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
今早我将带领大家共读《六项精进》的最后一章~
众所周知,稻盛和夫先生不仅是两家世界500强的创始人,还创立了“盛和塾”。这一章主要讲述了日本一位企业家在盛和塾的学习心得及塾长点评…
其中一段分享我觉得很有意思:“入塾后,我把“员工的幸福”作为经营目的,坚定了信念。为了实现经营理念,经营者和员工必须结成伙伴关系”
我的问题是:
大家对这段话是如何理解的呢?欢迎大家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邀请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玫瑰][玫瑰][玫瑰]
文英:
其实人只有在被关爱,感觉到幸福的时候,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大家都知道有一批人叫做工匠,有一种精神叫做工匠精神,但是如果这些人感觉不到幸福,他们不可能有工匠精神。
人在被逼迫被压迫的情况之下,发挥不了最大的潜能,最大的可能是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或者是处于一种极度疲惫的状态。
Vivian:
拿一件日常的小事举个例子吧,面对迟到的员工或伙伴,大家会如何看待并处理呢?
文英:
处于这种状态,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很累,但是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很难出成效。越是急迫就越难以达成目标。
文英:
@Vivian所谓的按时上下班,对知识工人其实并不管用,对流水线的员工是应该这样管理的。
按时上下班,对每个人都不难,但是公司要的并不是你按时上下班,要的是你创造的价值。
如果你天天按时上下班,却没有创造任何价值,自己感受不到价值感,公司也会觉得你没有任何价值。这是很悲催的事情。
文英:
@Vivian我只需要被尊重就好了[捂脸]。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
Vivian:
@班委-文英您对幸福感的感触除了“被尊重”其他方面还可以再多说说嘛?除了被尊重你需要获得怎样的幸福感才愿意激发自己的潜能去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呢?[玫瑰][玫瑰][玫瑰]感谢您开放的分享
文英:
就我个人来讲,其实我在职业生涯当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变动,过去的每一次都会给我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力和伤害,基本可以总结一下,是去的时候很开心,中间感觉到的是愤慨,走的时候很疲惫。
这不全是公司的问题,更多的是我自己的问题,个性太强,且过于偏激。
可以说做了很多工作,工作绩效比大多数人都好,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就想在后面踩我一脚。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其实也就是加入汇华以后,因为能够感觉到自己被接纳了,体会到了工作当中的幸福感,所以更愿意为这份工作付出自己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接纳自己和接纳别人。心里面没有那么多愤慨,没有那么多不平。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helen-汇华企业教练:
@班委-文英接纳自己,接纳别人,在接纳的氛围里感受到能量,实现自动自发[强][强][强]
文英:
上一次我不知道听哪个人说过,汇华是疗养院,是心理疗养,突然觉得无比认同[捂脸]
不知道是不是教授说的
Vivian:
[玫瑰][玫瑰][玫瑰]非常感谢曾老师开放得分享,从原来的愤慨、疲惫到感受被接纳、被疗愈、被激发的过程@班委-文英
文英:
是的,所以人成长有一个过程^^,我现在有时候还是会有点偏激,但是比过去已经好太多了
TommyZhang:
刚刚看到有伙伴谈及让企业活着与员工幸福感的问题,个人认为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员工如果能够在问题中被理解、在变革中被接纳、在获利时被感激,他们的幸福感自然被建立起来,但这里挑战的其实是企业文化,一种利他文化的落地
文英:
相反,在公司中能够感受到幸福感的员工,更会为公司的基业长青竭尽全力,谁也不会舍得把自己到手的幸福给舍弃了。
如果公司让员工感受不到幸福,员工就会在外部寻找幸福,因为追求幸福是本能。
这样反而不能聚焦在目标上,实现不了公司的目标。
所以目标和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实现目标的过程本身就很激励人心,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觉被认可被接纳,这个就是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