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35班——007不写就出局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指南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指南

作者: 电气自动化_乐乐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21:28 被阅读9次

我这一季的发刊词《智能时代的行动指南》中提到过,准备用一年的时间,以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为主线,和你分享我对计算机世界、创新和文明、以及教育和人生的思考。

今天就从“计算机思维、发明的逻辑、教育和学习、人生和商业的智慧”四个模块帮你摘出重点内容,温故知新。最后也会邀请你盘点一下自己在这个季度获得了哪些方法论。希望你可以有新的启发。

计算机思维

关键词:计算机思维

为什么要叫计算机思维呢?并不是说计算机有思维,而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伴随着计算机出现的。是与常人思维完全不同的一种方式。在智能时代,所有人都需要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维跟得上这个时代。

关键词:工程师的直觉

Google在过去面试产品经理的时候经常问这个问题:面试的房间里能装下多少高尔夫球。

这道题不难解,高尔夫球大约直径4厘米,如果把它们整整齐齐地像立方体那样码在一起,用眼睛估摸着房间的面积和高度,用小学数学就能解决。比如一个面积15平米,高3米的小会议室,大约可以装70万个。

为什么 Google 考这道看似小学生也能做的数学题?目的就是看面试者是根据直觉瞎猜,还是遵循一套解题的思路。Google 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是,在没有数据之前不要轻易给出结论。

关键词:工程师的极限

极限对工程师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稍微有一点经验的工程师都知道,任何产品的性能都有一个物理上无法突破的极限,这个极限并不需要等到工程上接近它的那一天到来时才知道,而是早就可以通过已有的理论直接给出。

当一大群人在努力改进产品性能时,一个有眼光的人突然宣布了它的极限。其实是工程师们的福气,因为他们不会为不可能的事情浪费时间了。相反,只有缺乏工程思维的人才会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任何人间奇迹都是可能的”。

关键词:边界

图灵和常人思维方式的差别在于:图灵是先找到极限所在,然后在极限里寻找具体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浪费时间去做那些试图超越极限的事情。具体到计算机这件事,图灵首先考虑的是“数学问题是否都有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辛辛苦苦去解题,最后可能发现无解,一切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

在边界里做事情,不仅在计算机行业如此,也适用于所有的工程领域,很多时候在经济学上也都是如此。这是一种工程思维,也是让我们做事情事半功倍的方法。

关键词:量级

量级在数学上有明确的定义,打个比方简单地讲,就是芝麻、橘子、西瓜、大象、大山、地球、太阳、银河系这样大的差别。

人在公司的成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概括:成就=成功率x事情的量级x做事的速度。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转变自己的角色,提高事情的量级。

关键词: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A:基线。你可以理解为直到今天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工程知识,或者是你所掌握的知识。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建立在这条线的基础上,而不是从它的下面开始做起。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基线。大学毕业,比中学毕业,基线就高得多。对于大学毕业的人,为什么还要不断参加培训和学习,也是为了提高基线。

B:极限。也就是理论给出的极限。你可以理解为这是造物主创造这个宇宙时留下来的,比如光速、绝对零度、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很多数学上的极限。在工程上,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一个差别就在于是否了解极限的存在。有了这个理论极限,做事就不至于异想天开。

C:阶梯。从基线开始向上攀登。为什么下面画得粗,上面画得细呢?因为靠近基础的部分,全世界做的人很多,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很多,而越到上面,越接近有难度的目标,常常就没有太多的道路可供选择,甚至很多道路要靠自己探索,因此就越画越细。

关键词:粗调和精调

以显微镜为例,显微镜上有两个按钮,第一个是粗调,让你大致看到图像。第二个是精调,能让你看清楚图像。如果不用粗调,只用精调,不仅做事的效率会低,而且很可能因为开始的范围找不对,最后干脆放弃了尝试。

粗调和精调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也有应用。很多时候我们先用低成本解决主要问题,然后再想办法把最后5%、10%做好。

发明的逻辑

关键词:早期飞行的发明

从早期人类对发明的努力,可以得到这样几个知识点:

1.人总是觉得越得不到的越值钱。 因此越是重大的、轰动性的发明,越是承载了人类长时间的梦想。比如飞行、登月,以及今天还没有实现的治愈癌症和长生不老。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一个人有条件,他可以在考虑做点什么有益的事情时,不妨把目标定得高远一些。

2. 很多人质疑中国走模仿的道路,但其实模仿是人类学习的第一步,这本身没有什么可耻的,真正可耻的是走不出模仿,永远模仿 。

3.很多违背理论的行为,源于我们感性的想法和做法, 有些时候会引导人们前赴后继,一代代地尝试着失败。

4. 要勇于承认错误,这样才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滑得太远。

5. 成功的发明要等到风云汇聚,各种条件都成熟。

关键词:莱特兄弟对飞机的贡献

1. 试验和测试非常重要,而这一点是很多人所忽视的。人的天性是喜欢做新的东西,匆匆忙忙就使用,而不喜欢反复测试。

由此对比Google和中国顶级的IT企业, 前者对测试是极为看重的,任何代码不做到几乎100%的测试覆盖率,是不能开始系统调试的,而不经过仔细的调试和小范围用户测试,是不能上线的。

