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基于我受邀在WPS旗下稻壳儿组织的线下分享会为基础写的,现场主要是设计师。
分享30分钟,
因为我自己不是特别擅长表达的那种人。
有些部分就没展开,用文章拓展一下。
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如何靠技能变现以及模式探索,不妨可以看看。
个人经历,看看不一样的可能性。
主要从三个部分来分享。
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技能变现模式、个人心得感受。
一、先谈谈我的经历。
这部分在线下会过的很快,
我基本上不太喜欢提个人经历。
既然写文章了,就好好写写吧,有点像写回忆录。
为什么提非典型案例?
说起我,估计在座的认识的并不多。
提起PPT玩家或达人,很少有我的名字出现。
在PPT这个领域,我更多算是一个幕后人士。
当然这个主要跟我自己有关。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孤僻的人,并不是很喜欢张扬,也不喜欢跟人打交道。
即使有机会出名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冷处理。
一开始为什么要做PPT?——感兴趣。
我呢,一开始因为兴趣,
因为很偶然的关系,我从一个PPT爱好者,进阶到PPT达人,
再到别人眼中的PPT大神或专家。
从兴趣到工作,或者说再到事业。
也可以说,
在我20--30岁这10年,因为PPT,让我开启了一个可能性。
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赶上了机会买了房,
有了一定的基础开启未来的可能性。
现在我的角色,
现在更多是一个管理者。
这个转型跨度,确实是比较大的。
这里我分几个重要的节点简单带一下。
说起跟PPT的缘分,最早我在初中的时候接触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时,就感兴趣了。
09年高考,但我其实并没有考的很好。
我觉得我是一个不适合考试的人。
但因为是少数民族,就选报了一个少数民族预科班,也算是走了捷径。
说句题外话,少数民族预科班我觉得是一个很有用的设置。
第一年是预科,然后从大一再到大四。第一年不选专业,等上完第一年可以自由选择专业。
进入大学,因为专业和参加了一个教育社团,大学时间也比较多、男生对电脑比较感兴趣,我就接触PPT更多一些。
那时候我有两个PPT作品小小的轰动过。
一个是寒假时做了一个高中学校回忆画册PPT,另外一个是第一年预科结业的时候,做了一个回忆河南师范大学的画册PPT。
这两个作品在当时我的校友圈还是引起了一点小轰动,大家对我的认识,也开始有比较擅长电脑和PPT这样的印象。
但其实那个时候,我也就是略懂皮毛,那两个作品基本上都是靠大量的时间堆出来的,就是感兴趣,所当大家都去玩游戏的时候,我去研究PPT了。
为什么会做这两个作品?
对高中的怀念,我觉得很多人应该都会有同感。一般刚毕业的那一年,对高中时有一些怀念的。第一年寒假,一般也会考虑回母校走一走。
那些你曾经最艰难的时刻,
当你回首的时候,
印象最深刻。
在寒假的时候,我回了趟高中母校,拍了一些照片,见了之前的老师。当时可能在家实在无聊,就想尝试做一个电子相册。那一年,刚学会用美图秀秀美化图片,增加效果,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效果是LOMO效果。那年流行一个微电影叫《老男孩》,嗯,歌大家应该也听过。就是那个唱《小苹果》的筷子兄弟出品的。最后用PPT做好之后,加上音乐,一个简易作品就出来了,发在了QQ空间。可能是勾起了很多母校学生的一些记忆,引发了共鸣,那个作品在高中学校的传播度很高,QQ空间各种转发,优酷上的播放量也破万了。
第二个作品也是类似于纪念画册PPT。
因为我第一年预科是在河南新乡的河南师范大学度过的,坦白说,我大学最美好的记忆是在这一年里。学校食堂超赞、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参加了社团、趁着周末到处出游、有几个关系好的朋友。所以就有感而发了。
说起来当时还有一个插曲,我记得当时那个PPT做出来的文件好大,大概有一百多兆,教室的多媒体播放的时候,卡死了一次。
而那两个作品的传播,主要靠的是QQ空间。
因为在11—12年,那时候流行的社区还是QQ空间。
那是个全民偷菜的时代。
我当时的PPT水平,真的是小白级,就是感兴趣而已。
我是怎么学PPT的?
