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人过节,有人过关。你过得还好吗?
在以前,过年又叫“过年关”。意思是说一到年底,欠债的人务必要在“年三十儿”之前把钱还清。无论是讨债的人还是欠债的人,过年就像过关一样。
现在的人,还是要“过年关”,这“关”已经不是钱的债,是情的“债”。
有多少人选择背井离乡,是为了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不用再面对伤害过自己的家庭,不用再听父母唠叨,为自己寻一条生路,为自己过得舒心。
但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你躲不掉!无论是爱、是恨,你必须得面对这个事实:你要回家,回到自己生命的根据地——与“你的原生家庭”一起过年。
每个人与原生家庭之间,都要过“人情关”。
我的“年关”:妈妈的情债我还不起
在我的概念里,“阖家团圆”这四个字对应的画面应该是:一大屋子人、一大桌子菜、一家人你来我往、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场面,这样的画面才透着幸福,这才是我心目中过年的标配。
但在我的“原生家庭”里,年过得“清汤寡水”、“波澜不惊”。
妈妈向来行事低调,她对过年的态度是——人上了岁数,过一年少一年,不如不过年。
军人出身的妈妈坚守着自己的“三大纪律”:不过生日、不过节日、不折腾。如果我提出请客,去外面吃馆子,妈妈会拦住,“不要给你们添麻烦,在家吃就挺好,咱家不讲究这个......”
我心里时常抱怨妈妈,觉得她薄情寡义,让我连回馈父母、尽孝心的机会都没有。
今年腊月二十六,爸爸妈妈在大院的食堂打了几道菜,我们一起吃了顿饭。散了席,女儿收到爷爷、奶奶、姑姑给的压岁钱,妈妈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几箱子年货交给我,说:“这些你拿走,慢慢吃,咱这年就算过完了。过节期间,你们也不用再过来看我.....”
从妈妈家出来,我的车行驶在北京的街头。临近春节,北京街头高楼林立,但荒无人烟。我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但并不轻松......
妈妈每次送我东西都会让我内疚,“看,妈妈这次又给了我这么多......”,我欠妈妈的情“债”,仿佛又多了一些。
是的,这就是我的原生家庭的模式。
一方面,妈妈喜欢付出,倾其所能给予孩子;另一方面,作为孩子,我想有机会对她付出更多,但妈妈总以“不给孩子添麻烦”的理由拒绝。在我心里,妈妈成了我的债主,妈妈付出越多,我欠的“债”越多,我要还“债”,但对方不收。
你也许会认为我小题大做:你妈妈对你这么好,你还不满足,偏偏把自己弄成一副内疚的样子......
我要告诉你,对,这就是我和我家庭。
每一个人和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即便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都足以左右他的人生轨迹。在我看来,我欠妈妈的债一直压住我,让我对父母内疚、自责,让我不愿回家,让我害怕面对妈妈对我的付出。
人都会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长出自己的罩门,我的罩门就是——把“爱”当“债”。这个春节,我再次扮演儿子的角色,再次接受妈妈的付出,再次有压力,再次痛苦和内疚,这是我必须要面对的“年关”!
小鱼的“年关”:父亲与弟弟的吵架其实是他们的沟通方式
当自己没有力量去走出问题区时,别人的故事也许会为我指出方向。用故事引发故事,这便是叙事疗愈的魅力。
在这个春节,我读到了学员小鱼(化名)关于她回家探亲的分享,让我看到小鱼的勇敢和转变,同时也启发我重新审视我和妈妈的关系。
下面是小鱼的分享:
“还没到家,妈妈已经开始在电话里抱怨爸爸又在多管闲事。他对弟弟房子的装修非常不满意,见人就抱怨,大家都烦他。
我听妈妈这么说,心里开始烦躁,有一种想要劝说我爸爸的冲动,我想让他少管弟弟家的事。
但我知道建议和劝说都是一种控制,那样做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回家前,我在心里默默的告诫自己,要去接纳和倾听,尽量不要给建议。
回到家里,果然冲突不断。好几次,我看到爸爸就装修的细节大声的嚷嚷,非要大家按照他的想法去做。我能感觉到我弟在努力的控制自己,到最后,控制不住,和我爸对着嚷嚷起来。
好熟悉的家庭氛围,但这让我感到无力。”
原生家庭是我们生命实修最好的道场。在小鱼的道场里,她无力改变吵吵闹闹的家人,但她可以调整她看待这件事儿的态度。
“爸爸是出了名的固执。当然,我弟也继承了他的这个特点。
看到他们争吵,我感受到压抑,我也尝试停下来对自己说,‘这是他们的事,我可以不管’。但我无法逃避,因为他们激烈的争吵让我害怕。
后来,我也看到他们俩可以开心的聊一些事情,我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模式,这模式中也包括‘冲突’吧。
我一厢情愿的期待家人可以和和气气,和声细语的商量。但现实的冲突让我无助,我无力去改变。想明白这些,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接纳,静静的倾听就好,不用给评判,不提建议。
这才是我爱他们的方式。”
这一次,小鱼开始接受她的原生家庭,她认出了“吵架”只不过是父亲和弟弟的沟通方式,她放下了要去调停、要去劝说、要去改变父亲和弟弟的心念。
看,小鱼的父亲、弟弟都没有变,是小鱼改变了。
