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的一生中总交织着这几样事。尤其是茶,这个据说起源于神农氏时代的古老饮品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上次咱们聊了在唐朝长安,无论是社交场合还是自娱自乐,你不能不喝酒也不能不懂酒,不过,喝酒的礼节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很普及了。可今天咱们要说的“茶”,虽然起源很早,但真正在全国各阶层中普及开来,确是一直到唐朝。
怎么识茶、煎茶、品茶等一整套体系是咱大唐开始发展成熟的。这还得感谢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他所写的那本《茶经》可是茶学界的圣典啊,茶具他造的,茶的好坏优劣也是他评的,正是他深化和提高了饮茶的深层美学和文化附加值,首创了我国的茶道精神。关于他的事那是一本书也讲不完,咱们先不展开,言归正传,先看看在茶文化已经开始兴起的长安城,做为一个北漂要怎么去融入呢?
在唐以前,人们直接把新鲜的茶叶煮了来喝,基本不做额外加工。唐开始,茶叶出现深加工,为了便于运输和存储,普遍采用茶饼的方式,受前人的影响,唐人饮茶还是以煮为主,不过抛弃了以往煮菜汤的方式,在器具、水温和茶汤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一套规范。而不同的场合或者不同的阶层,饮茶方式也有所区别,主要可以分为“宫廷茶”、“文士茶”“禅茶”,我们就一个个来了解下。
宫廷茶艺里最著名的要数“大唐君臣清平茶”了,说的是唐玄宗李隆基邀请大诗仙李白品尝全国各地进贡的新茶贡品之事。李白诗性大发,挥毫写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调三首》,因此得名。
大唐君臣清平茶程序繁多,分为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是盛唐时期的宫廷茶艺。当然这个宫廷茶咱们小老百姓消受不起,只能预祝你哪天能变成皇帝跟前的红人,那就有机会体验一番。
我们再来看看士大夫阶层常见的“文士茶”。长安文化圈的人没事都喜欢组织点茶话会、书画品鉴会什么的。一众文人聚集在一起,喝茶的讲究肯定不少,可能比宫廷的茶艺还有仪式感。首先得净手、焚香、礼拜,然后准备器具,开始对茶叶、用来煮茶的水评头论足一番,接着才开始烹茶煎茶,煮好后,不能一口饮下,还得闻茶观色等等,当然如果兴致来了,还有人会弹琴、吹笛、舞剑来助兴。所以,要想融入长安文化圈,只会作诗作画还不够,这一套饮茶的流程必须得练熟了,否则会被鄙视的。
除了文人,还有一个地方茶文化也特别盛行,就是佛门。唐朝中期,佛门的禅茶已经很兴旺发达了。前面我们提到的陆羽从小就是寺院里长大的,也因此耳濡目染积累了深厚的茶学知识和茶艺功底。品茗是佛门的一种高雅艺术。程序当然也不简单,分为礼佛、净手、焚香、备器、放盐、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闻茶、吃茶、谢茶等,流程上和“文士茶”比较接近。
除了上面说的三种场合的常见饮茶方式外,还有一种叫点茶,就是将茶末放入碗中调成膏状,然后在注入沸水形成茶汤。这里的关键点是一定要控制注水的速度和落点,让茶汤纹路形成物像,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因此人们也把它叫做“水丹青”、“茶百戏”,是不是和现在的花式咖啡有点像,不错,一千年前咱们老祖宗已经在玩花式茶汤了。
与饮酒一样,唐人吃茶也讲究器皿,陆羽曾完善过茶具体系,《云溪友议》就记载:“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都有啥呢?其中有生火器、烤茶器 、碾茶器、煮茶器、过滤器、饮茶器、清洁器等等。法门寺地宫就曾出土一整套完整的唐朝茶器。总的来说,在唐朝长安城,尤其唐中期往后,茶艺、茶宴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所以不管你以前在哪生活饮不饮茶,既然来到长安生活,还是赶紧该学的学、该练的练,要知道好的茶艺可不是两三天就能练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