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6本书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7天深度思考一本书第19本 】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关于幸福学的书。在作者叔本华看来,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人生幸福的因素,包括3项:
(1)人的自身。包括健康、外貌、品格、智力等。
(2)身外之物,包括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3)他人眼中的我们,包括名誉、地位和名声,等。
在作者看来,身外之物只能能我们获得富足的生活,但对幸福没有什么用处;他人眼中的我们,带来的地位和名声,并非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反倒可能会成为傀儡。幸福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自身,尤其是”智者“,他们会探究自己存在的使命,并将自己的天赋,全部放到这项使命中。另外,关于健康,作者也提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书的倒数第两章,作者从普适性、面对自己的能力、面对他人的行为、对待事态发展和面对命运的态度4个方面,给出了告诫和原则。在普适性这一点上,作者引用伏尔泰的话:快乐只不过是一场幻梦,但痛苦却是真正实在的;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将自己的悲观主义观点体现无疑:我们活着不是要寻找快乐,而是要尽量避免痛苦。
虽然叔本华比我们早出2个多世纪,但他的很多观点现在仍然适用,比如,面对自己的行为,晚上睡觉前,人们应当检视白天做的事;在关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当下才是最真实和确切的;问自己:如果我没有了某样现在拥有的东西会如何(比如,失去了视力)。面对他人的行为,他提出不要试图更正别人。面对命运,他认为人生是外部事件和我们的决定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运气占了很大的成分。
随着年龄增长,我愈发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叔本华在最后一章中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时间越来越快的感受:一年的时间,与这一年与我们的年纪的商成反比。比如,在5岁的时候,一年的时间占我们生命的1/5;在我们30岁的时候,一年的时间占我们一生的1/30。所以我们会觉得5岁的一年很长,而30岁时期的一年很短。
【摘抄】
1、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躲避痛苦。因为幸福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无法触及。而痛苦来临之时,我们却切切实实感受得到。
2、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承认他人就是那样的存在,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去改变也改变不了 。
3、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更不要期望别人能做到。
4、人只会看到别人身上跟自己一样的地方。所以,不要跟傻瓜论长短,否则只会把自己拉到傻瓜的水平。想起另外一个人说的一句话,如果跟傻瓜辩论,赢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那是个傻瓜呀。输了,连个傻瓜都醒不了,你是不是更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