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妈妈,其实只是对我来说不容易哈,我觉得对其他人来说,不一定。因为我的习惯是夜猫子型的。有的时候晚上干些什么事情的搞得很晚。自然早上要挣扎。实际上我在心理公益群,我是志愿者,有一个项目就是大家锻炼打卡。我觉得我锻炼也可以选择适应我的生活其他时间段。
我为什么会选择上午呢?选择早上,其实我是故意为难自己的。我有这样的想法我经常会这样,利用一个什么事情故意为难自己。我现在知道了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舒适区。我会试图去挑战我的舒适区,让我有一些新的突破。
但是真的很难,我不记得我坚持多久了晨练。我也在那个群里挣扎了三四天,因为毕竟一个大环境,还是决定开始。既然开始了,很希望坚持,但是坚持又不那么容易,因为跟我的作息差异很大。我发现群里有些人很睿智,他按照自己的作息,在自己适应的时间锻炼。有的人选择下午锻炼。我觉得也挺好的,我觉得这样的话这件事就比较容易坚持,当然各有各的好处。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什么呢?昨天我们谈到了一个词叫死亡。我还把死亡跟否认放在一起,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就是。我们之前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最大的确定是它的不确定,一直在变化。对吗?
我还说过实际上人的一生走过的都是有不同的选择。其中有两件事我们自己是没有办法选择的。第一是出生。第二是死亡。不管我们用什么宗教、用什么信仰、用什么哲学?只要稍微有一些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死亡是会发生的,也就是说,人生是有终点的旅程。
我想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怎么创始佛教的。跟他对死亡的是悟道有关,他抛弃了他的王位、他的家室儿女、他的王国成为了一个宗教的创始人。开始过像苦行僧一样的日子,当然我个人觉得他对宗教的创始比他前任还是有创新,有灵活度的。后面在一些阅读里头,我吃惊地发现释迦摩尼他的妻子、(大)儿子后面也加入了他的宗教信仰,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对吧。
我们先不谈这些,先看一下小区里特别漂亮:樱花开了,那个粉色多瓣的樱花开满枝头。还有我感觉特别特别漂亮的叫什么来着?紫色的,藤蔓的,叫什么来着?一下忘记他的名字了哦,叫紫藤。一开始我只发现过一棵,现在小区里我发现了第二棵,而且第二棵特别大,开得特别盛。好,春天真的是美啊,不仅颜色非常丰富,而且有各种的姿态,还香味等等等等。
我们接着来说死亡主题,我们怎么都是避不开的,对吗。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就是我们在遇到创伤事件的时候的反应,我感觉很像我们人采取的对死亡的态度的反应。在心理学里头,有研究当人遇到创伤事件以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否认,就是不承认现实,比如说这不是真的,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他只是做了远行,他还在那里等等之类,这样的时期。
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是有否认的。比如说我们有很多人信仰宗教,因为我们人类有很多很难接受死亡的方面。我们会认为我们还有来世,我们还会投胎。或者是说我们喝了孟婆汤,投胎的时候什么都不记得了,(否认)非常相似。其实我们发现我们创造的来世、我们创造的神就是我们自己的样子,就是我们生活的状态,我们很难想象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所有的想象看起来是新鲜的,其实是我们的一个综合,一个拼凑,一个升级版,都是有现实基础的,这是第一个时期否认期。
好,第二个时期,是我们遇到创伤事件的时候,叫做羔羊期(自怜期),我怎么这么可怜啊?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人会死啊?我是多么不愿意死亡啊。对人而言,我觉得死亡焦虑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有的人很明显,有的人不明显,但是它还是会有一些表现。
比如说我今天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因为我个人的死亡焦虑是非常强的。强到什么程度?强到说,我如果不抓紧时间做我想做的事情,我认为很难有时间做了,我觉得人生很短暂,一分一秒一下就过去了。你看,感觉我的心理年龄还临停留在30多岁,但是我的身体,用中国的叫法(虚岁)我已经50了。
我回想一下我的死亡焦虑最明显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初中。不记得了初一还是初二的暑假,看了一个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死掉了。我的很意外,你要知道,一个电影或电视剧的主人公死掉了。意味着这个片子要结束了,对吗,但是它(电视剧)没有结束,继续往下演。他有一个双胞胎哥哥还是弟弟的又出现了。然后成为电视剧的新的主角。
当时我心里翻涌,对死亡这个事情一下子受到了打击和惊吓。开始哀怨的存在在假期里,莫名的伤心,甚至会哭,这些我印象最深,后面慢慢的不知道怎么就好了,再到高中面临高考的时候又开始了。死亡这件事情经常从脑子里跳出来。我后来在反思,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初中看的电视剧是有诱因。高中是因为自己个人状态不好吗?是因为面对高考的压力吗?总而言之有这些原因在里。
我回到话题,死亡和我们面对它的态度,否认期,羔羊期。跟创伤应对的态度非常像。然后,第三个时期就是无奈,无可奈何的接受,接受(期)、承认事实。我们常见、温和地接受方法是养生。我们希望自己的身体好,希望自己的免疫力强,希望自己延年益寿。我们在各种祝福里都是讲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们寄予希望,甚至看历史时,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帝王,他的荣华富贵、权力是高度集中和膨胀的。他当然是最不希望死的那个人,我记得有一首歌里头是说“向苍天再借500年”,它实际上是不够的500年,我估计他如果真的活了500年,他还是想再借。这就是接受期。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无法改变。我们要面对现实了。这是一个没有回头路的旅程。我们要走下去的。到了这一步,我们的心理成熟度就变高了。如果我们把这三个时期看作是心理成熟度的一个过程,在否认期还只是在初期,必然要走完后面的过程的。回到这个死亡的主题,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在社会上不断的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或者在家庭里头追求自己的家庭价值。从表面上看是个人的事情,他追求他的价值,追求他被肯定、需要被满足、需要掌控感。但是如果跟死亡的话题连接,他希望他的人生非常的有意义。他希望这个人生是不虚度的是有价值的。这是我们做很多社会价值观认可的事情的原动力。
