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四子非根本 知行合一惟自修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1-28 06:00 被阅读0次

    【王阳明传略】140

    嘉靖六年(1527年)

    王阳明日常教学繁忙,近年又家事纷扰,更兼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已较少文字应酬,但只要与治学相关,或动情有感时,依然不惜笔墨,送赠语,书序言,作悼文。

    二月,朱得之辞归靖江,王阳明作《修道说》赠别,他对朱得之说,他的教学只是指点弟子良知而已,只要坚信良知,真切用功,治学之路必然有得。六经四书也只是指点作用,有的人却拘泥于学说本身,厚此薄彼,又夹杂己见,已经失了治学的根本。善于治学者则反己自修,渊默躬行以求自得。

    好友萝石翁则有赠诗曰:

    我忆如愚子,遥天首独搔。

    鲤鱼南海少,北斗靖江高。

    花落莺犹语,春寒梦亦劳。

    一缄千里去,聊以慰同胞。

    来自潮州的弟子黄梦星经常两三个月便回家看望父亲一次,王阳明就责怪道,越潮相距数千里,您既然相信我的学说,完全可以在家里一边奉养父亲,一边治学,何必如此跋山涉水。

    原来,黄梦星的父亲黄保(号坦夫)是一名处士,从同乡薛侃、杨骥兄弟等人那里得闻王阳明的学说,非常赞赏,于是责备儿子说:“我不希望你走举业干禄之路,只要你能像薛杨兄弟那样,一闻夫子之道,我即使啜粥饮水,死填沟壑,也没有遗憾。”黄梦星每次回家,都被父亲赶了回来。

    四月上旬,黄保去世,黄梦星回潮州,临行前,王阳明作文感叹,很多人把圣贤之学挂在嘴上,但教育子女的时候,却以功利为训,所谓的圣贤之徒,十之八九只是理论功夫,徒以粉饰其表,像黄处士这样,求诚心一志,以圣学督教子女的,实在不可多得!

    十一月,王阳明抵达梧州之后,国子监丞王宏久自东莞前来,请求王阳明为他去世的父亲王缜(字文哲,号梧山)的《梧山先生集》作序,王阳明欣然命笔,称岭南王家与余姚王家同宗,赞赏王缜的文集不但为后世立言,更留下了盛德和丰功。

    原南都工部尚书吴廷举是梧州人,他与王阳明从未谋面,却数次举荐王阳明出山,为此还遭到言官的弹劾。一年前不幸去世,王阳明遂作《祭东湖吴廷举》,称赞吴廷举才如干将莫邪、志如长川逝河、节如坚松古柏、学如深林邃谷,有成仁死节之勇、辟邪卫正之心,真一世豪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经四子非根本 知行合一惟自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pt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