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历史
【读史明智008】为啥中国第一位班长屁股还没坐热就让人轰下去了?

【读史明智008】为啥中国第一位班长屁股还没坐热就让人轰下去了?

作者: 70ef1cf5ab72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11:09 被阅读74次

    谢邀

      这个题目感觉有点难为人。其实如果单就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国家机器强制执行。所以,我想就这个话题,展开了聊聊秦朝那些事儿,有哪些可以给咱们后人有些有用的借鉴。详见后文。不喜勿喷。

      众所周知,秦朝崛起于秦孝公(也就是嬴渠梁,和商鞅合作变法的那位秦国国君,活活累死在君位上),壮大在秦昭襄王,并且在秦王嬴政时候达到了历史巅峰。由此灭六国,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实行郡县制等。件件放在现在都是震古烁今的大事件。大家在振奋之余,也不免对于秦朝为何在统一中国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二世而亡感到困惑。不是说好了要一世,二世,三世直到万世吗?怎么帝国的小船刚刚起航,就阴沟里翻船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迅速强大,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迅疾曝亡?

    秦朝的疆域

    下面我个人就从两个方面来简单阐述下观点:秦朝为啥会迅疾崛起,又为啥会旋即灭亡。

    众所周知,秦代的生产力极不发达,全国大部分民众几乎都是目不识丁,我们建国后推行全民教育都花了一两代人的时间,秦朝为什么会那么快?

    一、帝国征程,从崛起到覆灭

    早期的秦朝:一穷二白靠实力打拼出来国土

      秦朝从立国时间比较晚,而且四周都是戎狄,也就是所谓的蛮族,不是华夏文明,并且当时周天子也仅仅给了名分,没有给实际的地盘(相当于开了一个空头支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造就了秦朝热血好战不事农耕的民族秉性。可以说,秦朝的国土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的真刀实枪的打拼从蛮族手里面夺取过来的。这个过程持续了大概好几百年

      秦部族自西周以降,不过是因为周王室养马有功而被封于西陲蛮荒的小族,当中原文明陶醉在周礼与风雅中时,远离富庶与安宁的秦人正在戎狄蛮族的包围下在夹缝中顽强地求生,几百年的刀尖舔血非但没有被蛮族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小小的秦部族反而征服了无数戎狄而立足于中原之外,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军勤王有功方被封为一方诸侯。至于春秋,秦穆公虽称霸一时,然而却始终游离于先进之外,及至献公殁,秦国既没有楚国广阔的领土,也没有魏国强悍的军力与霸者的名号,更没有齐国富庶的商业与繁荣的文化,甚至仍被士子视为不服教化、愚昧无知的蛮夷之邦,中原皆耻于与秦为伍。

    中期的秦朝:穷则思变一柱擎天变华夏

    秦献公为了夺回为魏国夺走的河西领土,率领疲敝军队和魏武卒开展了多次拼血大战,每次都是打的两败俱伤苦不堪言。最后打的甚至无粮可征无兵可调,整个国家都处于亡国的危险当中。还是后继国君秦孝公当机立断率领军队赶紧撤出战场,和魏国罢战修合,为国家赢得了一点点的喘息时间。

      秦孝公经过深刻反思知道秦朝的弊病所在,连年混战已经把整个国家打空了打没了,痛定思痛决定锐意改革政治,但是这个时候还是缺少得力的助手,因此才有了后面那篇有名的《招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一腔富国强民宏愿,一片招贤纳才热心 表现的淋漓尽致!

    商鞅看到后来到秦国,君臣二人三天三夜畅谈国家大事,才有了后面对秦国改头换面重新再造的商鞅变法。这里就不罗嗦了。

      从此秦国一发不可收拾,历经多个国君的励精图治,到嬴政这一代,已经是达到了整个战国时代的国家实力最高峰,统一天下也就变得水到渠成。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末期秦朝:穷兵黩武荒淫无道毁霸业

      从中国这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从治到乱的规律来看,得天下和治天下总不是一套标准。如果一直按照一个姿势来治理天下,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1、秦朝统一之后国家要求休养生息

      秦朝统一是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的,连年争战对于国家基础建设不利,统一全国之后应该顺应时势休养生息恢复生产。而不是继续穷兵黩武开疆拓土。也可能是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就没有形成和平时代该有的法律制度,一切的制度都是为了战争特意打造的,最终导致了统治者不去发动战争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要....这也是第一个统一王朝的悲剧。在我看来,先吃螃蟹的人总要为后吃螃蟹的人做做示范,忍受被夹被咬的痛楚。秦到汉,就是这么个明显的场景。

    秦国兵马俑

    2、统治者的好大喜功

    历来统治者都讲究个国为私用,不断的动用国家力量满足个人的私欲。但是像秦始皇和二世这对父子那么能折腾的,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估计也就后面的隋炀帝有一拼)。你看看统一后这十几年做了啥事?

