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们那一代人就读的小学是土筑的墙体,木质的架构,砖瓦的房顶。如今家乡的小学都改成了青砖混泥土墙体结构,比我们那会儿的校舍漂亮多了,可是坐在校舍的不再是满脸稚气的小学生,而变成了面带皱纹的村干部。不知何时这里的学生已经全部“外逃”。
记得在单位那会儿由于14公斤的供应粮不夠吃,还从老家带些大米贴补。我多年未回老家,去年回去时看到水田都改种菜、种烟了。一问才知道村里的农民吃的粮食全来自“进口”。
随着城市化,农民工涌向城市,孩子都带到城市或附近的乡镇就读。有的农民工在城市赚了钱买了房再不回农村居住了,于是在农村里的孩子少了,农村小学校的生源消失了。老一代农民的子女都不在农村种地了,地没人种了,农民都到外面“进口”大米。因为种田的收入实在太低了,一个人在外面打一年工赚的钱都夠买几个人一年种的粮食。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消亡。
农民工外逃,农业劳动力断层,农耕文化传承断代。世界最早出现的农业文明随农业劳动力的配置变化而逐渐消失。 农民、农耕、用具、耕牛消失。农家肥无来源,甚至稻谷种子也无处寻找。土地退化不适合种植,生态失去平衡,害虫影响农作物,畜禽类消失。
现在的农村再也看不到炊烟袅袅、鸡鸣鸭跳、农民牵着耕牛下地耕田、插秧、薅田、收割稻谷、晒稻谷的场面,听不到稻田里青蛙哇哇叫;看不到田里捉泥鳅摸田螺的情景了。
随后的是农民的后代不会种田,大米价格在飞涨,而且吃到的是非自然生态的大米。
过上几年,农耕文化将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了!
好在现在倒出现了城市一隅人们保护性的种些农作物让城市的学生去参观去体验,不要让他们不得而知大米等农作物的来历。
北京海淀产地宝:京西稻,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清朝贡米—— 京西稻。京西稻,是指北京西郊万寿山、玉泉山周边地带生产的优质粳型稻米。
2018.7.5
网友评论