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西方

作者: 空空爱练字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20:47 被阅读40次

    本文是一篇学习笔记,主要整理自英国佛教伦理学家关大眠所著的《佛学概论》的最后一个章节,有增删和改动。如题,这个章节主要讲的是佛教在西方的发展。我的感觉是,身边的人对这一块知之甚少。大多数人对佛教的印象,好像还是东方的宗教。其实,佛教近些年在西方发展的很好。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就汲取过佛教的思想,哲学家叔本华对佛教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越南的一行禅师曾经被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甚至许多理论物理学家发现佛教的世界观和量子物理学出奇的吻合。这些都是佛教在西方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佛教在西方的发展

    在19世纪之前,西方世界对于佛教的认识基本等于零。尽管在此之前,他们与佛教有一些零星的接触。

    阿育王曾派僧团去西方,但并无多少收获。之后一直到13世纪马克波罗来到中国才真正接触到佛教。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写佛陀:他若是接受洗礼成为一个基督徒,准能跟我们的主耶稣一样,成为一个大圣人。于此同时,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巴拉姆和约瑟法》在西方流行。尽管他们未必知道,约瑟法实际上是菩提萨埵的讹音,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佛陀的生平。再后来大航海时代西方与佛教也有了些接触,但没有真正产生兴趣。

    一直到19世纪中叶,佛教才开始以三条途径进入西方人的视野。

    第一条途径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比如一个叫戴维的英国公务员研习上座部佛教,并在斯里兰卡建立了巴利文经卷学会。这个学会至今还是译述巴利文佛教文献的中心。

    第二条途径是哲学家、知识分子以及艺术家的著作。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对佛教很感兴趣,他认为佛教印证了自己多少有点悲观的哲学理论。在他看来,所有世界宗教中,佛教最为理性,发展得也最合乎道理。德国小说家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也曾风靡一时。后来这部小说还被拍成了电影。

    第三条途径是移民。在美国,19世纪60年代就有中国民工来此,越战后又有大批东南亚佛教徒移居。移民们喜建寺庙,以此维护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一两代之后,移民的社区的佛教文化就和主流社会开始交流。这说起来很“佛系”,移民者没有传教的意识,却达到了传教的效果。

    现在佛教的主要部派都已经在西方立足。禅宗的反偶像崇拜和反权威精神曾经在二战后“垮掉的一代”里特别流行。藏传佛教则因其神秘特别受人推崇。许多西方人非常渴望遇上来自西藏的导师,参加佛教的祭仪。

    目前,美国的佛教徒人数大约在三百万到五百万之间,欧洲的佛教徒也超过一百万。寺庙当然也不少,其中西半球最大是寺庙是星云法师在洛杉矶的道场——西来寺。

    二、佛教何以在西方流行?

    佛教在西方的流行,既和西方的文化史有关,也和佛教本身的魅力脱不开关系。

    西方对佛教最为流行的一种解读就是视其为理性哲学。就此看来西方社会的发展氛围对佛教有利。自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影响就是科学和世俗自由主义。佛教作为一种理性哲学,似乎可以使两者兼容起来。至少比起这两者与西方正统宗教之间的关系来说,就更是这样。科学发现和理论(如进化论)已经在挑战许多传统基督教义,而且,现有宗教为了捍卫那些不证自明的“真理”而进行的长期论辩也只会令其变得更为教条、更加非理性化以及更加落伍。神袛的非人格化是佛教的另一特点,它使现代现代人更易于接受佛教。

    佛教很少和科学产生冲突。佛教世界观似乎比传统基督教世界观要开阔一些,佛教似乎与现代宇宙哲学暗合而非相抵触。近年来的科学发现如量子物理学等等,显示出正在形成的关于现实的科学观点与佛教哲学所描述出来的不谋而合。

    甚至连投胎转世——这或许是西方人最难接受的佛教世界观念也得到了一些经验性的支持。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轮回的观念提供了一种有趣的人生视角——个体可以化身为不同的物种,人会转生为牲畜,反之亦然。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和时下的生态学理论不谋而合。

    此外,佛教非常重视逻辑思辨,现代逻辑学一直以来把佛教作为逻辑学的源流之一。佛教的空性观,对种种概念的质疑都暗合了现代符号学与传播学的观点。佛教一直以来对“自性”的强调,与心理学都是一致的,佛教和心理学的融合案例也已经屡见不鲜。

    佛教指出性别和所有的自然属性一样都并非实相。这使得佛教在哲学层面上,也能够容纳两性平等、性向平等等观念。

    佛教的非教条主义甚至要求自己的信徒不要不加以批判地接受教义,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义加以检验。尽管它也要求信众在开始阶段诚心地接收教义,并且采取一种积极而开放的态度,但它更多的是要求领悟,而不是一套僵化的教义。事实上,佛教很少强迫信众去告解和参加仪式,或者提出诸如此类的要求。这使得佛教徒很容易地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之中。

    佛教的道德教条并不是以“汝勿”如何如何之类的强制性戒律来表达,而是像一些理性原则一样,只要遵守这些原则,便会走向属于自己也属于他人的幸福。这使得佛教对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观点都相当包容。

    或许,这些就是佛教在西方流行的原因。

    三、佛教在西方的新生

    基于佛教本身圆融的思想特点。许多佛教徒尝试对佛教智慧进行系统的现代化,以便针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发展出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教义。但佛教与现代化思想之间仍然存在产生冲突的方面。毕竟,佛教思想产生于公元前,没有面临过时下现代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不过,这也是所有的宗教在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或许,历史会重演,佛教西传或会再次触发公元前3世纪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部派大分裂。而崭新的佛教形式或许将在这次分裂中诞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在西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b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