小鱼说,晚上,她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去讨论弟弟的装修,反倒是和爸爸聊了很多自己过去一年的变化。小鱼说着自己的故事,爸爸像一个乖孩子,安静的听着,时不时的点点头。
小鱼从小就被家人贴上“木纳”的标签,但这次,老爸夸小鱼进步了,变得超有口才。老爸这样的赞美,让小鱼很开心。
“他人的改变,会发生在你放弃改变他的那一刻”,这话一点都没错。
在“原生家庭”里学习拥抱“不完美”的关系
看了小鱼的分享,我想忠于自己,好好面对我和妈妈的“年关”,把这个压在我心头的“关”清理掉,看看它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礼物。
小鱼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我和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我所渴望的“阖家团圆”、“一大屋子人”、“一大桌子菜”、“一家人你来我往”、“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场面,这些也是我的一厢情愿。
这样的场景也许会符合社会期待,会帮助我去扮演着一个孝顺的儿子的角色。但这样的我,“例行公事”般的演戏,背叛了真实的自己!
我承认,我不是心甘情愿的去付出,我真正的需求是——我要去还我欠妈妈的情“债”,以为这样可以让自己过得心安理得。
哇,我看到我自己编了一个“欠债”的剧本,把自己当作一个欠了妈妈情“债”的可怜虫。但真相是,作为“债主”的妈妈根本不需要我还“债”。我突然意识到,我竟然有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妈妈,她是如此的愿意付出,不计回报。
写到这里,我轻松了好多。这几年做叙事疗愈助人,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我。我不断的通过讲故事、写故事看到我自己人生的“主线故事”背后被忽视的情节,然后重新解构我的故事,与我的生命和解。
我想对自己说,我终于可以放下要求一个“完美”妈妈的念头,承认眼下这个女人就是我的妈妈。当我换一个角度去欣赏她时,我看到了我们母子关系的另外一个版本:妈妈安于简单、清净的生活,想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度过晚年;同时,她愿意提供她力所能及的帮助给我,为我留出更大的空间、时间、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享受自己的生活。
是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怀我的时候,我爸爸老家盖房子用钱,她再难也要挤出家里不宽裕的收入去帮助爸爸。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工作单位离家很远,每天早晨6:50之前要赶到班车地点坐班车,晚上7:00才会回家。为了能方便爸爸平时回家给我们做饭,妈妈每到周日(当时只有周日一天休息),都会在厨房站上一整天,把豆腐干、鱼、肉做成半成品,装进饭盒,整齐的码放在冰箱里。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我辞去公职、当我要开始新的事业,当我的人生要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妈妈都会静静的听我讲完我的理由,然后说:“上了岁数的人不过问年轻人的事。如果你想清楚了,就去做吧!有难处,尽管说......”
......
我发现,我选择做心理咨询师、身心灵导师,是继承了妈妈愿意付出的特质。这一刻,我突然看懂了妈妈对我的爱。她对我的付出,不求回报。她是在用她的爱,助我踏上自己人生的征途。
妈妈,我想对您说,我们今生成为母子,是我的福气。感恩您对我无私的爱。这爱我收下了!您对我的爱,会经由我传递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活出生命的美好!
妈妈,我永远爱你!
过完年,不要放过这个机会,来做一次心灵书写
你的原生家庭,就是你生命的宝藏。
也许让你痛苦、让你抗拒的,恰恰是宝藏的入口。这一次,我通过对自己“年关”的反思,打开了宝藏,让我与妈妈和解,也与自己生命和解,这是我的寻宝之旅。
也许你刚刚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遇到“年关”,如果你愿意相信这里面藏着宝藏,请依照下面的方式,尝试做一次心灵书写,与自己的心做一次对话:
请让自己安静的坐下,闭上双眼,觉察自己的呼吸,允许自己的情绪在体内流动。
如果准备好了,睁开眼,用下面的文字开始做书写:
过完年,我感觉...... (3 分钟书写)
我看到自己......(3分钟书写)
其实我想对自己说......(3分钟书写)
如果时间没到,不要停下笔,让手中的笔带着你去写,持续的写下去。
写完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念出来,看看会发现什么。
感谢你能够阅读我的故事,如果你能从自己与“原生家庭”的故事里有所发现,并愿意分享,请在本文下方留言,也许,你的分享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END-
生命如花,勇敢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