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赵世家中,有对“赵氏孤儿”的记载。大意为:上大夫赵盾去世后,屠岸贾想诛杀赵氏,于是和其他将军说:“赵盾杀了晋灵公,应该诛灭赵家”。韩厥说,赵盾当时在国外,无罪,不应诛杀。屠岸贾不听。韩厥于是转告赵朔,赵朔不肯逃跑,说:“你不能让赵家绝嗣,我死而无憾”。韩厥答应了。屠岸贾没有向晋景公请命,擅自带诸将诛灭了赵氏一族。
赵朔妻子是晋景公的姑姑,有遗腹子,藏到了宫中。屠岸贾搜索宫殿没找到婴儿。赵朔有个朋友叫程婴,和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商量,屠岸贾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两人于是买了个婴儿,一起藏在山中。然后程婴假装举报公孙杵臼,屠岸贾杀了公孙和婴儿。
程婴带着赵氏孤儿又藏到山中。十五年后,晋景公生病了,算卦的说是有忠良之后不顺作怪。韩厥说,赵氏孤儿仍在,名赵武。于是晋景公、韩厥与程婴、赵武进攻屠岸贾,灭其族。赵武成人后,程婴自杀,以报赵家和公孙杵臼。
陈凯歌导演的老电影《赵氏孤儿》,对《史记》的记载进行了艺术加工,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举例如下:
《赵世家》中赵盾已过世,电影中赵盾被屠岸贾伏击所杀
《赵世家》中当朝国君没死,甚至《晋世家》中提到,是景公诛灭了赵氏,完全没提到屠岸贾,两卷相同的是,在韩厥的劝说下,景公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地。电影中屠岸贾阴谋杀死了国君。
《赵世家》中赵朔的夫人、赵氏孤儿的母亲,是景公的姑姑,没有交代生死。电影中是国君的姐姐,自杀而亡。
《赵世家》中韩厥没有交代身份,电影中,韩厥是屠岸贾的手下,脸上被屠岸贾砍了一刀,一心要找屠岸贾报仇。
《赵世家》中程婴是赵朔的朋友;电影中是庄姬的医生;
《赵世家》中公孙杵臼是赵朔的门客,电影中是中大夫;
电影还有几个情节,实际取自《晋世家》中的灵公,也安插在了景公和屠岸贾身上:
弹石取乐
电影里,站在墙头弹石头打赵朔取乐的荒唐皇帝,实则是晋灵公的爱好。
诛杀赵盾
电影中诛杀赵盾的大戏,是屠岸贾精心策划。《晋世家》中晋灵公也伏击过赵盾,只是没有成功,结果灵公被赵盾弟弟赵穿所杀。
狗咬赵盾
《晋世家》中,猛犬为灵公所养。电影中,则是屠岸贾精心调教的一条西域猛犬,专咬穿红衣人,满朝文武,只有上大夫赵盾一人穿红衣,于是才咬了赵盾。
汉代砖画:狗咬赵盾
这些还只是细节上的区别,真正的艺术加工是下面这些:
惟其仁慈,所以忠义
赵氏孤儿故事,最令人震撼的,乃是程婴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救出100个婴儿和赵氏孤儿了。不过,虎毒不食子,对自己儿子没有一点感情的人,大概再英勇,也难免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所以电影里面,程婴是一个恋家的人、爱子的人,不是大英雄,而是小人物,一个医生而已,一个自私自利、胆小怕事的医生。
这样的人,牺牲自己的儿子,才更让人动容,才更显其忠义。
斗智斗勇,人算天算
作为一部现代电影,如果里面没有斗智斗勇的桥段,没有小聪明、大聪明,那是——评不上高分的。
程婴献出儿子这段,便是斗智。
官兵上门搜索,他老婆交出了赵氏孤儿。结果全城婴儿都被收走了,剩下的唯一的婴儿——程婴的儿子,就变成了可疑对象。程婴骗公孙杵臼送自己儿子出城,结果并不知到他们没出去城。
程婴则为了救100个孩子,供出了公孙杵臼的家,结果到了公孙家,自己的儿子被杀,可谓人算不如天算。
而公孙杵臼却智高一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知道赵氏孤儿必活,可谓大智高人。
如此大恨,必欲诛心
如果像史记记叙的那样,等着十五年后,国君发善心,恢复赵氏封爵,诛灭屠岸贾,那真是一点意思没有。
赵氏孤儿必须轰轰烈烈的逆袭,必须按计划一步步复仇,才能大块人心。
不仅如此,程婴在电影里,还做了个大胆的安排。携赵氏孤儿投入屠岸贾门下,让赵武认屠岸贾为干爹。
屠岸贾无子,非常疼爱赵武。最后发现养子是仇人的儿子,被爱子所杀,可谓杀人诛心。
以命还命,杀身成仁
如果程婴是个如此小气的人,如此狠毒的人,那未免境界太低。如果赵氏孤儿如此杀死养父,也未免有点以怨报德。
所以,屠岸贾在知道了赵武的身份后,依然在战场上救他,大恶之人也发了爱心,境界就不一样了。
而赵氏孤儿也报了这个人情,在程婴被韩厥暗箭射伤后,赵武用程婴家传的一颗丸药救了屠岸贾。以命还命,了了养父之恩和救命之恩。
而全族的血海深仇,赵武还是要报。特别是以程婴妻儿的名义,明知打不过屠岸贾还要去拼命。
最后,程婴为赵孤挡了一剑,赵武一箭穿心杀了屠岸贾。
程婴可以为自己的狠毒赎罪,可以去地下与妻儿团聚,杀身成仁。
赵武也为养父、为全族报了血海深仇。
至于屠岸贾,获得了应有的报应,含笑而亡。
期待陈大导演的新作《妖猫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