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说怎么教?当然是各有各的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儿童小说教学来说,也是这个道理。儿童小说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风格、教学重点,也会因人而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适合,只有更适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在青岛支教岛主李淑芳老师的推荐下,12月30日晚上和12月31日下午,观看并重温了《儿童小说怎么教》“点灯直播”讲座,找到了一点儿感觉。
主讲人很厉害,是蒋军日老师,他是一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也是一位儿童小说创作者。因此,他的讲解,不光是从读者的层面进行了解读,也从教者的角度进行了指引,还从作者的视角进行了梳理,让我顺着儿童小说教学的脉络,理顺了它的“身家”。
儿童小说教学姓“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点,是就儿童小说的教学特点来说的,这是儿童小说教学的目标领航。语文学科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类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其核心语为:语言、思维、文化、审美。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儿童小说教学,帮助学生习练语言、发展思维、涵养文化、激活审美。因此,正如蒋老师所讲,儿童小说教学课堂,首先是文学的课堂,其次是策略的课堂。
儿童小说教学名“学”,注重于涵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这一点,是就儿童小说的文体特点来说的,这是儿童小说教学的方法引擎。儿童小说既然属于小说,必然也突出于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因此,儿童小说教学的教学方法,要关注三个核心词:人物、情节、环境。蒋老师说,儿童小说教学,受制于体裁。他举的例子很典型,比如《在柏林》的情节,最为突出的就是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轮到我自己要上前线了,总得让我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吧?”这一问,是扪心一问,问得满车厢“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而“寂静”的描写,又体现在环境烘托上,写的是环境,托的是主旨。所以,不论故事情节的曲折,还是环境描写的精巧,都应引起学生思考、关注和领会。
儿童小说教学字“思”,表现为要引发学生激活关键性思考。这一点,是就儿童小说教学的策略特点来说的,这是儿童小说教学的策略密钥。没有思考的课堂是劣质的课堂,儿童小说教学也应该引发和激发学生对关键性问题的思考和把握。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学生用思考点亮阅读之灯,从思什么入手,明白为什么思,学会怎么思,激活原有的哪些思考。蒋老师给出了一个阅读策略核心词清单:提问、推理、综合、监控理解、既有知识和经验运用(连接)、图像化、预测、找出主旨及重点、联想、作者的观点等等。阅读策略的价值是什么?蒋老师总结得很到位:当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必须也才能运用策略。他采取的策略之一,就是运用表格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战时后备役老兵沉默了,他心想”“两个小姑娘沉默了,她们心想”“车厢里乘客沉默了,他们心里想”?相同的事件、相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把思考用在关键处。如抓人物动机、变化、异同点,抓情节的转折、冲突、巧合,设计教学环节。
儿童小说教学号“问”,倾向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能动阅读品质。这一点,是就儿童小说教学的审美特点来说的,这是儿童小说教学的审美杠杆。蒋老师举了《桥》的例子,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小伙子”换成“他的儿子”,效果怎么样?于是就让学生对比、理解、综合,从而感受小说明确小伙子是老人儿子后所带来的阅读冲击。
儿童小说教学,姓“语”,名“学”,字“思”,号“问”,这就是儿童小说教学的身家。让我们沿着蒋老师指导的方向,继续探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审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