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彼此一致的。了解了新教育的家校合作的原则,对家校共育更多了了解与思考。
通过阅读《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对家校共育在原有认知上多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家校共育是同频共振的,犹如朱永新老师说的教育磁场。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加重视家校共育,跟着《家校共育》课程认真学习,把所学理论应用与生活工作实践中,指导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学习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提升自我,与孩子共同成长。
2022年9月29日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古今家教文萃》,湖北教育出版社。
2、[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儿童的人格教育》,彭正梅 彭莉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3、朱永新,《新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修订本2012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