第一是买书,我买的第一本书是《PPT演义》,然后就开始接触锐普PPT论坛。
当时人人网也比较火,那时候刚从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
一直到12年,微博才渐渐兴起。
所以当时学习,主要途径还是买书、刷论坛帖子,逛人人网。
而刚出微博的时候,我是不太喜欢玩的。
我对这种社交类产品的接受度,一般都会比较滞后一些。
就像现在的抖音,我基本上偶尔看一下。
特别提一下微博吧。
微博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学习PPT,
而是传播作品和结交人脉。
因为帮一个朋友做了个迎新晚会PPT,我写了一篇总结文章发了条长微博,@了几个当时的国内知名PPT达人,因此结识了PPT大咖“秋叶”老师。
我们那一代的话,比较厉害的PPT大咖,估计有些名字你们现在都没听说过。锐普的陈魁老师、论坛的天好、那时候卖PPT模板最厉害的是灰师太,还有红策划、波若黑洞、Lonelyfish包翔、孙小小等,对,还有一本很火的书《别告诉我你懂PPT》的作者,李治。
后来通过秋叶老师,接触了更多喜欢PPT的爱好者,也有了后来的一页纸PPT,“69群”,一起做秋叶PPT品牌。
2013年,
因为PPT作品的缘故,
我获得一个到上海实习的offer。
我当时在微博做了一系列的管理类PPT作品。
就是把一些枯燥冗长的管理类文章,变成图文并茂的PPT,
主要是管理领域的顶级杂志如《哈佛商业评论》《中欧商业评论》的一些经典文章或案例。作品获得了不错的传播,也因此链接到了杂志社的人。
那一年,
实习的我基本上已经可以自给自足。
每个月4000块左右,不多,但也不少,那年年底我还存下钱,给家里买了个电视。
而且当时因为做PPT在线课程的缘故,我还有一笔额外的收入。
所以说,微信时代,算是我的淘金时代吧。
为什么从上海回武汉?
因为累,因为不太适应大公司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不过因为在上海实习的时候,工作每天花在路上来回就得3个小时。除了白天工作,晚上还要兼职搞PPT这边的事情,挺累的。
边实习边做秋叶PPT微信公众号,做作品,写文章,头脑风暴、众包分解任务。
2014年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决定从上海回到武汉,专注秋叶PPT这个品牌的创业,做在线教育,这一做就是五年。
可以说,是五年如一日,工作就是生活,不需要出门,基本活动范围就在小区里全搞定了。
挺单调的,但也比较安逸。
2015年的时候有个插曲。
做了个PPT,
我火了一下。
那是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火热年代。
因为偶然的关系,我被介绍,承接了一个定制PPT。没想到是给当时的武汉的市委书记做,但不管是给谁做,其实对于我而言,就是个PPT而已。
没想到做完之后还火了一把,
接受了一些报道,
接受了《湖北日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后来因为在《青年文摘》转载,连小学同学都看见了。
接着后边有小半年,
一些政府PPT定制单子接踵而来,
但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日子,但还是接了半年。
后来就慢慢淡化了,
不断的推脱。
坦白讲,我自己一直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我并不是一个很有设计天赋或基因的人,所以设计这块我并不是很愿意去接,推掉了很多的单子,也错过了所谓当时的一个可能性,就是做一个人工作室。
2015年,正流行的是微信自媒体的崛起,个人IP。
我有意避开了,拒绝了这些可能性,把精力都聚焦在了在线教育的项目上。
很多朋友有时候会替我惋惜,没有做个人品牌。
但其实错过那个机会我不觉得有什么可惜,因为我自己还是不喜欢做设计。
生活是自己的,
轰轰烈烈也好,平平淡淡也好,关键是自己开心。
选择权在你自己手里。
所以呢,很多人会觉得,我是一个挺佛系的人。
没什么野心,或者说,没什么大的追求,比较喜欢小而美。
到了2018年,也就是今年。
我的状态,依然在创业。
创业虽然很辛苦,但也有好处。
但经过几年的耕耘,我也收获了很多,无论是收入、生活还是视野。所以我一直觉得我还是属于运气比较好的。
收入高了,生活品质改善、视野提升的高度以及成长的速度,确实可以加速不少。
所以,赚钱很重要嘛。
但经历了从月薪几千到年入百万,
我也在思考,
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浮躁的时代
社会终究是复杂的,商业冷酷无情
你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会很微妙。
对于我,
可能不是那么的适合去迎合这些。
但至少,我还有资格选择。
赚钱让你有更多的选择权。
那怎么赚钱?
