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欢迎来到初晓的教育专栏——家庭教育每日一讲,我是Colin老师。
你知道吗?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父母的一句话可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或点燃了他的心,或在他心中埋下黑暗的种子。
1
爱丁堡大学教授、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马丁教授,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一群孩子随机分成了A、B两组,然后告诉两位老师:无论是从品质、意志的角度比较,还是从智力、特长的角度比较,A组的孩子都比B组的孩子优秀。
接下来,两个小组的学生接受相同的课程学习。一个学期后,测试结果显示:A组学生的表现,居然真的比B组学生要优秀很多。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并且在1968年发表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被老师寄予很大期望的学生,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有明显提高。
2
其实,不只是学校,在家庭中也存在“皮格马利翁效应”。
比如,你跟孩子说:“哇,你居然这么快就把这么多玩具收拾完了,真是不可思议!”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加卖力的把玩具都收拾好。
又比如,在跳绳时,你跟孩子说:“刚才你1分钟跳了150下,真不知你是怎么做到的!” 听到你惊喜的鼓励,孩子会迫不及待的再给你示范一次,还想挑战更快的速度。
我把这个现象称为教育中的“积极语言暗示”。指的是,父母经常使用积极的语言,会让孩子有更多的积极行为。
3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这个方法,但有时候却发现并不好用。为什么呢?
我发现,那些在表扬孩子时“碰钉子”的父母,大多数时候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带着很强的目的心去说那些话。
比如一个妈妈,看到孩子作业还没写完,特别焦虑,她违心的说:“哦宝贝,你今晚写的真是快啊!” 孩子不但不领情,反而觉得妈妈在嘲讽他。
这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妈妈眼里看到的,其实是孩子的慢、拖拉,她没法接受这样的孩子,因此希望用某个教育方法,来搞定孩子。这种心口不一,当然会没有效果。
但如果她看到的是孩子做题时的认真、写字的工整,那可能她就会说:“哦宝贝,你今晚写字特别工整!你到底是怎么写的跟印刷出来的一样整齐的?”这样孩子会备受鼓舞,因为他表现好的那一面,被妈妈看到了。
所以我要特别强调一点:你的表扬要符合事实,而不要为了某个目的而夸大其词。
4
有的父母就会说了,可孩子真的表现糟糕啊,我很难找到令人满意之处,怎么办?或许正是你认定孩子很糟糕这样的观念,限制了你的观察。
精神分析师的训练里,有一个对婴儿的“白描观察”训练:放下任何主观评判,只是如实的观察、描述孩子的行为。我建议你也放下自己的评判,尝试着从全新的角度来观察孩子。
比如跳绳,之前每分钟都要被绊到5次,后来只会被绊到1次。从这个角度,你就看见了他的进步。
再比如,孩子迟迟不肯吃饭,半天催促都没用。留心观察,你发现,他正把积木按照一定的形状摆好。从这个角度,你就看到他内心对秩序的追求。
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语言的方式。所以要想改变语言模式,首先要改变我们的视角。只有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孩子,你才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孩子。而积极的语言,也就顺其自然、真实的说出来了。
好,今天就聊到这儿。这里是初晓的教育专栏《家庭教育每日一讲》,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