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了一种现象,通常人们在拒绝一个较大的请求后,我们紧随其后提出一个较小的请求,他们更有可能答应。
只要第一次提出的要求不是极端到令人难以置信,紧随其后一个较小的请求策略(被社会心理学家称为“拒绝后折中”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
这个法则也类似于商品,商场销售使劲介绍高价格商品,她命中你不会买最贵的,而后的重点引导你在中等价格商品和低价商品两者间选择中等价价格产品。
这样至少可以阻止你去同行店里。
在初次请求或被拒绝后,我们经常先退却,再想一个替代请求,改天再提出。如果这样做,我们错过了最有说服力的时机。
很多人都会被拒后让步,我也是。也可能是这个折中效应,也可能抹不开面儿讲人情。总之佩服被拒后依然不让步的人。
我们自认为,这些请求是替代之前被拒绝的请求的,而被请求的人更有可能认为,它们是分开的、不同的请求。
比如路人拒绝做长期志愿者这个较大请求后,如果几天后再请求他们带孩子们去动物园,就不太可能成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