要么给别人打工,要么自己创业。
创业是快速获得财富的一个捷径,
但未必是最好的路。
说起来,很多人都不想给别人打工,都想领导别人,让别人为自己打工。
可能你经历过角色的转换,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当然,这个体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
二、以PPT为例,谈一下我了解的技能变现模式。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低估了PPT的付费市场容量。
大家经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话是——“做PPT也能赚钱?”“做PPT还要收费?”
任何一个技能,想要了解变现的模式,
首先你得先找到付费的场景。
哪些客户在什么时候会为了PPT付费?
从商业的角度,一般的客户有C端(消费者)、B端(企业),在中国还有一个G端(政府)。
有了付费场景,就有了付费的生态体系。
所谓生态,就是上下游企业、个人一起形成的一个相互交融的圈子。
而PPT这样一个工具,都有哪些付费生态?
我简单罗列了一下,先看看有哪些企业是靠PPT可以赚钱的。
1、提供工具——软件产品。
像微软,我随手查了一个数据,2017年1--3月,office所在的生产力部门为微软创造536.63亿元收入。占总收入来源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一些。
有兴趣了解数据的,可以看看报道
《3年,130万用户,Office 365对中国市场的探索》
http://tech.it168.com/a2017/0918/3171/000003171119.shtml
值得关注的是Office365产品以及微软这两年的动作。
大公司虽然步伐慢,但做出来的产品,还是值得细细思考背后的逻辑的。
比如,微软今年推出的几款小程序“听听文档”“微软小蜜”
很好玩,也很实用。
还有金山WPS,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猛,office渗透率也超过67%,并且移动APP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全球用户总量超16亿,WPS Office如何破局产品用户运营?》
http://tech.ifeng.com/a/20180108/44836173_0.shtml
苹果的Keynote免费了,就不说了。
还有比如提供PPT插件,islide、piti插件、ok插件、动画大师插件。
替代性产品的公司。比如石墨文档、幕布等。
2、提供内容——内容型产品
比如模板网站、素材网站等等。国内外都有一些知名的公司。
国内的模板网站,如PPTstore、锐普的演界网、金山WPS旗下的稻壳儿。
这里边做的比较厉害的是稻壳儿。
因为基于wps软件构建了硬件+内容的生态,这部分其实值得好好关注一下。
当然,目前中国市场的付费意识和版权保护,还需要继续培育。
内容付费意识,区域差异很大,
比如在国外,一个差不多的PPT模板,可能就得50美金。而国内,估计几块钱到几百块就不得了。
国内最大的问题是版权,这个确实是大环境的问题。抄袭太多。
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报道
《WPS国内市占率为27.81% 但收入不及Office零头》
http://tech.163.com/17/0608/09/CMD9RV5U00097U7R.html
3、提供资讯或独立观点——媒体、自媒体
这个目前主要比较碎,就不提很多。
