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很多年代背景,似乎是我熟悉的、经历过的,又好像和我有些距离,好像只是听说了一样,既清晰又有些许模糊。
细想就明白了,那些分田分土到户的时候,我刚刚记事5,6岁吧,依稀记得爸爸那时天天往外跑,回来和妈妈说:我们家今天分了多少田、分了多少土、分的茶园、山、田和土都在哪里。
那年我们家刚刚搬到新盖的房子里,家里还分到一头小牛犊。我刚刚上一年级,一天放学回家,爸爸和我说:玲宝,这头小牛以后给你看了,你早晨起来先看牛吃饱再去上学。放学后再放一遍牛,一定要让它吃饱,到现在还记得那头牛犊的样子。
很多往事己经模糊了,基本上不再记起。但在读到这本书时,就又都记起来了。书中的少安和我爸爸的经历特别像。爸爸也是队里的队长,也是带头分田到户的人,后来也建窑,只是烧的是瓦,而不是砖。小时候,爸爸是我心中的英雄。
书中对孙少平在家劳动,特别向往山外的世界的描述,瞬间解开我心中多年来的疑惑。为什么当年我没有选择在家当老师,这条似乎更平坦的路。而是选择了这条更坚难且充满未知的道路?
就是因为我读过的那些书,书里读到的那些外面的大世界,对我充满诱惑。“这辈子如果不去外面闯一闯,会死不瞑目的〞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记得17岁那年,从村里的刘高尔叔叔家借了一本《昙花一现》,里面描述的武汉生活让我有种熟悉又向往的感觉。当时就觉得那种生活和我有关联,具体有什么关联,我不知道。
所以,当大伯妈说介绍的对像是武汉的,我就有些心动,在看到那个对像时,我基本上在心里己经决定了一一这个人就是来带我去向往的武汉的,而且当时觉得他从外貌到言谈都非常不错。
当后来生活中遭遇大挫折时,曾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我当年选择的是留在村里教书,和那个追求我好几年的人结婚,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在读到这本书时,我终于笃定: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没有“阅读”这个爱好,如果我并不知道外面还有那么大的世界,或许我会开开心心地嫁到村里,当一个老师。
但生活中并没有“如果“,而我一点也不后悔当年的选择,特别感谢自己有这个“阅读”的爱好,它带给我的是力量、是爱、是温暖、是梦想,更是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