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销售揭秘(一)主要是从顾客心理账户成本、让顾客舒服、让顾客具有成就感,今天还是从顾客的角度和商家的角度来谈谈,对比差距在销售中的应用。
先来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谈谈对比在我们大脑中大脑是什么个原理,我们的大脑和生活中看到的尺子不一样,不能很精确的量出某个具体的数字。当我们要判断一件物品的价格时,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衡量标准,利用对比来捕捉到一些信息,而商家就会利用我们的这个大脑的缺点,来诱惑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感觉到购买到的东西非常舒服。
比如说,昨天我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听到我母亲说,我们楼下的水果好便宜啊,特别是山竹,原价是18元,现价只要9 .8元,感觉是便宜了一半,母亲说越兴奋,说我们买的水果买的太值了。其实,水果店老板只是将山竹品种换了,并且将价格上调,造成了用一半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和以前一样的山竹,当我们买回来之后,发现有很多山竹都是不新鲜的,有的是坏的。商家就是利用这种价格对比,让我们从心里上感觉到非常舒服。
假如你是商家
现在我们就从商家的角度来谈谈,我们怎么样利用对比差距,让顾客购买我们的商品。
第一:换购法
比如说,有些商家实行这样的销售策略,当顾客购买了2000元的锅,就送给顾客一个价值50元的勺子,有的顾客就会想,我都买了2000元的锅了,就送了这个50元的勺子,这个商家也太小气了吧。
但是,有些商家就会实行第二中销售策略,只要顾客购买了2000元的锅,然后再加1元,就可以买到价值50元的勺子。顾客就会觉得,我用1元钱就可以买到一个价值50元的勺子,真便宜。
同样的是买锅送勺子,第二种销售方式“换购法”,就会将顾客的注意力引导到1元于50元的差距上,进而,让顾客感受到非常便宜,这样顾客就会感觉到非常舒服。
第二:避两端
比如说,现在商家有两款空调商品,一款是2998,还有一款3998,而商家想要销售3998元的空调,那么这个时候,顾客就不知道怎么样选择最好。最好的销售策略,就是让厂家再生产出一款4998的商品,当顾客无法做出选择时,一般来说,大部分顾客会选择中间3998的这款空调。
当顾客看到有两端商品时,不是价格偏低,就是价格偏高,而会根据这个价格来判断商品的质量情况。就如前面的那个例子,当顾客看到2998元时,顾客的心理上会怀疑这个空调的质量应该不怎么样,当顾客选择3998元的时候,他会感觉到,到底我买这个商品值不值,会不会买贵了,当我们再来一个商品,在顾客心理中,他就会觉得,我又不想买最好的,又不想买最差的,中间的应该是最适合的,这个时候,就可以下单了。
第三:找权衡
就如同前面的提到一样,当消费者都进商店或者超市时,看到一个商品想要购买时,其实,在他们的心理,对这个商品的价格多少,是没有衡量标准,也就是说在他们的大脑,没有存储这件商品的认知,特别是价格的认知。那么这个时候,商家就应该给商家拉一个垫背的,给他一个认知对比,形成一定的差距。
比如说,当我们想要销售一款价值600元的体检,我们可以这么说:“你都愿意花6000元给自己的汽车做个保养,怎么不愿意花600元给自己的身体做个体检呢?”当顾客而前面6000元的汽车做保养,就是一个垫背,让消费者在心理上形成对比差距,而这个差距越大,消费购买欲望就越强烈,他们的成就感,价值感就更加强烈。
第四:低折扣高数值
为了能够让对比差距拉大,让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更加舒服,更加快乐,我们可以将商品分成两种商品,一种是像空调、房子、汽车这个大件商品;还有一种像水果、蔬菜、日用品,这样的小件商品。面对大件商品的时候,商家可以将商品本身的价格抬高,标上原价多少,现价多少,形成一定的对比差距;而面对一些小件的商品,商家就可以利用打折的方式,比如如像水果店,蔬菜店,就会利用折扣的方式,八折,七折等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消费者感觉到差距拉大,购买的时候,也会让消费者感到非常舒服。
假如你是顾客
前面是从商家的角度来谈,怎么样销售才能让产品销售的更多,现在我们从顾客的角度来看看,怎么样不会被商家所忽悠,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一:关注产品本身
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不仅仅是关注产品本身,更加会关注我们顾客销售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而作为顾客,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心理变化和产品分开。当自己情绪上感觉到很开心,很快乐,很舒服的时候,我们时刻要警惕,这个时候,我们做出的决策一般来说,会是错误的决策。我们得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将注意力从销售人员的话语上转移到产品的本身,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
第二:利用价格差距
既然卖家能够利用价格对比差距,促使我们购买他们的商品,我们也可以利用价格差距,来反销售,在销售博弈中收益。下面我就介绍怎么样传递另外一个价格的方法:
1.转移法
所谓转移法,我们自己不先说出自己想要购买的价值,而是利用第三方来传递我们想要购买的价值,特别是面对一些大件的商品,比如说汽车、房子等这样的商品,非常值得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受益。
比如说,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看中了一个二手房,对方出了一个价格是120万,我朋友说这个太贵了,给出的价格是105万,后来房东非常气愤,和我朋友聊了一会就走了。后来我的这个朋友就非常聪明,找了两个亲戚,假装说也看到这个房子,第一个亲戚给房东的报价是100万,还有一个亲戚报价是104万。过了一段时间,杭州楼市马上就限购了,房东看到房价可能会降价,于是亲自给我的这个朋友打电话说要卖这个房子。
我的这个朋友,当自己报的价格比较低时,对方不满意,后来继续寻找这两个亲戚帮忙报价,通过转移传递价格法,形成价格对比差距,进而节约了15万元的房价。
2.转述法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转述描述的方式,比如说,上次我们家里的水龙头坏了,于是我找到了楼下五金店里的老板,他的报价是170元,然后,我就说,上次也是这种牌子的水龙头,在前面的那个店里的老板说好像只要100元就够了,后来老板在170元的基础上便宜了50元,120元搞定,并且帮我们安装好。
我这个时候,我利用转述另外店里老板的口吻的方式说出我的心理价格,拉这个价格作为一个垫背的,让老板,也能够形成一定的价格差距对比,进而达到我心理预期的价格。
总之,假如我们是销售人员,我们可以价格对比差距,让消费者感觉到非常舒服,进而销售更加的商品;假如我们的顾客,我们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策略,让我们在购买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