变现其实是他们的主要问题。
比如有我爱PPT、PPT精选、欢乐PPT,这些主要是提供模板和素材为主。
专业是其次,主要的特色是快和多。也会靠接广告变现。
另外,有一些特色的。
提供独立观点的个人。
比如涛说PPT,主要分析发布会PPT,做的非常有特色和深度。值得一看。
我有个朋友叫邵云蛟,一开始认识他说自己是PPT发烧友。
他主要在知乎上回答各种PPT相关问题,因为写的好,后来在知乎上他的PPT话题文章总是点赞第一。他自己的公众号“旁门左道PPT”也就慢慢做起来了。
媒体的最大属性是传播和链接。
所以他做了一个高活跃度的PPT社群,基于知识星球。
我觉得基于这个是可以连接企业需求和PPT爱好者,促成交易。
4、提供服务
比如PPT设计公司,PPT培训公司,在线教育公司。
比如设计方面,4A广告公司独立的部门或一些专业的PPT设计公司,
老牌的锐普PPT,
这两种公司的难度就是要养一批设计师,综合人力成本和项目管理成本要求高。
慢慢公司管理就会比较重。
还有一种小而美的工作室模式,一般由几位行业内的顶级设计师合伙组成,
比如我的朋友武超和阿文、二狗,他们的Ableslide,专注互联网公司发布会,做的非常有气势。
改变了很多人对PPT的认识。
这是一件很酷的事。
最近他们刚刚在北京做了一场很酷炫的展会。
国内首场PPT设计作品展。
有兴趣的,可以看这篇推送。
同样,
比如秋叶PPT是以做在线教育为主的,
推出一系列的Office在线课程,
赶上这几年大家对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的认知提升,做了起来。
教育不是什么新领域,但这个行业一开始没有付费,慢慢才开始兴起。
教育和设计,本质上都是服务型产品,
重服务就会带来人力成本的提升。
如何平衡发展规模和成本的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
就是卖产品、卖服务、卖衍生周边。
除了微软和金山这样的巨型公司。
大部分这个行业的公司都不赚钱,市场容量没有很大。
甚至PPT都不能说是一个行业。
比如在这个领域,
能做到500万就不得了,
做到1000万就可以出彩了。
当然,也有一些隐形冠军,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听说有个淘宝店做PPT,一年流水一个亿,就是人家不说而已。
那了解了以上的这些模式和公司,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了解全局,才知道自己的位置。
有了定位和目标,才有到达目标的路径。
你是如何开始变现的?
——大部分个人都是从兼职开始的。
在座的应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就不展开了。
兼职一开始带来的成就感,要远远高于赚到的钱。
但这里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兼职带来的不稳定性收入,往往不能给你带来安全感。
那什么能带来稳定的收入?
——专注这件事。
当一部分收入占比提升时,你要评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和发展规划了。
是昙花一现还是可持续的增长?
说回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作为一个个体,往往是从做螺丝丁开始,兼职也好,工作也罢,都是给别人打工。
这个其实很正常,
一个小公司,往往是从做大公司的供应商开始,慢慢做大发展起来的。
找到变现之路,从打工开始。
比如有没有专门做PPT的岗位?
——以前没有,这几年慢慢开始有了。
怎么找?
