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笔者上大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
当时的思政课老师长得不是特别漂亮,但口才和文采都非常好,每次上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把一门很多人都觉得沉闷的课上得轻松愉快,课堂上经常爆发出掌声和笑声。
可惜那时候没有手机与网络,没有微博也没有公众号,如果放到现在,把她讲课的视频发到网上,热度应该不会比复旦那位美女教师差。
时间久远,她上课的内容,我大多已经忘了,但有一首她上课时念的“儿歌”,却仍然记得非常清楚:
小山羊,起得早,跑到南山去吃草。
跑到南山望北山,觉得北山草儿好。
跑到北山望南山,觉得南山草儿茂。
南山北山来回跑,肚子饿得咕咕叫!
02
记不清当时老师给我们念这首“儿歌”的语境,但忽然发现,现在把这首“儿歌”念给身边的孩子们听,再适合不过。
比如儿子,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特别像那只小山羊。
作为传统工科生的他,经常羡慕那些挣高薪的IT行业学长,于是下决心:我也学编程吧,如果觉得好,就转专业!
然后向学长借来相关专业的书,开始用功。
但学了没多久,就开始打退堂鼓:其实我现在的专业也挺好的,学IT太烧脑了,不适合我。
过了几天,他又有了新想法:我考个文科的研究生吧,要不学个商科也行,反正比现在的专业挣钱不少,还要轻松很多。
换专业考研的事还没有着落,新的创意又来了:我刚陪朋友一起去某大公司参加了面试,发现求职太简单了,我不考研究生了,干脆毕业后就上班挣钱吧!
……
03
我的侄子也是如此,他大学毕业后,非常顺利地考取了体制内事业单位的岗位,端上了“铁饭碗”。
但由于是在基层工作,让一直喜欢大城市生活他感到特别不满意。
他甚至特别羡慕没有找到工作,一直留在学校附近做家教的同学。
“我同学仅仅是做家教,每个月挣的钱也比我的工资要高很多。我不想干现在这个工作了,也想出去闯闯。”
侄子几次这么说。
我心里知道,他“出去闯闯”的第一个样本,就是他的那位同学。
甚至,他好几次去那位做家教的同学那儿,一半是会友,一半是取经。
但有意思的是,一年后,他的那位同学也考上了基层的体制内工作,不再做家教。
04
有一则哲理故事说,苏格拉底有一天带领弟子们到麦地边,让弟子们去挑一个最大的麦穗,但只许进不许退。
弟子们走进了麦田,看看这株,不满意,看看另一株,觉得不够大,于是不断往前走。
最后到了地的尽头,却发现两手空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其实人生就是在麦子里行走,求学也罢,求职也罢,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我们都想找到那株最大的麦穗。
但如果我们总是不满于现状,永远处于寻找当中,很可能会一无所获。
最好的办法,是珍惜眼前,珍惜拥有。
05
现在的年轻人无非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发展。
首先要挣钱养活自己,然后实现人生的理想,去做更多、更喜欢、更有意义的事情。
而职业也是一个围城,不深入其中,你可能只看到它的甘,不了解它的苦。
其实老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身处哪个职业,只要做好了,就是成功。
如果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可能会一事无成。
对于小山羊来讲,南山和北山的草都足够让它吃得饱、吃得好,它之所以最后饿了肚子,是因为他出现了选择困难。
它看起来目标明确,并且一直在路上飞奔,但始终没有静下心来,在某一个山头认认真真吃一顿草。
它看起来很累,似乎也很努力,实际上只是浮于表面,饿肚子也就不足为奇。
只有目标没有努力,那是懒惰;只有努力而目标模糊,那是莽撞。
06
说实话,我一向支持孩子们有想法、有野心,敢想、敢干、敢闯。
但我首先会向孩子们建议,做任何事情要靠专业知识的积累,都需要对目标做出专业的判断,不能只凭脑袋一热。
不管你是在上学,还是已经上班,在人生的最初阶段,最需要做的事情是积累知识和经验,为接下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像那只小山羊,最应该做的是在某一个山头,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同时学会寻找茂盛草地的诀窍。
这样,将来它去任何一座山上都能吃到最好的草。
这恐怕也是当年我的老师想告诉给我们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