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是一个礼貌用语,而我们赋予了它太多涵义。
它是有重量的。
甚至是阴暗的。
它肆无忌惮,堂而皇之进入每个人的内心,看人陷入纠缠,然后躲在墙角窃喜。
它常被用来教训子女。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如果不……,怎么对得起我。”
于是那“对不起”人的小孩子,惶惶然低了头去,努力照教养者指令行事,乖巧讨喜,渐渐迷失自我而不知。
也有执着不肯低头的,在对抗中不知不觉扭曲了本性。于是教养者与被教养者,都陷入伦理道义亲情的纠缠里,郁郁不得欢。
这种模式里长大的孩子,会忠诚地将它复制到婚姻里。
加倍付出的那一个,潜意识中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而与之相匹配的,必有一个被人人喊打并戴顶帽子叫做“人渣”。
有人做了“圣人”,自然就要有人做“魔鬼”,这是宇宙间的平衡法则,牢不可破。
当然,“对不起”的魔力不止于此。
它也会光顾友情,匿身于所有的人际交往。
它打破和平共处的平衡,造就了所谓的“天使配魔鬼”。
这是一个人为的魔咒,跳出来,才看得分明。
没有什么“对起对不起”,只有“愿意不愿意”。
心甘情愿去做一件事,心甘情愿与某一个人相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接纳自己与对方都是平凡的人。保持界限感,即使再亲密的关系,都清楚地明白:我是我自己的,你是你自己的。
不控制,不干涉,尊重对方以任何形式存在于这个世间。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但无法操控别人,强迫别人按照我们的想法活着。
即使是父母与子女,即使是朋友或知己,即使是彼此相爱的人。
只有彼此尊重,自然而然的简单与舒服,没有大刀阔斧努力改造出来的幸福。
这世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权利活出自己。
没有谁对不起谁。
把自己的言行当做付出,每一分付出都要求回报,这叫做“投资”。既然是投资,自然就有风险。
这风险,可能是成年子女对年迈父母的遗弃,也可能是朋友之间的疏离,更有可能是爱情的分崩离析。
所有不对等的关系,都有一方站在道德制高点,一定要对方说出“对不起”来安慰自己曾经的付出。
一往情深嫁了负心汉,爱子心切养了白眼狼……
请原谅,不是谁负了谁,只是对方遵从了他自己,而这正是付出者内心深处想要的,那就是——“你,对不起我”。
“对不起”,更是一种隐形的绑架,绑架者或是善良的受害者,或是苦心的付出者。
所有的受害意识,皆出自于希望的落空;所有放在别人身上的期待,都是一种干涉和控制。
所以,亲爱的,摘了“圣人”的面具,我们不必去做别人眼中的好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来,不为难自己,不为难他人。
当“尊重”在关系里流淌,一切波澜都归于平静。
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
如果舒服,且相守;如果不是,请放手。
简单即快乐,放下才自由。
让“对不起”走开,请“尊重”回来。
对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