心理咨询有一个创始人,他叫弗洛伊德。心理学家很早就有了,但是心理咨询的起源是从奥地利的犹太人弗洛伊德开始的,那么他讲到“力比多”。这些词大家都可以听听而已,没有关系不需要深究。它里面有一个动力,他讲了好几个动力,其中有生本能、死本能。我们经常会去想追求一些刺激的事情。比如说开车很快呀,游乐场里头一些很快速、惊险的活动。他认为这是死本能,我们有种本能冲动走向死亡。比如探险、登山。一般人都会认为蛮危险,对生命有危险,会发生对生命有威胁的事情。
我刚才讲的是第一点,死亡的价值其实非常突出。对吗。在我们人生道路当中,它会促使我们做一些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还有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
第二个是我们和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受这个影响。在中国文化里头,我们很在意有没有子嗣,这个子嗣指的是男性。马上清明节要到了,我们都会去跟亲人扫墓什么的。在一些祭祀活动中,在中国传统里一定要有儿子,孙子在墓前磕头,说我不辜负祖先的希望,我做出了多少成绩。在这里面女性是不上前的,或者是没有什么资格去说这些话的。这是中国传统,当然现在不是这样。
这里面就有生育方面的要求。虽然有几千年了,但是还是会有影响,如果你生了儿子,你有本能的愉快。或者是生了女儿,你表面上很高兴,但是心里头还会有不舒服。有的人不是心里头表面上了,表面上就是这样的。这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会让在中国生存的女性有很大的压力在社会竞争、家庭关爱,会有明显感觉不公平,感觉缺失,感觉被歧视、被忽视的感觉。所以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是恰恰相反会激起她们更加努力、更加做自我追求、更加发展的好。
或者是会在思想的层面更早的觉醒的状态。
我记得以前有人问我说为什么咨询师大部分都是女的,为什么参加心理学习培训的大部分都是女的?我想恐怕是人类的普遍现象,跟我刚才说的有关,其实这不是中国独有的。人类发展历史上就有。西方看起来很民主,他们男女平等的历史也就是比我们早一点,但实际上男权社会的时间非常非常久了。
感觉讲远了,再回到死亡主题。我刚才讲了两点,第一点因为死亡焦虑会让我们在工作、生活、家庭有奉献精神、努力想获取的价值观和价值感,我们会做出很多的行为实现这一点。
第二个死亡焦虑会让我们对生育的性别是男孩还是女孩,或者是对自己的子孙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当然,这个(观念)在改变,社会慢慢在改变。以后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小,因为现在的生存状态也有很大的不一样,社会结构什么的。
死亡会影响经济,有很多借死亡命题来做的经济项目都非常的赚钱。养生的、延年益寿,送礼的礼品的基本上都是朝着借实现这个价值和目标的方向去走的。一些食品药品都打着可以长寿、防癌等等标签形成强大的产业体系,还有一些营养品、保健品,我们试问概念是可以炒作的,真的很有用吗?
在山区里远离城市现代文明的地方,有些人什么保健品也没有吃过,活100多岁的现象很多。在这里说一个大家听起来特别残酷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我非常感慨地说,我不到40岁,30多岁开始有白头发了,而我妈妈60岁以后也没有几根白头发。大家都对我的这个说法不屑。这有什么呀?因为社会不一样了,竞争压力不一样了等等。我们都很崇尚荣华富贵的生活。有的时候社会评价体系是你有钱有权或者物质生活特别优越,肯定是会受到大多数人的羡慕。这样讲比较柔和一点。但实际上刚才那句话虽然很尖锐,意思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我们在追求这些东西的时候,体力精力都是在消耗。以前的人是没有这么大的工作量、压力,加班、考试、评比等等,没有这么大的量,所以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消耗。我刚刚讲像山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长寿老人?你想想看他们生活多么平静。他们的社会竞争、物质追求是多么得简单。我想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状态的简单化是很重要的原因,
我突然想起来日本有个非常流行的生活方式,后来英国也有人提出来断舍离,简化自己的生活和物质方面的需求。当然做起来也很难,因为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周边有这么多的物资的便利性。我们发现想做一件事情,或者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我们买的东西、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人的本能。
好了,今天就讨论这几点。第一个讲(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有三个时期,一个否认期,一个羔羊期(自怜期),一个是叫接受期。死亡对我们的生活状态、现实表现,我也讲了三个方面。当然会有很多方面啊,一个是让我们追求社会价值、家庭价值、满足个人价值感有很大的动力。第二会影响风俗、生活、民俗。对男女的重视程度不同。第三对经济某些产业有很大的推动,会很赚钱啊。所以。特别有意思,如果非常懂心理学,做经济、商业、营销。特别容易进行推销,或者是营销成功。我想起来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是一个心理流派的创始人,他在违反了咨询伦理,和来访者相爱了,并且他允许自己这样做,发生了婚外情。因此炒得沸沸扬扬的。他被咨询界给开除了。取消了他的营业执照,他转行做销售了。他后来跟相爱的来访者结婚,后面的转行做销售成了美国的富翁。因为他是心理学大家,做销售,如果一旦你很了解人,利用这个和钱挂钩,恐怕......。我们看到的很多传销什么那些营销理念里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人的弱点的。当然这样说,把商业说得太那个,其实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好,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谢谢大家的聆听,大家辛苦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