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摘自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初次读到这段话,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突然觉得很多年以来一直为读书所寻找的理由在这一瞬间找到了,这种共鸣撞到心坎上令人发颤。我甚至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急切地读给了他们听。
我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样子:某个夏日的黄昏,天空已经灰暗,家里没有开灯,我躺在家里的单人床上,借着外面昏暗的光线一页一页地看着书,周围的世界一片宁静——不记得是家里没有人,还是人们都没有说话——我惬意地感受着这一份读书带来的宁静。偶然地,抬头看了看窗外,邻居从窗前走过,微笑着点点头,我低下头继续沉浸在书中,读书的幸福感就这样蔓延开去。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感受却依然留在了心间。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我的孩子算是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吧。
他们最开始的接触到的书(或者不能称作书,只能叫卡片),是“黑白卡”,又从“黑白卡”过渡到了“彩色卡”,看着他们的眼神随着卡片移动,我的心里一阵阵地激动。有一瞬间我觉得,这些卡片打开了他们和书之间的链接。
之后,便是绘本时间了。在孩子能够独立读书之前,我们一起读了很多的绘本,这些绘本应该是真正读书的启蒙了。我有时候在想,孩子对书的喜欢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从来没有排斥过书,每个夜晚,只要拿出书来,他们会自觉地安静下来。有些绘本在读了很多次之后,他们可以一字不差地独自读出来,虽然那时候一个字也不认识。
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他们便开始自己看书了。他们很喜欢书,常常会拿着一本书一动不动地看很久。我“喂故事”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读给他们听到和他们一起选择合适的书籍。
我一直觉得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对书的喜欢会沁入心田,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被书吸引,让书籍伴随自己的一生。
书知道答案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相处当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每晚睡前的读绘本的时间了。他们有时喜欢安静地听,有时则喜欢问问题。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有抓狂的时候,更有无可奈何的时候,作为也还在成长中的妈妈,我一直认为书知道答案:
孩子乱扔东西,我给他们讲《乱扔东西的塔格叔叔》;
孩子胆怯、内向,我给他们讲《胆小鬼威利》;
孩子不爱惜书,我给他们讲《爱书的孩子》;
孩子有些自我,我给他们讲《彩虹色的花》。
想要告诉他们父母的爱,我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也读《爱心树》;
想帮助他们学会和朋友相处,我读《小猪节快乐》,也读《我的新玩具》;
想要让他们肆无忌惮地幻想,我读《点点点》,也读《云朵面包》;
想带着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我读《我的情绪小怪兽》,也读《菲菲生气了》。
孩子幼升小的时候,我讲了《我爱一年级》,孩子第一次考试失意的时候,我讲了《不是第一名也没关系》,孩子遇到难过的事情一直隐忍的时候,我讲了《哭出来也没关系》......
做妈妈是件辛苦的事情,不只是体力上辛苦,更多的时候是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相处的困惑,每每这个时候,我选择向书籍求助。
因为我相信:书知道答案。
书是通道
某一日,孩子突然和我说:“妈妈,时间过得真快,我想起了我们老师说过的一个成语——‘白驹过隙’。”
我一直以为只有大人才能感觉到时间的飞快,所以当孩子这样表达的时候我颇有些惊讶,惊讶之余有些遗憾在心间升起——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短暂的生命如何才能更宽更长呢?
我想到了读书。除了自己的经历、感受,唯有读书才有这样的效应——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所以读书能让生命更宽广,更丰盈。
生命的局限让我们没有办法将人生所有的可能性都经历一遍,但读书可以。读书让我们回到过去,畅想未来;读书让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读书让我们打开眼界,拓宽思想;读书让我们进入他人的世界,感受他人的感受;读书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层次多样,丰富多彩。
都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我想鼓励孩子读书,该是最好的爱孩子的方式。书是通道,通过读书我们习得知识,也通过读书我们向善避恶。
我的孩子带给了我现实世界的快乐,而和他们一起读书却赋予了我无限的精神满足。我很庆幸陪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读到了自己曾经没有读过的书,感受到了曾经没有过的感受。
我有时候在想,我、孩子、书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希望我们安静的时候看书,我们看相同的书,看不同的书,我们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又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因为读书欢笑,因为读书伤感,因为读书沉思,因为读书变得幸福。
我想告诉孩子:读书人是这世间的幸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