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书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主人公有两位,一位哲人,一位青年。它主要讲述了人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在琐碎的日常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真正幸福的方法。
哲人:岸见一郎(哲学家)
青年:古贺史健(图书管理员)
今天主要分享,本书的序言带给我的感悟。
序言中青年认为世界一片混沌,根本无幸福可言。看到青年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的内心是赞同的。因为有时候我也和书中的青年一样,我觉得人生苦难重重,想获得幸福太难了。
而哲人认为,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人人都能获得幸福。
对于这个观点,青年是不认同的,同样我的内心深处也是不认同的。
我带着满心的小怀疑继续读下去,此时我感觉我已经是青年附体了。内心不断地OS,青年让我一起帮你打败这个哲人。
可是当我继续往下阅读,我忽然想到了上周看过的书《终身成长》,我想到了思维模式,我想到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青年的想法是世界一片混沌,根本无幸福可言;哲人的想法是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人人可以过得幸福。青年和哲人是用两种不用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个世界。
青年是用固定型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的,他认为世界是无法改变的,也就是他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而哲人是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的,他认为世界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
青年和哲人的思维模式不同,会导致他们即便在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也就是青年认为世界一片混沌,哲人认为世界极其简单。
文中哲人说人可以改变,这个改变也就是思维模式的改变,思维模式改变了,看待世界的心态也就改变了,心态改变了才会有更多的幸福可言。
同时在序言中哲人并没有否定青年所说的世界一片混沌,也没有明说这个世界是没有问题的,而是说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也就是说即便这个世界是问题重重,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先来正视这些问题,再以正向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
也就是哲人强调从当前出发,积极做出改变,人改变了,眼中的一切都改变了。
沙漠中有两个人,他们都只剩下半瓶水了,一个人会说怎么只剩下半瓶水了,然后开始万分沮丧,对成功走出沙漠已经失去了信心,最后死在沙漠中;另外一个人会说还剩下半瓶水呢,太好了,有水就还有希望,然后凭着积极的心态走出了沙漠。
看完整个序言,我感觉我已经和文中青年的想法逐渐背离了。
我对哲人的观点越发感兴趣,我想知道以哲人的思维模式是如何向青年辩论出人可以改变的,那么如何改变?
世界极其简单,哲人认为的是怎么样的一种简单?
终而如何获得幸福呢?
明天开始再读书的正文,明天继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