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向灭亡的“比特币前身”

走向灭亡的“比特币前身”

作者: 比特吴社区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11:14 被阅读4次

    提起第一个数字货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比特币。其实比特币只是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有人发明了“数字货币”。

    当时这种超前的概念,让硅谷的技术大咖嫉妒,比特盖茨、荷兰银行、花旗银行等更是发出合作邀请,但最终这个数字货币却意外地走向了灭亡,为后来的比特币空出了位置。

    David Chaum出生于美国的中产家庭,28岁就拿到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学位,他是才华横溢的数学家,也是一个凡事特别有主见的人。1980年,他环游完世界后,选择留在阿姆斯特丹当一个密码学研究所的负责人。

    1983年,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一次提到“数字货币”这个概念。在文中他描述到数字货币支付与信用卡支付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匿名,用户从银行接收到数字货币,但往后花这些币的时候的状态是匿名的,也就是说,银行只知道是谁兑换了多少钱,但不知道这些钱的用途。

    在那个年代,“区块链”还没有出现,那么他是如何做出一个不需要区块链的加密货币的呢?

    David用密码学技术创建了一个“盲签名”的新技术,以实现电子支付网络的匿名要求。盲签名”是什么?这里用一个投选票的例子解释:

    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通过邮寄选票的方式投票选举,在这种情况下,选举当局必须确认是有权利的人投了票,而且只投了一次。与此同时,当局不应该知道这个人把票投给了谁。

    (墨西哥的一张邮寄投票卡)

    第一步,选民填好投票卡,把它放进装有复写纸的信封里,密封好,在信封写上有寄回的地址,邮寄出去。

    第二步,选举当局收到信封后,不拆信,在选民的名册里核对这个人有没有投票的权力,确认后,选举当局就在信封上签名说明这一点,与此同时,他的签名便透过复写纸签到信封里面的投票卡上。然后当局按照信封的地址把这封信原封不动地寄回去。

    第三步,选民收到信封,拿出带有标记的投票卡,写上投票的信息,再换一个没有个人信息的信封寄出去。

    最后,在投票卡中只看得到选举当局的签名和选票内容,但不知道是谁投的。

    这样一来,信封是“盲的”,而“签名”就是由信封上写的。这也是“盲签名”的意义所在:“签名者不知道他所签署消息的具体内容,而签名的消息不可追踪。

    而在David建立的数字货币当中,用银行代替了选举当局,用金钱代替投票卡。用户从银行购买数字货币,银行确认。然后把钱换算成对应数量的数字货币,放入上面讲的“信封”中。接着,用户就能在生活中使用这些数字货币。而银行在这个过程中,从它的签名中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数字货币,但不知道谁在使用它。这就使得数字货币具有匿名性。

    David发明了“盲签名”后,就想到,为何不用它申请专利赚钱呢?于是他在1989年成立公司,并发明数字货币DigiCash,与传统信用卡不同,DigiCash的目标是让互联网支付商品和服务变得安全又方便。

    这个概念在当时十分超前,DigiCash至少需要等上十年能发挥作用。它的应用完全依赖于电子商务,而网上交易市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出现。所以,当时DigiCash的日子并不好过。《福布斯》的一篇文章曾说:

    “一个对未来有用而不是对现在有用的东西终究只是天方夜谭,根本不会有人想用它。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发展,但事实证明,万事达卡和Visa卡才是客户的首选。”

    这个时期的DigiCash,几乎跟其他新兴技术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它们无法为用户解决实质性的问题。DigiCash的优点是匿名,但顾客只是想方便地在网上购物,况且他们也已经习惯用信用卡了。

    David的不幸不仅仅因为 “新发明”来得太早,还跟他的性格有关。荷兰杂志曾发文表示: David是一个优秀的密码学家,但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密码学家都是偏执狂。他的公司更像是一家精神病院,而不是科技公司。

    当时,荷兰国际银行跟David谈了几个月的协议,结果在双方共同签署合同的当天,David拒绝签字。在1996年之前一直担任DigiCash的首席财务官的雷蒙德表示:

    “他太多疑了,总是觉得不对劲。荷兰国际银行有八个人,他们的 CEO都来了,David就是不想签约。”

    比尔盖茨曾经希望将DigiCash整合到每一个安装Windows 95的系统中,并开出了1亿美元的天价,但David觉得钱太少了,后面他又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当时最好的浏览器Netscape运营商的签约协议。

    比尔盖茨(右)是DigiCash的粉丝

    David这种傲慢、不切实际的作风引起了公司的不满,领导层纷纷要求他辞去CEO一职。他慌了,只好把位子暂时让给了其中一位经理人。不久之后,领导层又开始起内讧,无数想做实事的员工失望地离开了公司。

    公司内部情况一团糟,很多投资机构仍然觉得他们的产品很有吸引力。然而,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并没有出现大量客户转向使用DigiCash的情况。信用卡虽然不是最安全的,但也没人证明这种数字货币真的就更安全。直到1999年,DigiCash宣告破产。

    一方面,我们能看出DigiCash的失败是由于David的话语权太重,而且他偏执、顽固、错误的判断让DigiCash被埋葬,永远失去了“成为比特币”的机会。

    另一方面,DigiCash的失败也暴露了未来项目要根除的弱点:David是专利和版权的爱好者,但这种方式并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这也是大量比特币爱好者和密码朋克不喜欢区块链专利的原因。

    八年后的比特币“以史为镜”,选择了代码开源,一来将这项技术免费提供给了全世界,二来这种去中心化组织也规避掉中心化公司的种种弊端。虽说大量山寨币的出现让市场竞争变得激烈,但它们也让更多人对这项技术产生兴趣,让更多人了解到比特币,这种舍小而取大的方式正是中本聪的智慧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向灭亡的“比特币前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iw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