    修万里长城;

    修建阿房宫;

    修建贯穿全国的驿道(国家高速公路);

    同时发兵北却匈奴南征百越;

    到处修建离宫别苑几百处;

    在位十几年出行5次,每次都是全国游,劳民伤财(是否能真正震慑六国国人暂且不论);

    .....

    每一件放在老百姓这里都是一个天大的负担,何况多件事情在十几年间同时并行?老百姓不反抗才怪!

    so,最终秦朝的结局我们看到了:二世而亡,短短10几年的happy时光。惜哉,这么彪炳千古的统一大帝国眼见他起楼阁,眼见他楼塌了~

    二、点评下秦朝这位华夏文明首位班长

    自周立国以来,数百年的战国群雄血腥争斗战火纷飞到了秦朝这里终于得以暂时告一段落。秦朝作为华夏文明的首位班长,用武力压服班里所有的同学,最终登上班长宝座。那么他做班长这段时间有哪些做的好或者不好的地方?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后人借鉴的地方呢?

    1、顺势而为则兴,逆势而动则亡

    上面也讲过了秦朝早期每次的抉择其实都是顺应时势的做法,秦朝的崛起是应了时势的要求,它的统一全国也是应了全国人民呼吁和平,要求统一的人心所望有很大关系。因此由它来统领华夏文明众望所归。但是统一也恰恰成了秦朝兴亡的分水岭。后期的逆势而动,短短十几年就把那么一个庞大帝国拖到死。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所以啊,我们现在的人做事,一定要顺应时势顺势而动,个人的荣辱成败一定要跟上社会大环境的节奏,跟不上或者反着来,不好意思了您嘞,活该您倒霉!

    2、创新精神不可磨灭

    秦朝没有像其他六家同学那么自甘平庸,小打小闹创新后自甘沉沦,而是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勇于创新,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讲那叫:与时俱进,代表社会生产力最高水平。

      您看,商鞅变法,远交近攻,创郡县制废封建制,书同文,车同轨,修建国家驿道,开凿众多水利工程,修建长城等等,每一件事都是前无古人的首创之举。秦朝的创新精神绝对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学习。

    不创新,毋宁死!

    3、人才到哪个时候都是最宝贵的资产财富

    人才这种资源到啥时候都是最宝贵的资产财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储备的竞争。秦朝自己本身不怎么出人才,但是它善于用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秦朝能统一天下和他的用人分不开,像百里奚、商鞅、吕不韦、李斯等等。

      并且把引进人才当做兴国的首要任务。它的每次振兴,也都是伴随着新人才的引进来不断推动进行的。同样与之相对应的,到了秦朝统一之后,对于人才的引用就没有了那种紧迫感,引进的人才也远不如没有统一之前那么多。这个我们去读读史料就能看出来,前后对比很明显。也可能秦始皇觉得我都统一了,还要人才干啥呢?恰恰是对人才的不重视,导致人才凋零,最终老百姓爆发起义法抗暴政的时候,秦朝都没有多少有用人才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对人才的重视,不论啥时候,都应该是领导者最最重视的一件事,一定要放在首位!

    秦朝编钟

    三、写在最后

      秦汉时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时期。这个时期华夏文明才真正进入大一统的时代,各种思想碰撞也是空前激烈,不论是文化经济政治军事都史无前例的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毫不客气的说,我华夏文明后面2000年左右的民族精神,也是从这个时期奠定并延续发展至今的。研究透了秦汉时期,也就研究透了华夏文明的起源,起到了提纲挈领纵观全局的作用。

      我是方胜山,喜欢读史明智,喜欢通过历史中挖掘对现人有益的启示。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华夏几千年深厚历史沉淀下的思维智慧。我在悟空问答,等着和你沟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明智008】为啥中国第一位班长屁股还没坐热就让人轰下去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it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