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每日一书第9期: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每日一书第9期: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作者: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 来源:发表于2017-12-29 11:36 被阅读90次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钱钟书    《围城》

    《围城》

    作者:钱钟书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1980

    图书馆索书号:I246.5/Q00

    《围城》封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简介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其父是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在父亲的影响和督导下,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其后就读于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钱钟书个人独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媒体评论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杨绛

    《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

    ——夏志清

    经典语句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编者感言

    我一直记得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告诉过我的一句话:“多去阅读,书之所以是书,就有它存在的价值。”有时候心太浮躁真的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初中的时候初读《围城》,那时候很多地方看不懂,像是任务一样机械的去读,但还是按照父亲要求写了读后感。时隔多年,再去读这本书,才发觉这里面的故事,看的我想穿过纸张抓着钱老的手直点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时期对一首诗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小时候看《围城》并没有现在的感悟。人生最大最高的城,不是婚姻之城,也不是事业之城,而是自我之城。努力活成别人所期待的样子是最难逾越的,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往往最痛苦也最无效,人人都可能是方鸿渐、孙柔嘉、苏文纨,读完让人欲罢不能,想把人性、人情世故想个通透但深知钱老先生的高度,难有人企及。 ​围城内外,活出自己就好。

    文字编辑:青年记者站——赵亚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书第9期: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di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