相比之下,后者看重开发的速度,而不重视测试。宁可多试验,多测试,也不要莽撞地把产品推出去冒险。

2. 成功最重要的是靠走出模仿。 从飞机控制这件事看,莱特兄弟的过人之处在于了解了控制的原理后,发明了专门的控制机械,而不是模仿鸟。

关键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前人们在计算机上的思考过程对我们今天的启发是:

1. 人类总是根据不断增加的需求逐渐增加所发明的东西的复杂度,但是等非常复杂之后,就会有人开始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搞清楚问题的本质,然后用简单的办法把它解决。 图灵和香农就是这样的人。

2.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生命,还是人发明的计算机,都由大量极小的基本单元构成,它们分别是原子、细胞和晶体管。探求世界奥秘和改变世界的过程,其实就是搞清楚它们的基本单元和构建它们之间关系的过程。

3.当世界上任何东西越做越复杂的时候,就是开始从复杂往简单转变的时候了。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20世纪初到30年代这段时间。很多事情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归简单的过程。

4.一口吃一个胖子的结果可能是零。大的目标要分解成简单的,一个个解决, 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能拆成两个等价的简单的问题,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很多,就可以事半功倍。但是,这并不等于做两件收效小的事情,就等于一件大事,这就是事倍功半。

教育和学习

关键词:通识教育

学习语文的目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好语文能让我们做事情更职业化,比如邮件写的更专业、不增加工作中的沟通成本;学习语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个人素养。

学习数学的目的:做好阅读理解,在数学难题中,很多已知条件是通过暗喻给学生的,阅读理解不到位,自然体会不到暗喻;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逻辑能力,从已知条件到得到结论,需要靠一步步推理。

学习历史的目的:清楚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看清楚未来的方向,掌握一种客观公允,而且能够超出时代的看问题的方法;经过历史课的学习,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都可以得到训练;学习历史也可以了解今天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自己的包容性。

学习科学的目的:掌握一种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对于新知,知道相信谁怀疑谁;帮助我们获得可叠加的进步;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

关键词:上大学的目的

1.提高自己的格局,格局不大,人就走不远。而且上大学不仅让人成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可能性增加很多,退一步讲,即使不能成为精英,获得幸福生活的可能性也大很多。

2.让你有一个在未来社会上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能力。通过掌握一种技能,证明自己有学习的能力,能够获得成功。

3.完成从草根到中产阶级,从平民到精英,从一个社会的消费者到一个社会的贡献者的必要训练。

关键词:大学完成的五种训练

如果你已经大学毕业了,在工作中补齐这五种训练也没问题。

1.看透钱。对钱的认知,美国精英阶层的一个共识是它是物质的媒介,而不是物质本身。

2.学会服从和合作,学会当助手和领导。无论服从还是合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为了全体利益牺牲一点个人利益。而一个我行我素、不愿意服从的人,可能会成为杰出的人才,但是通常难以具备领导力。

3.认清边界,学会在边界里做事情。这里需要完成3种思维方式训的升级:防御性思维,尽管自己在边界里做事情了,别人依然可能会越界;围棋思维,未谋胜先虑败,找到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立足点。计算机的缓存思维,凡事留点余地,凡事不太较真。

4.把自己培养成健全的人。要谈恋爱、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要了解别人的心思、要和一些师长成为朋友。

5.树立信仰。没有信仰,做事情就没有目标,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

人生和商业的智慧

关键词:上帝喜欢笨人

既然自己能力有限,就按照有限的能力尽力而为就好,人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情。

我们人和机器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接受信息的带宽其实很窄,很难并行做好几件事情。

一个人如果今天要做十件不相关的事情,不写在本子上,到晚上回顾一下,恐怕总有几件事忘了做。不是人的记性不好,而是人根本就没有本事记住。如果一定要记住,那么就难以专注于事情本身。因此,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不要并行处理,或许是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

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做事情,都不在于开了多少个头,而在于结了多少次尾。计算机打开太多的进程,是要死机的,人有太多的头绪,是要崩溃的。做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不如完成一两件小事。

因此,做事傻一点,毕竟有所得。高估自己的能力,耍小聪明,最后做的事情其实都没有结果。

关键词:一生要做五件事

第一件:恋爱、结婚、生子;

第二件:尝试一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至少有一点像样的兴趣爱好。在兴趣让自己获得喜悦的同时,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到极致的过程中,也能够让自己得到升华;

第三件:回馈,不能仅仅有心,还要行动起来;

