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作出主张的思考”。批判性思维作为美国的教育目标已经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的特征是,作为国家的教育目标,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多种领域研究。迄今为止,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方法:一种是作为批判性思维的要素抽出必要的技能,然后直接教授这种技能;另一种是注重批判性思维伴随的性格、情感和信念之类的情意性侧面,同技能的教授一起加以施教的方法。
美国学者保尔从哲学的角度整理、综合两种研究,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他关注了学校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及人们对待批判性思维的心智结构,断言“批判性思维”应当构成21世纪教育的本质性基础。保尔还提出了“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二.对话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前提
当今美国等进行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多是弱势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这种教学客观上也存在着局限和偏差。作为发展合理的知识与情感的前提,保尔提出了三个原理:
1).展开适于直面课题的思维。这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要求不同的思维方式。
2).思维具有一次性与二次性。所谓一次性,是指本质性的、自我中心的、形成非合理信念的倾向。所谓二次性,是指认识非合理信念形成的倾向,诉诸理由与证据的情感及自我以外的视点也能公平对待的能力。
3).教育与训练的差异。唯有合理的技能与情感的培育才称得上“教育”。
2.对话性、辩证性思维与提问
在对话性、辩证性思维中,通过运用职务演习训练法,就不同的解决方法或是对立的观点取得共鸣。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教师的提问。提问的内容包括:追求表达的明确性;探寻证据和理由;考察解释的观点;协调不同的观点;验证思考的内容是否合乎实际。
通过对话性思维中的讨论,学生学会从四个角度展开思考,这也是教师提问的角度。第一,关于思考的契机;第二,关于思考的根据;第三,关于同其他思考的对立;第四,关于思考的影响与结果。通过提问,教师成为反思性、分析性的听者,促进学生对话性、辩证性的思维。
3.强势批判性思维的教学
在“强势批判性思维”中,强调微观技能、宏观能力以及支撑这些技能、能力的心智特征。保尔归纳了四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心智特征的教学方法:第一,为学生提供他们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的机会;第二,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并使之理解;第三,指出证据与根据;第四,确保探讨课题的时间。
三.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这种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培养的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倾向。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思维型教学文化”,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思维文化。这种思维文化具有六个要素:思维语言、思维倾向、思维控制、策略精神、高层次知识、转换。有学者认为,在文化适应的教学模式中,文化适应以三种相互强化的方式产生:提供示范、鼓励互动、组织教学。
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远远优于死记硬背。批判性思维需要训练乃至终身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