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断你是否真得读懂了?
今天复习的内容是“六项精进”,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知识点,我们在之前也分析过多次,比如“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等;
书上的内容学完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得读懂了呢?
也就是说,你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呢?
其实,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存量不同,所处的阶段也不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同;
就好比:同样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句话,如果你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也就是你的存量为零,那么你对它的理解更多的应该是基于字面意思;如果你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并且在持续践行中,那么你的理解就会比刚才那种情况要深得多;
再比如:如果你是在创业初期听到这句话,那么你会认为它说得非常在理;如果你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再次听到这句话,你会特别认同这句话,因为你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实践出真知嘛!
看书也好,做事也罢,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比,这就好比,别人认为的畅销书,你不一定喜欢看;别人认为有营养的食物,你也不一定喜欢吃;
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节奏,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或食物,满足自己的需求;
2、基本归因偏差
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当你考虑的出发点不同,你的归因不同,导致的结果就会大相径庭,产生偏差;
举例:你在上班的路上正常行驶,突然对面来了一辆两轮电动车,对方是逆行的,并且撞在了你的车上;
那么,此时多数人的反应通常是: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素质?不知道交通规则吗?这一大早的就碰上这么倒霉的事儿,太丧了……
再举例:假如你就是对面那个逆行骑车的人,此时马上就要迟到了,你要着急离开,你是不是会想:哎呀,就这吧,大家也都挺不容易的,我也是为了赶时间才迫不得已这样做的……
看到了吗?同样一件事,大家的立场不同,找到的原因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有很大偏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会从自身角度出发,习惯性的自我防卫,对别人的行为或语言予以否定,这在稻盛先生看来,就是“不谦虚”;
所以,六项精进中有一项就是“要谦虚,不要骄傲”;
或许上面的例子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骄傲”,但是它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事情发生时,我们要思考的是它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做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