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中,刘源就要上小学五年级了。
限于当地的办学条件,整个镇里只有一所小学可以读五、六年级。
听老师说,有很多同学考不上镇里的那所小学,就会没有书念了,等大一些,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就一辈子跟爸妈一样,只能向着土地爷求生活了……
可能是看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太苦了,老师的话让刘源有了很大的压力。
于是,平时读书成绩并不怎么好的刘源,也会自觉地挤出一些时间好好学习了。
在刘源的既紧张又兴奋的期待中,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
让刘源感到幸运和兴奋的是,他被镇里的小学录取了。
而他知道的同学里面却有人没考上镇里那所唯一的小学,在被家里人又骂又打后,求着村里小学的校长给“浸酸萝卜”——去复读一下小学四年级。
刘源在高兴的同时也有些担忧,毕竟上小学五年级后就要在学校住宿了。
严格意义上说,那是刘源第一次独自一人远离父母。
虽然之前他也独自一人在外婆家待过,可那怎么也算是待在亲人的身边,而在镇里上学则不一样了,身边全都是一点也不熟悉的陌生人!
小时候的刘源不算淘气,但跟伙伴们玩得很好,有时还会相互吵架打架,一点也不内向。
但随着刘源慢慢的长大,他一点也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或者是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和陌生人打交道。
再加上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更没有特长。所以,他在别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沉默寡言、木讷呆板的人。
刘源的内心也是卑微的,源于出身的贫穷,还出于自身的并不优秀。
不过,他总是在内心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好好读书。”
他在学校里,有时会和熟悉一点的同学去操场上逛逛、在校园里走走。在更多的空闲时间里,他会像优秀的同学看齐,一头扎进书本里,复习巩固着他的功课。
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
有一次,语文老师组织一次测试。在试卷里面有一道组词的题,而其中有一个要组词的那个字正好是刘源在复习功课时感觉不怎么认识,然后就特意地去记住了它。
于是,老师就在课堂上表扬了刘源。因为全班四、五十号人,也就刘源和另外一个叫李彤的同学答对了。
可能就是那次,刘源就进了语文老师的法眼。老师会经常在课堂上叫刘源读课文段落、说文章的中心思想、背要求背诵的课文……
正是因为有了老师这种无形的激励和鞭策,刘源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
所以刘源的读书成绩也就慢慢地进入了班里的前三名,他开始展露出自己(每个人都有)的风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