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凭印,虎凭山,农民凭的责任田。长期以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就像鱼儿对水的依赖一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有土地,农民就可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农民视土地如生命,寸土不让。过去,农村人之间的主要矛盾大都反映在土地和庄基地的界畔上。往往为争执那几公分土地大打出手,闹得头破血流,结成几辈人的怨仇。
在旧社会,有钱人大量购置土地,土地就成了财产积累的固定形式。当时衡量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如何,这首先就要看所拥有的土地的数量。他们自然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购置土地上,不断积累财富。就如同今天富人大量囤积房产,炒得房价一路飙升。人民币不断贬值,储蓄利率下跌,因此,富人都把钱投资在房地产上。
穷人本来拥有土地就不多,遇到天灾人祸,只能变卖土地。当土地卖完了,无也可种的时侯,就沦为雇工,替富人打工。也有一些人是因赌博输掉了土地的,也有抽大烟卖光了土地的。
后来,国家对土地实行改造,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也有了一个新名词叫"社员"。在生产队里社员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实行工分制的按劳分配的原则。
由于当时国家刚从战争的重创中走出,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元气大伤,各种
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化肥需要依赖进口,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这种大集体化生产模式不适合我国当时的国情,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于是出现了消极怠工,敷衍塞责,人哄地,地哄人的恶性循环,人们长期遭受饥饿的危胁。这是我国在探索时期所走的弯路。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全面复苏,同时也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种地成本节节攀升。犁一亩地,种一亩地,当初不到10块钱,现在升到三十块。化肥由原来的每袋十来块钱升到了二百元左右,收割每亩六七十块。有人算过一笔细帐,扣除所有成本,每亩地净落百十块钱不到二百块钱。这其中还不算人工成本,而且还必须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一年的种地收入还不如一个人打工的收入。
农民种地还要受到自然环境的极大限制。雨水过多戓过少,都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的收成。霜灾,雹灾对农民来说是灭顶之灭。
现在农民土地感情越来越淡薄了,对种地也失去过去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农民眼中土地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既不情愿耕种,又不想失去。
我国耕地面积约2O亿亩,看起来数字可观,但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5亩。这在世界范围来说是非常低的。随着开发和建设用地,以及耕地的不断碱化,沙化,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缩小。我们又是一个人口大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天灾人祸谁也难以预料,如果再次遇到61年到63年那样的自然灾害,我们将何以应对。
有人可能要说了,只要有钱,我们可以从国外进口。价格比国内便宜。过去有句话说,粮食打不下,还有加拿大。
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却不能自给,需要依赖外国,这是不是一个讽刺?我们将处于被动位置。世界风云变幻,到那时说不定因为政治因素,我们拿着钱去求人家,人家也未必会卖给我们,人家处于主动地位,腰杆硬,有资本勒索我们。只有自己囤满仓禀,占主动地位,我们才硬得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最近几年,为了调动劳民的积极性,政府制定出一系列惠农政策,不但免征公粮和农业税,而且还给农民进行补贴,压缩建设性征用土地。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土地数量大,政府投资有限,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农民种粮的效益,这要有待于政府逐步解决。
在我国,农民问题,土地问题,粮食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需要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网友评论
务必准时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