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复习陈海贤老师的发展心理学课程,应该思维。应该思维的本质,就是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是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我们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老师把应该思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去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成绩;
工作了,我们应该进更好的公司,赚更多的钱;当这些愿望没有达成的时候,如果我们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的情绪,就会产生应该思维。
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愿望和应该思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是愿望的主人,我们支配着我们的愿望。
可是当我们陷入应该思维的时候,应该思维好像变成了支配我们的主人,我们只能服从于应该思维背后的规则,这样我们就失去了我们的自主性。
另一种,是对我们自己的应该思维。它是指用别人的标准来代替自发行动的思维方式。它阻碍了真实情感的表达,让我们的行为变成一种模仿,又会固化我们的思维,造成思维上的非黑即白。当按照外在世界的标准设定人生目标时,很容易就变成应该思维牢笼中的囚徒,不再能看见世界的灰度,也不再拥有思维的弹性。(以上内容出自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
读完应该思维想起自己以往的经历,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外部环境的人和事,有时会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当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愿望时,也会迸发出文中所讲的那些情绪愤怒,沮丧,怨恨。学应该思维,我最大的收获是要先学着去接受。当因为一件事情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就去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应该思维在作怪了?内部和外部都起了什么作用。还让我想起了三个字“看情况”,没有绝对应该的事情。要让自己灵活起来,接受那些没有让你达成愿望的人或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