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的兄弟们》是我在简书里写的第N个系列剧,刚开始计划写的时候,我也曾犹豫了好久,毕竟是父辈们的成长过程,不像我写《成长路上不孤单》,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历历在目,随心记录就行。这个系列剧也是我写得最慢的一部,22章,只有几万字,我却用了漫长的一个月的时间。
后来看了莫言先生的《红高粱家族》,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情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决定以第一人称“我”开启叙述模式,“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也是家族中最小的一个子女,以子女看待长辈的眼光看待父辈们的情感。
父亲1931年出生在豫南的一个小镇上,爷爷辈有点资产,父亲得以读书至初中毕业,新中国解放后,中学生参军是个不错的出路。父亲参军后,引起了一系类的故事情节,也是故事的主线。
当时从哪里写起,让我很犯难,从出生写起吧,那一段历史我不了解,我对过往的了解多半是父母结婚后,从母亲的叙述中才了解了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父亲远离家乡,按那时的环境,父亲有点迫不得已,几十年中,父亲很少提过去的事情,也许是心中的痛。
总得给文章找个切入点铺展故事情节的推进吧,参军是个不错的锲机,于是我就用父亲参军作为这部系列剧的起点:新婚三个月的小夫妻,一个进入部队保家卫国,一个留守家园继续读书,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且听我娓娓道来!选择父亲参军作为锲机还有一个用意,远离家乡,脱离旧家庭的束缚,开启新的生活,以崭新的面貌对待未来的新生活。
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着重描述了父亲和他兄弟们的那份难舍难割的亲情,历史的原因,父亲和两个哥哥生活在三个地方:大哥在家务农,孝敬双亲;二哥为讨生活远走他乡;父亲在大西北参军,十几年都没有回过家乡。家乡的大哥不但照料双亲,在史无前例的日子里,还帮助落难的堂兄的照料妻小,大爱诠释在生活细节里。
天道轮回,付出未必有回报,但不付出绝对没有回报,在文中我用文字弘扬了正能量——付出才有回报,而不是道德绑架亲情索取。大伯的付出让他在老年的时候得到了回报,生病时我的父亲按月寄治疗费,大伯过世后父亲这边给大妈持续寄生活费,还有就是大伯的女儿求学遇到经济困难时,曾经受惠过的远房堂兄伸出了援手。
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我”侧重是写了我们三兄弟的相处模式作为对比,更能体现父辈们兄弟之间的那份情谊。父亲的大哥任劳任怨,注重亲情,在弟弟们不在家的日子里,扛下了所有;而我的哥哥却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啃老啃得理直气壮,还对兄弟们极尽所能地挤兑,他的自私自利让他儿子完全继承了。
常言说:十个手指头不一样长!我的大哥自私自利,但是我的姐姐、二哥和我秉承了父辈们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传承到了下一代,姐姐的女儿“肖大姐”,二哥的女儿“宋二姐”,我的儿子“宋三宝”,继续演绎着这份难得的亲情。
一部作品,不单单是故事情节的叙述,它一定带来了正能量,传承父辈们良好的家风!
这部作品从刚开始的犹豫、畏惧、迟迟不敢动笔,到后来能顺利完工,除了我自身的原因,群里的家人们的留言鼓励和支持也是我持续写下去的动力。
在此,我想说:
写作的路上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写作缘于热爱,终于变现。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成某一方向的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持往前走,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们文学神魔群的家人们,携手并进,用文字书写心声,砥砺前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