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读书笔记,P257-281
笔记:
1.主流化并不意味着向人口中大多数人靠拢,而是相聚于统治地位的社会精英所设定的意识形态靠拢,它是便于顺利统治而制造的“主流”。看电视越多的人越容易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大众媒体是在利用象征符号制造同意,实际上就是社会控制。电视暴力对电视观众可能夸大遇害的感觉,忧郁、担心、缺乏安全感、焦虑和不信任。广告中,环境被表现得优美干净,会给人一种环境问题已经解决的错觉。格布纳提出“电视的3B”描述主流化的控制过程。电视模糊了由于文化、政治、社会、地区和阶层等产生的差异,使人们的态度混同于电视的主流,并且是主流屈服于电视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及其服务的体制。
2.电视通过主流化所实施的社会控制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的,叙事是主流化的关键因素,故事就像一个藏有意识形态的特洛伊木马,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知识”,至少有相当部分来自于这种虚构的却是“真实”的象征符号中。
3.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认为受众是主动的,应该研究受众对媒体做了什么,而不是仅仅研究媒体对受众做了什么。人们从媒体获得的满足一般来自三个方面:媒体内容,媒体接触和使用过程,导致接触不同媒体的社会环境。该理论具有较强的功能主义色彩。拜欧卡对讨论受众主动性共有5种表述——选择性、功利主义、目的性、抵制影响、参与。鲁宾把媒体的使用分成两类——仪式性的和功能性的。仪式性的使用把媒体使用当成一种习惯性的消磨时间和娱乐放松的活动,它意味着长时间的媒体使用和对媒体的亲近感。麦圭尔认为,人的使用动机分成四个维度,认知——情感,主动——被动,保持——成长,内部——外部。
感想:
1.第一次知道主流意识并非大多数人的意识,而是被统治地位精英控制的和操纵的意识形态,民众如何说,如何认为,如何判断是可以被主流意识操纵的。我们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无声无息地就被广告和暴力情节所操纵,变成传播媒体希望我们变成的样子。要建立自己的独立意识系统,才能够防止这种操纵无休止的发生,不被变成他人喜爱的韭菜。一直认为法官在裁判案件过程中最应具备就是这种不被双方当事人观念影响的能力,不可人云亦云。发现这是自己最欠缺的能力,读到这里更意识到不止法律裁判方面要防止被操纵,连在看广告和新闻资讯也需要防止被套路。
2.公众号文章或者一些畅销书都是从故事开始,之后讲述道理,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模式。但是故事分不清真和假,一些很奇葩的事情未必为真,就如相亲节目、调解节目很多都是预先设置好剧情,对好脚本的。读故事的过程中是会给我们带来即时的满足感,但真正带给自己的思考可能没有那么多,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筛选,为己所用。
3.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从多角度寻求答案。之前书中都是从大众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反面讨论大众传播。而本章开始从受众对大众媒体的影响研究大众传播。多角度研究问题才能够全面、批判性地得出严谨的结论。也会锻炼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防止自己钻牛角尖。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我们在失败的时候,不能只在意外界环境的问题,也要认识到自我存在的深层问题。这样才不会自怨自艾,感叹时运不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