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人问:“为什么北京房价那么高?”有两种答案。第一个
回答:都是炒房团搞的!第二个回答:北京的土地供应稀缺,而高购买力人群又过度集中,所以推高了价格。
再比如,有人问:“怎么增加团队的认同感?”第一个回答:领导要经常开会强调!第二个回答:人的认同感来自全力以赴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其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共同参与的仪式感都很重要。
这些回答里,你有没有发现第二个回答似乎比第一个回答更有深度?如果把第二个回答称为有深度的回答,那么第一个回答就可以称为简单的回答。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呢?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差别:
1.从形式上看,简单的回答往往是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本身做出回答;而深度回答却是在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
2.从回答的思考方式看,简单的答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与经验做出回答;而有深度的答案往往依托于有实验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
3.从答案的效果上看,简单的答案往往只能用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有深度的答案能够更普遍地解决类似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所以,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看完这段分析,我才觉察到:
1、过去我从没思考过自己回答问题的思考模式。现在明白我习惯根据感觉和经验做回答,很少去分析现象背后的规律。
2、在开始一项工作时我最经常思考的是该怎么做,却很少花时间去深度思考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工作。
如果认知深度满分是10分,我给我的认知深度评1分。因为当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时而贸然开始做,那么,做对是运气,做不对是常态。
处于这样的认知洼地里,怎么会有成就感呢?
那么,“人不能深度思考的原因是什么”?
1、遇到问题习惯性归咎于外部或者向外寻找答案。而很少反思和检视自己在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模式。
个人学习障碍和《第五项修炼》提到组织学习的障碍性质很相似:
组织障碍2“对手在外部”:当发生问题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倾向去责怪我们身边的人或事,市场部怪生产部,生产部怪设计部,设计部怪市场部干扰设计。当问题归咎于外部时,几乎无法从“内部”找到关键的杠杆作用点来有效解决系统性问题。组织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对应解决方法:反思自己,通过每天反思从自身找到杠杆解。
2、我们以为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实际上只有当我们能清晰地将知识讲给别人听时,理解才开始建立。
对应解决方法:以教为学。
3、哪怕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如果缺少刻意练习,就无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对应解决方法:刻意练习。
明白了以上,未来在行动中可以:
1-每日反思,在反思中反复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
2-以教为学,将知识形成卡片或者说给别人听,在他人的反馈中发现自己观点的bug,修正,再输出。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在说什么。
3-刻意练习,提升元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