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婚姻育儿我手写我心
别用“虎父无犬子”困住孩子本该拥有的“优秀”

别用“虎父无犬子”困住孩子本该拥有的“优秀”

作者: e1215d1d3131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22:27 被阅读50次

“本校只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学历之家长”。意思说,只有父母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孩子,才符合招生条件。

不要怀疑,这是17年广州某私立学校的一个电子屏播放的招生广告,对孩子家长三六九等,一时间引起热议。大家咋舌的是,原来不只是有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竟还有这种赤裸裸的“学历歧视”。


别用“虎父无犬子”困住孩子本该拥有的“优秀”

自然“学历”的重要性,不劳我分说,尤其是在中国。但,是不是高学历就一定意味着可以有高品质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学历水平能否与孩子本人持保留意见。 而近日的一组数据,让很多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01

2018年高考后,澎湃新闻面向全国高考学霸考生作了一份“2018年高考学霸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学霸考生这个群体中,父母亲学历普遍较高,近43%为本科学历,其中超过16.67%的考生父母为硕士以上学历。在职业上,“教师+公务员”家庭占比最高,29.63%的受访考生父亲为公务员,29.63%的受访考生母亲为教师,而父亲为教师的占比也达到18.5%。
既然是对学霸考生做的调查,看来这组数据应该是很有说服力了。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对这些数据有所怀疑,或是要提出反对意见,黑格尔哲学,存在即为合理嘛。但要知道越是有说服力的社会舆论越具有导向性,我们所不希望的是,因为这样的舆论引起新一轮的“歧视”。同时也不想社会的评判标准有失偏颇。

03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高学历父母之罪》分析一下大概就是日本式“父母即祸害”。今天要分享的便是文章提到的事例。

一对母女,母亲毕业于私立名校,职业律师,日常工作离不开写文撰稿,而工作的业绩也好多取决于文字,但偏偏女儿的作文是弱项。
母亲是落第两年才考上大学的,她自觉深受其害,无论在校期间还是求职阶段,比起应届生,处处劣势,也正因如此,母亲的担忧便一日未曾停止过,她日夜担忧女儿将来会重蹈覆辙。另外,除了学业,女儿的言谈举止也不能落在母亲的旧日同学或现在的同事的孩子们后面。心里也知道不要拿别家孩子对比,可一看到女儿的脸,总忍不住唠唠叨叨。这就是典型的“高学历攀比型父母”。当然也成功塑造了女儿并不健康的性格。

最骇人的事例是,同为名校毕业的夫妇,还在孕期,准妈妈就在电脑上制定孩子的成长模式表格,详细分析每一年可能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大学要考美国杜克,理想职业是医疗纠纷比例较低的眼科……一直规划到孩子年满35岁!根据规划图表,实行倒计时培养,3岁读私塾,备考名门小学。即使去海外旅行,每天还得做功课,每月必须读完100本书。文中并没有对孩子的发展做过多的描述,即便有很好的前景,我也不认为能看到一个鲜活而快乐的孩子。

高学历父母,自身的素质自然不必分说,教育理念貌似也毋庸置疑。但调查显示,一些自我感觉并没给孩子任何压力的父母,他们的子女进入大学或就职后一样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有的子女公开说:“恨不得把爹娘老子给宰了!”而社会上的一幕幕悲剧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否定高学历父母人群,只是想说明的是,并不是高素质父母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孩子。而这里要澄清的是,我们要看的是其中的“素质”二字,文化程度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

03

我出生在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以及特殊原因,父母只拥有小学文化。在当时别说我父母,就是整个家族中也没有一个大学生。对于学历这种事,大家也向来看得可有可无,甚至还有人觉得,能否继续上学也得看悟性,看造化,事实上,学习真的是被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尤其是女孩儿,更为如此,毕竟,只要到一定年纪,便可婚配,也便成为“嫁出门得女,泼出门的水”了。受教育又能怎样,也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而已。

也正因为有如此的大环境,加之以没文化并不可怕的思想,毕竟,农活是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的。

相对比而言,父母却有点异于常人,父亲学的手艺——木工,所以会经常接触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会尝到别人难以体会的艰辛。也更知道服务于人的不容易,或者说没有文化的可怕。所以,在6岁的时候,父亲做出了一个令全村人都震惊的决定,举家迁移,搬离故土。因为老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沟,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出入不便。最主要的是,村里的小学十分落后,而要想上稍微好一点的小学便需要到离家十几里地的镇里,而孩子就必须住宿,关键住宿环境还非常恶劣,冬天冷得连棉衣棉裤都能冻上,夏天热得孩子都会生痱子。

后来才知道,走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劝父母,在外面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该有多难啊!有个什么事儿也难有人照应,你不考虑自己还不考虑孩子他妈,送来都没离开过家,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当时大家都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但父亲自己清楚,他要努力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他不能让孩子们想自己一样用后一个让人看不起,又非常辛苦劳累的一生。感谢父母带我们离开了山沟,有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也因此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虽然没有文化,但丝毫不会影响父母对我们姊妹几个的教育。没有系统化的教育,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有的只是言传身教。父亲从小便没了父母,父亲就特别珍惜姥姥的存在,也就对姥姥非常孝敬,所以我们就学会了孝敬父母;父亲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的木匠,考得就是手艺精,质量好,绝不糊弄。所以我们也便学会了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母亲是个出了名的热心人,就连乞讨的人路过,她也会送水送饭,更不用说是周围的邻居了,谁家做衣服,谁家杀猪做菜,谁家小孩儿生病(对了,母亲自学的看病打针,也可算的上个赤脚医生),甚至谁家缺衣少食,她定会帮忙。所以我们也就学会了与人为善;父母都是白手起家,母亲还身有残疾,但这丝毫没有让他们畏惧生活,反倒让他们有了征服生活,不想命运低头的决心。所以我们也便学会了“天助自助者”“人生来不是应该被打败的,你可以战胜它,可就是打不败它”……

是的,父母的字典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帮我们辅导过功课,也从未提醒过我们该学习了,上学不要迟到。但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懈怠过,因为,我们知道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更加努力。

我们没有大学生的父母,但我们都考上了大学,我们没有公务员的父母,但我们成为了公务员。父母的一生虽没有波澜,但在我看来却波涛汹涌,父母虽没有高深的文化,但在我看来却是满腹的“经纶”。

记得之前的北大女孩王心仪,同样出身于农民家庭,她乐观,她乐于助人,她积极进取,她勤工俭学,她品学兼优,最终北大录取通知书向我们证明了自己,她也成为贫贱家庭的骄傲。记得王心仪说她能有今天的收获她要“感谢贫穷”,但我不会,因为贫穷,父母经受了更所的艰辛,而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我要感谢的是我那没有文凭的“智慧”的双亲。

文化程度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素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用“虎父无犬子”困住孩子本该拥有的“优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pj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