第四件:有一个信仰,信仰最能够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

第五件:留下遗产,不单单是财富,要想一想因为你的到来,这个世界有何不同。

关键词:超越免费

从个人电脑出现开始,“免费”这件事就很难避免了。今天我们进入到一个“超越免费”的时代,超越免费不是变本加厉的倒贴用户,而是要找到免费能够成功的逻辑,然后超越那个逻辑。

超越免费的办法:

稀缺性,比如排长队购买iPhone X;

时效性,花钱看直播比起免费看几天后的重播就是看重时效性。

个性化,个性化的东西显然无法复制,无法复制自然也不可能免费。

可用性,也就是易理解性,任何时代能够把事情解释清楚不仅是一个有用的本领,而且是一个很赚钱的生意;

可靠性,提供可靠且易用的服务;

数据黏性,比如要换手机运营商,要考虑各种数据怎么办,这就是数据黏性。

超越免费不仅是我们做生意的原则,也是我们做人、自我成长必须注意的地方。以个性化为例,我一直强调,要做一个有趣的人,这个有趣,就是个性化。一个人如果没有特点,从全世界70亿人中随便拎出一个就和他一样,可以替代他,这个人怎么会重要呢?

关键词:不值钱的关注

网站上的豆腐块广告可能会获得很多关注,但那些关注并不值钱,没有几个人会去点击下载。

对于商家来说,重要的是所谓的ARPU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也就是每用户平均收入。

比如苹果的用户,差不多每两年换一个手机,这还不算更新电脑,因此苹果公司的 ARPU 超过300美元。

比如莱卡,在和日本尼康、佳能竞争中有巨大的价格劣势,几乎破产。但是近十年在资本的帮助下,又起死回生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再和日本公司在价格上竞争,而是开始培养它的使用者的水平。

在今天这个风险投资资金过剩的年代,通过融资买关注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能提高ARPU值才是真本事。

我们个人发展也是一样,很多人频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找人加微信,求关注,以为这样就能提升自己的地位。其实那些廉价的关注真的无厘头,这种努力方向完全错了。

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不如找一些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朋友,为他们提供一些价值,这些人对我们来讲,就是高 ARPU 值的群体。

关键词:中美生活习惯的差异

1.家庭观念: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比较强,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比较强,更看重小家庭。

2.做事方式:美国人做事总是要事先计划好,按部就班的去做。比如医院、4S店、好一点的餐馆等等。

3.人和人的距离:美国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不仅是物理距离,还包括心理距离,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隐私的看重。

4.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在东方文化中,孩子即使再大也是父母的孩子,而在美国文化中,他们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识。

5.公私分明:美国人的公私分明体现在时间上,下了班之后大部分人是不会在家里查收邮件的,因为那是他们的私人时间了。

6.主动性:比如在工作中,很早就会找到老板表示自己接下来的职业发展计划是怎样的,希望老板支持和配合,这样将来有了锻炼机会,老板才会给他们。

吴军

以上就是为你复盘的2017年11月27日~2018年2月18日的内容复盘,接下来我想邀请你也对第一季度的内容做一次复盘。

你得到了哪些方法论?

哪些思维方式切实改变了你的生活或工作?

如果让你把《谷歌方法论》推荐给其他人,你会怎么推荐?

......

其他心得感受可以自由发挥,尽量控制语句简练,复盘的过程也是练习写作的过程。希望你有新的启发和感悟。

相关文章

  •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指南

    我这一季的发刊词《智能时代的行动指南》中提到过,准备用一年的时间,以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为主线,和你分享我对计算机世界...

  •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

    最近读智能时代一书,对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智能时代以前的思维方式,可称之为机械思维。特点是认为一切皆...

  •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

    在现代信息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受到计算机思维的影响,那么计算机思维和人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呢? 吴军博士的课上给了...

  • 《导师 | 吴军专栏第二季》

    计算机思维和人类思维的区别10篇 发刊词 | 智能时代行动指南 未来的时代,又将是一个“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的...

  • “什么是计算机思维?”学习笔记

    在智能时代,首先应更新升级思维方式,即认知方式,才能在这个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计算机思维是一个系统的思维,不是...

  • 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 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发展、思维方式、未来是什么样子。 一 智能时代的发展 人工智能其实从60...

  • 颠覆人生的六种思维方式

    AI人工智能时代,作为人最不可能被替代的就是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高阶思维!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

  • 《智能时代》读后二:思维方式的力量!

    之前我有一篇文章,思维方式决定人生高度。在《智能时代》里面,恰好就强调了思维方式的巨大作用,甚至推动了人工智能近几...

  • 最好时代或最坏时代?智能时代下的财务生存法则!

    导读:智能时代下财务人应具备:数据思维、系统思维、灰度思维、边界思维、创新思维! 当下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数据...

  • 吴军—11月27日得到直播

    本文是记录于吴军于2017年11月27日在得到的直播 一、思维方式: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1、Alpha...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mm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