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学习分享

《论语》学习分享

作者: 谢然布 | 来源:发表于2021-10-21 23:28 被阅读0次

    为政第二的5.6.7.8.章节都是孔子的不同弟子来问孝,但孔子的回答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弟子得到不同的答案。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谥号。

    无违: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御:驾车,赶车。

    【今译】

    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后来,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要依依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无违"的意思,是合理地顺从,而不是盲目顺从。不能够不顺,却不能完全顺从,以合理为度。存心不顺从,当然是不孝。存心样样顺从,也经常陷父母于不义,也是不孝。无违主要在不当面顶撞,也不能阳奉阴违。说話和缓。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子女要做到只有疾病时,才会引起父母的担忧(父母只会为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就是孝子了)”。

    父母若处处为子女担忧,这就是子女的不孝,许多方面都让父母放心不下。若是言行端正,用不着父母操心。只有偶尔生病时,才使父母担心,实在已经是孝子了。在这里,孔子强调孝顺的子女应当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同时,做子女的也应多关心父母的健康,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珍重自身就是孝,别再让父母为你操心

    【据史载,孟武伯是孟懿子的长子,为人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等诸多切身之疾。孔子在此处的回答,意即为人子者若有诸多不义的行为,就是最大的不孝。他这是借孟武伯问孝之机,婉转地向他提出批评和教育。另外,还有人认为,孔子这里强调的是做子女的若是孝顺父母,就应多关心父母的健康。这种解释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通过对孟武伯的身份以及行事风格的了解,就会发现这种解释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

    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如果对父母不恭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解读】

    老有所养不算孝,孝养并不是给钱了事

    现代人对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尽孝了。但在孔子看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养些犬马没有区别。若是真心孝事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有两种解释,

    一说孝子侍奉父母,以做到和颜悦色为难;

    一说难在承望、理解父母的脸色。今从前解。

    弟子:年轻的子弟。

    食:食物。

    先生:与“弟子”相对,指长辈。馔:吃喝。

    曾:副词,竟然的意思。

    【今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再加上日常事务烦扰,有时心情会很坏。这个时候,见到父母,态度不一定会好,脸色也不一定好看。当然,这并不是内心不孝。但话又说回来,即便你孝心再大,父母整天看着你烦躁不安的神情,看着你喜怒无常的脸色,恐怕也难以感受到你的孝心,心中自然也高兴不起来。

    孔子认为,若是真心孝顺父母,不仅应对父母心存敬爱,态度恭敬和脸色的和悦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对于性格急躁、反复多变的人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tc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