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用针之类,在于调气。”说明当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而反应出病理现像时,应根据病症的需要,选用不同形式的针,在人体腧穴或皮肤表面,刺入皮内或肌肉、或筋骨间的经络通行之处,给予适合病情的针法,使患者产生痠、麻、困、沉、胀、热、凉等感觉,或在局部放血排脓,达到气血调和,经络通畅,补虚泻实,祛邪扶正,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扶正补虚:
凡属脾肾阳虚引起的久泻、脱肛、阳萎、遗尿、神衰乏力或气血不足引起的麻痹、痿软等病症,取一定的穴位用补法,有扶正补虚、益气培元的作用。
《二》祛邪泻实:
凡属脏腑实热引起的腹满、便秘、尿闭、尿赤或感受外邪引起的烦躁、神昏和疼痛、痉挛等病症,取一定的穴位用泻法,有祛邪泻实、清热导滞的作用。
《三》调和阴阳:
凡属气血失调引起的胸满、胸肋、气郁不舒、眩晕、失眠或阴阳偏盛偏衰引起的功能失调性病症,取一定的穴位用平补平泻法,有调和阴阳、输通气血,调整机体平衡的作用。
《四》疏通经络:
凡属经络阻塞引起的麻木、痠痛、肿胀等症,针刺一定的穴位,有疏通经络、通调气血的作用。
《五》清热解毒:
凡属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引起的发热无汗,咽喉肿痛和急性腹痛、吐泻等症,取一定穴位用点刺法放血,有清热除烦、泻火解毒的作用。
《六》镇痉止痛:
凡人内夹实热或受外邪引起的惊风、痉挛、剧烈疼痛等症,取一定穴位用泻法,有清热熄火、镇痉止痛作用。
《七》消坚散结:
腱鞘囊肿,用三棱针在囊肿顶端点刺,将胶状粘液挤净;瘰疬用火针;瘿气在局部用围刺法留针;有消坚散结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