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有关教育目的和兴趣的讨论中,已经讨论了有关教育价值的问题。从教育的目的讲教育的价值在于成长,成长的标志在于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从社会层面讲,是为了社会更好的发展。兴趣专题中提到,教育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为人的发展创造刺激点。本章再次讨论教育价值可以提供一个机会,一方面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顾,另一方面考察一下有关课程的讨论,把目的和兴趣互相联系起来。
一、实现或欣赏的性质
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我们亲身参与的,不是通过有代表性的媒介物的介入而获得的,这种经验是直接经验;另一种是通过媒介如语言等获得的经验,是间接经验。个人直接经验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没有代表不在目前的、遥远的媒介物的介入,我们的经验几乎将停留在野蛮人的经验的水平上。
学校教育要使直接经验能够迅速地、有效地和用符号表达的教材联系起来。学校教育在教学能通过符号的媒介完全地传达事物和观念以前,必须提供许多真正的情境,个人参与这个情境,领会材料的意义和材料所传达的问题。从学生的观点看,所取得的经验本身是有价值的;从教师的观点看,这些经验是提供了解利用符号的教学所需要的教材的手段,又是唤起对用符号传达的材料的虚心态度的手段。
在小学教育中,直接经验的背景的要求最为显著,但是这个原理也适用于每一门科目的初级阶段。直接经验经由什么途径变成间接经验,欣赏,领会,还需要智力背景。智力背景是欣赏的必要条件。要让间接经验成为认知者本人的经验,必须对媒介进行欣赏,并心领神会。而欣赏还得借助想象。例如,一首诗是间接经验,你通过语言文字,或通过听朗诵,在借助你的想象力,去欣赏这首诗,最后达到心领神会,把这首诗转化成你自己的认知。
杜威说,没有一个欣赏的过程,那些符号只是信息,不能进入认知循环。有时能听懂,能看懂,也不能用上。比如,一个数学公式,即使你背下来了,也不会运用,因为你没有欣赏,运用自己的思维理解它。那样的知识只是死的知识,不能成为你所掌握的知识。
由“欣赏”的含义引出三个原则:有效的或真实的价值标准的性质;想象力在欣赏现实中的地位;美术在课程中的地位。
(1)评价标准的性质。每一个成年人在他先前的经验和教育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各种经验的价值的某种标准。教育者把自己的这套标准教给儿童,这样教授的标准仅仅是一种符号或是象征性的。如父母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见到长辈要鞠躬问好,孩子可能在表面上可以做到,但是心里却不认同父母的标准,这样他问好,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内化到他的内心,如果父母不在场的话,他就不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了。
(2)有欣赏力的现实感必须和用符号表述的经验区别开来。即使是纯粹的“事实”,只有包含想象力的个人反应才可能真正感到价值。想象力是在每一个知识领域中能够欣赏的媒介。
(3)文学和美术在课程中的地位。杜威这里说的美术不光之素描、水粉、油画之类的美术,他把实用艺术纳入进来。只要自己的活动结果具有了使用价值或审美价值的,都可以进入“美术”之列。这个美术可以延伸到实践中的众多事物,只要这个事物是自己劳动的结果或值得珍视的事物。欣赏表示扩大的、强化的低估。对于一个三岁的孩童,他能够数出十个阿拉伯数字,就已经很开心了。
二、课程的评价
教育价值的理论不仅包含决定原来评价标准的欣赏的性质,而且包括评价的特殊方向。
评价的含义,就是一个喜欢一件东西的行动,爱护这个东西,还包含和别的东西比较,对它的价值的性质和分量作出判断的行动。评价就是评估价值。
杜威所看重的是事物的内在的价值,而不是外部的评价。他以为,任何一个课题只要能够立刻吸引人,就不需要问它有什么用处。只要学生能继续保持热切学习的态度,也就不要指明这种学习应有什么特殊的用处。也就是说,兴趣本身就有价值,而不必关心它有什么用处。如果学生真正喜欢画画,自己坚持每天画画,那你就不要去关心画画对他的未来有什么用处,画画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工具的价值,就是所学习的课题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课题以外的目的。工具的价值具有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的内在的价值。生活就是它自己所以存在的理由,所能提出的明确的实用价值只因为他们增加了生活本身的经验内容,才有存在的理由。
三、价值的划分和组织
杜威总结:给每门科目指定独立的价值,同时把整个课程看作由各种独立的价值聚集而成的混合体,这种趋势是社会团体和阶级隔离孤立的结果。所以,民主的社会团体的教育任务,在于和这种隔离孤立的现象作斗争,使各种利益能相互支援和相互影响。
2018/2/22
PS: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打卡第46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