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草草得拿起它看了下不觉有何帮助便放下再没读过,大概搁置了半年的时间,彼时我才真正开始品读,我觉得要看一本书的品质必须要经过长久的时间沉淀由后人来评说,而这本书,我想它的品质是当之无愧值得后人反复翻阅和学习的。
此书出版时间虽为1943年,但它所讲的内容所针对的对象仍然对当今的中学生,甚至可以说对有读书和写作爱好的人也同样适用。
在读《文心》后,使我在创作这块略有感触,下面就此内容展开阐述。
1 如何创作
书中说,“创作第一步的功夫是发现题材。”什么是创作?就是你突然想写点什么,或画点什么,这是所有创作的源泉。
用写作举例,很多人在初次写作时都常有不知可写什么的感觉,我觉得这个人可能想得并不是可写什么,而是希望自己一笔下去就写出个惊天动地的文章来,于是就此纠结,半天未写一字。
创作的伊始来源于生活,可以从看得一本书、与人的一次交流、甚至生活一系列小事去思考,而创作本身全是自己的事,无论你写得好坏,只要你觉得合适,你便开始了第一步。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在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基本都像屎一样。”虽然话糙但理不糙,在做所有事情之前我们都要做好心理建设,也就是我的能力与自己的期望值也许无法达到同一个高度,在没能得到外界肯定,无法获得认可之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埋头苦干,这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却是必经之法。
如书中所说,“一篇文章的写成,最要紧的自然是‘说些什么’。这是所谓的内容。有什么可说了,最要紧的是‘怎样把它着手组织’”。说到这里就要开始将创作的好坏。
2 创作的好坏
书里说,“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像我经常写书影评,每次看完某本书或电影,看完以后立马去搜相关评论,往往看完几篇下来,你就会发现其中的观点甚是新奇,再往后看就大相径庭了,而这时便是真正考验个人思考能力的时刻。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世界观、价值观、经历都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同一本书,每个人所得也自然不同。
说到这,也许就有人问了:“如果我想的东西跟别人的一样怎么办?”书中如此回答,“只要你的见解不是抄袭别人,完全出于自己思索的,那与人家说过不说过毫无关系。”
不过这时就有人提出“书中不是说文章的好坏要去看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吗?”我的回答是,这个世上会有不同的人喜欢同样的东西,就说明他们的思想有一部分是相似的,这部分的相似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它的机率甚少,但不能说无,但与此同时,你看到的也仅仅是思想的相似,而文字的表达却绝不相同,至少从古至今以未曾出现。
说完相似性,就必须提到思想的新鲜与丰富,这方面的提升不是通过看几本书,几部电影就可以填补的,它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你主动去探索,去学习,需要你给自己的生命增加一份重量。
你要知道,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唯有自己不断学习,你才不会惧怕思想的后退和凝滞,也就不会担心创作失去新的能量。
3 如何坚持创作
吴晓波说过一句话,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如果将这句话换到创作中,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那就是保持耐力和集中力。
而这一说法是从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得来的。好多人都应该了解村上春树除了写小说,还喜欢跑步。他在书中谈到从不间断地跑步同他写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天集中一个时间段去跑步和每天早晨坐于书案前写作几个小时,这部分时间不做其他,只专心一件事。将这种意识持续不断传递到身体系统中,如同每天坚持的慢跑一样,逐渐给身体设置更高的极限值,并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虽然这个过程会很花费时间,但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便是集中力的锻炼。
而耐力呢,每天集中精力,坚持半载、一载乃至两载,这就如同今年很流行的自律之说,用我自己做例,六月底时关注了“pain365日”,得知这个公众号的妹纸与我年龄相仿,从她第一篇文章已看到06年7月了,虽说她的文笔无法与大师媲美,可我能够从这个妹纸身上看到一种精神,一种我要给自己的人生做主的不屈服精神,我被打动了,我开始回想到从前自己大学时的“疯子”精神。
现在的我已工作两年,时间比我想像的还过得快,甚至更快,你难以想像当你真正开始察觉时间流逝的速度,心里那种痛惜和不甘,可是过去了的只能让它过去,唯有珍惜现在才是最现实的解决之道。
于是,我从每天的8点起床,到现在可以6点半艰难爬起看书、写东西,我知道身体在适应中,我也知道灵魂在雀跃中,这种过程会不断磨砺我的自律性和耐力,这是一把可以帮助你、我去持续不断创作的坚强后盾。
这世间没有什么困难事,因为最大的敌人——你自己,也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