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合租的室友搬走了,据说是因为被公司辞退了。
我有点疑惑:毕竟,每次在楼下遇见他的时候他都是一身西装领带的打扮。
不过,我很快就明白了他为什么会被辞掉:
我曾在房间里碰到过这位室友几次,他每次都是一副不修边幅、困意满满的模样。
有一次,我去找他借东西,他打开门的瞬间,房间里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
地上,沾了汗渍的白衬衫和西装裤散乱地蜷缩着;桌上,外卖食品的残渣油渍让原本洁白的桌面斑驳不堪。
凌乱不堪的床上,还放着几摞崭新的MBA复习资料……
《礼记》有言:“君子慎独。”
一个人,如果只有浮于表面、做给别人看的精致,而没有一点深植于内心的、自己真正想要去坚守的东西的话,是很难走得长远的。
毕竟,真正高层次的人,人前过得精致、人后也活得讲究。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现在是某公司的首席财务官。
每周末,当我们还在补觉的时候,她已经早起练完了一整套瑜伽;当我们还在思考去哪玩的时候,她家里的花花草草已经修剪了一半。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喜欢往她家跑,不是因为她家房子大、装修豪华,而是因为那种井然有序的干净能让我快速平静下来,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有人说:“一个人待在家的样子,最容易暴露ta的生活层次。
无比赞同。
多少人,人前精致干净、体面无比,人后却邋遢懒惰、得过且过;
又有多少人,在外是光鲜亮丽的白领精英,在家却成了连贴身衣物都不爱洗的乱“室”佳人。
他们不知道,有一种高层次,叫"人前精致、人后也讲究”;
他们不明白,一个人待在家的自律,才是最顶级的风水。
真正厉害的人,在外、在家一个样。
有人说:
“如果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否优秀,那么就看看ta待在家的时候都做些什么。”
诚然如此。
同样是周末,有的人通宵刷剧、熬夜游戏,有的人却在读书写作、健身瑜伽;
同样是假期,有的人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有人却背起背包、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越长大,越发现:
人与人的差别,不在学历,也不在智力,而在于待在家的样子。
前段时间,朋友晨晨发了一条朋友圈:
“成功上岸,总算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配图是一张司法考试成绩通知单,我震惊不已。
好友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是公司绝对的业务骨干,平日里工作忙得不行,竟还能抽出时间来准备司法考试。
直到前几天,我们偶然遇到时聊起这个问题,才知道:
原来,由于疫情原因,她在家待了小半年,但这小半年,她一点也没闲着。
跑步锻炼、种花养草、读书看报、烹饪瑜伽……外加每天固定学习8小时。
我问她:“你不累吗?”
她微微一笑,只回了我一句话:“比起无所事事的心累,我很享受这种忙忙碌碌的身体之累。”
听到这话,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年来,我和她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当我还在纠结周末去哪玩、假期去哪浪的时候,好友却在读书、学习、提升自己;
当我还在吐槽影视剧中的情节、心疼聚光灯下的偶像时,好友已经拿下了司法考试。
她用行动告诉我:一个人活在世上,最可怕的不是身体上的忙碌和疲累,而是精神上的空虚和无聊。
而学会利用自己待在家的时间,是一种了不起的软实力。
突然想起《我的前半生》里的一句台词:
人呀,不能太闲,得有事做,既能排忧解闷,关键时刻,还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是啊,好的人生,不能太闲。
而待在家的时候,就是自己最好的增值期。
《菜根谭》有言:
“青天白日的节义,多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其中“暗室屋漏”,就是指独处在家。
所以君子慎独,因为一个人待在家的样子是装不出来的,那是长年的习惯、累月的经历养出来的精神长相。
在这个时代,长相可以重塑、精神可以再生,但唯有精神的长相,全在日常修行。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喜欢陈道明。
刚开始我并不理解,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他写的《做点儿无用之事儿》,文中这样描写他在家的时候:
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
进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地图,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
我现在最喜欢用毛笔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一边抄写,一边默读,入脑入心,很有意思……
节选自樊登读书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