——到招聘网站搜,看看出来什么岗位。
比如,我在智联招聘搜索PPT。
得到这样的结果。
就可以去了解对应的岗位要求,待遇。
在公司打工,
你的变现模式基本上就是一口价。
或天花板很清晰。
要么就是谈年薪,直接约定在某一个周期内的打包价。
要么就是按项目类,谈低底薪+高提成。
谈钱不伤感情,商业合作,制定好规则就好。
谈钱的话,打工最多可以获得一半的收益。
其他的,一部分给了公司,或者说,大部分应该给了公司。
毕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和稳定的订单来源。
另外一部分,要承担交税。
一般来说,项目性提成,拿30%其实也已经比较高。
这里提一点,千万不要有一个误区,不要省钱。
别心疼成本,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
学会用投资的眼光看事情。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
当然,PPT设计师和培训师,
这两个职位在PPT行业是比较赚钱的,
如果好好做,年薪百万不是不可能。
我们也可以看看他们的职场发展路径或轨迹。
1、PPT设计师
初阶小白美工——中级美工——高级设计师——设计总监——设计大神——创立个人工作室
跨岗位发展的话,
可以往设计、策划、广告创意、品牌、市场指导等方式尝试。
2、PPT培训师。
助教——讲师——签约讲师——资深认证讲师——专家讲师——创立个人培训公司
跨岗位发展的话,
可以往培训部门、教育、HR、人才咨询顾问等方式尝试。
技能虽不同,
但商业变现大体相同。
总的变现模式就是出卖时间和服务,
靠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有个观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新精英创始人,得到付费专栏主理人
畅销书作者 古典老师谈了一个观点。
未来世界很可能只有三种人:产品人,媒体人和运营人。
在这些人之中会产生超有能量的个体——超级个体。
如果你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你至少要成为这样的人身边圈子里面的人。
当你和有能量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感觉到人生在奔跑。
这三种人,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其实,除了这三种以外,
还有个段子这么说的。
如果你懂财务,你可以去当CFO
如果你技术牛,你可以去做CTO
如果你PPT做得好,
恭喜,CEO虚位以待。
哈哈,说起来有点讽刺和戏谑。
但其实CEO是可以考虑的。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你必须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
一个人想要发展和壮大,
基本上就是经历从打工到创业,从自然人到法人的过程。
这个是早晚的事。
因为,任何一个技能,变现到一定程度,
个人就搞不定了,时间精力、能力都会有瓶颈。
所以这些技能行业大多的发展循环,
一般是
个人——个人出名,
个人品牌形成——团队,
知名个人品牌孵化团队品牌
品牌知名——
孵化新一批的个人镀金。
从个人到团队,再到公司的转型,其实是很高的挑战。
管理公司难,可以从管理自己开始。
德鲁克有篇经典文章《如何达到职场巅峰——管理自己》
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是篇非常好的文章。我回头推一下我做的笔记。
三、我的3点个人心得感悟
这部分的内容,跟个人感受相关,
可讲的很多。
文章就不一一拓展,光放一下要点好了。
有兴趣的话,可以私聊。
1、专业能力是基石,从专长到综合提升
从被动到主动,眼中有活
踏实的心态很重要
把一件事先做到极致
管理自己,成为自己的CEO
2、除了专长技能,还需要关注这些
学会抱大腿,找支持
一开始没机会的时候,要找到突破口
先让别人占便宜
年轻,多虚心求教,不要太计较得失
挣钱之外,年轻别忘学习
行业格局变化
项目管理能力
培养赋能团队
财税方面知识
不要蛮干,有时候思路打开,其实就是走捷径。
不要觉得抱大腿有什么不好。
前提是你付出什么,才抱得动大腿。
这里边就提一点,
多关心一下钱的流向,
理解现金流,保持敏感性。
比如,个人所得税对你的影响。
很多人不关心个人所得税,是因为穷。
当你想要进化的时候,不妨先了解一下大环境。
比如,个人收入到什么程度,分别的税率有多少。
小微企业和一般纳税人的区别。
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区别。
3、平衡工作与生活,找到自己的安全感
提升视野,探索自我,你到底喜欢什么?
买房安家,有个窝先
着眼投资,长远发展
关心一下医疗和养老
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先解决生存问题,
再解决自己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然后再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生存都解决不了,选择自然就很少。
比如在武汉,好好关注一下房产市场。
先买几套房再说。
不要把你人生的目标,局限理解成买一套房。
可能对于你现在来说,买房是一件很难的事,做几次,熟练了,就习惯了。
跟做PPT一样。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最后,一句话结束今天的交流。
一技在身,不求大富大贵,也可安然度日。
祝大家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