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晚年定论》 32
朱子之后,如真西山、许鲁斋、吴草庐亦皆有见于此,而草庐见之尤真,悔之尤切。今不能备录,取草庐一说附于后。
真德秀,原姓慎,为避讳皇帝改姓真,字实夫,次更字景元,再更字希元,号西山。宗朱熹,尊朱熹为“百代宗师”,创立“西山真氏学派”,他在理学上并没有独立的建树,但在推广朱熹理学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朱熹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理学大家。
真德秀及其弟子共建了六所影响力的书院:真德秀的“西山精舍”、卢孝孙的“玉溪书院“、周天骥的“河源书院”、孙元龙的“柯山书院”、徐元杰的“延平书院”、许几的“建安书院”。真德秀则致力于培养在有担当的道德型人才,将举业斥之为“俗学”,认为有违儒家治学的宗旨,推崇“诚敬”,鼓吹“穷理致用”、“致知力行”,鼓励门人弟子“读好书、做好人”。
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早年师从大儒姚枢及窦默,学习程朱理学。应忽必烈征召,出任国子祭酒,上《时务五事》,提出“行汉法”的主张,与徐世隆、刘秉忠等共同议定元朝的朝仪、官制,是继朱熹之后,在元代传播理学的第一人,他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提出了“命”、“义”之说。许衡精研程朱理学而不拘泥,提出了著名的“治生论”。他强调道德践履,认为“道”在日用行事中,不是高远难行之事,并提出“盐米细事”也应当讲究。许衡深受元朝统治者的信任,将理学融合于元朝的政治生活,是金末元初影响深远的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宋濂称赞许衡善教,说“听其言,虽武人俗士、异端之徒,无不感悟者。”梁任公却责其毁弃名节,在我看来不免流于狭隘。
吴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宋亡,隐居家乡,潜心著述,人称“草庐先生”。后出任元朝国子监丞、翰林学士、经筵讲官。吴澄为元朝大儒,与许衡齐名,并称“北许南吴”,公开以朱熹之后道统的接续者自居,有孟子“舍我其谁”之风。吴澄穷其一生,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
许衡主要是继承传播程朱理学,而吴澄则折衷朱、陆之学。《宋元学案》将吴澄列为“朱熹四传”、“象山私淑”。全祖望说:“草庐出于双峰(饶鲁),固朱学也,其后亦兼主陆学”;“然草庐之著书,则终近乎朱”。
王阳明在摘编了部分朱熹的书信以后,补充说道,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如宋末的真德秀、金末元初的许衡、吴澄等大家,在治学方面都发表了与朱熹晚年类似的观点。其中吴澄的见解尤为真切,后悔之情也最为深切。因篇幅所限,不能将他们的阐述,特取吴澄的一篇文章附录于后。
王阳明这是要从理学的内部彻底颠覆正统理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